靳云霞
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有如下幾點體會。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拓展小學生的想象思維空間。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拓展學生思維的治理核心,創新能力是思維的最高境界,學生只能在寬松的環境下才能思維活躍,創新并不是天才的專利,每個人都有創新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新發現給予表揚鼓勵,為學生營造敢想、敢問、敢說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態度親切。學生往往把教師的親切當做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認知滿足的同時獲得情感滿足。
二、師生平等。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教師要與學生平等進行對話,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這是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善待學習困難的學生,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要保護他們自我表現的欲望,并把微笑、鼓勵、活潑的風格和適度的幽默帶進課堂,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在信任中充分展開思維的翅膀,主動吸取知識的營養,從而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三、民主評價學生。影響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環境的影響相當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尤其是一般的形式存在的集體環境氛圍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創新人格和創新思維的能否形成”。所以,教師要民主評價學生。
四、組織學生相互評價。相互評價就是在此過程中給予適當點撥、啟迪,并以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溫柔的表情、寬容的態度來調控評價過程,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
五、創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使課堂成為促進師生交流發展的主要場地,使教師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出使學生容易接受并感興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教師也可以提出新穎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對有一定難度且學生無法很快回答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說出答案,可以展開討論,尤其是注意不能用統一的標準答案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勤于提問,為學生自主發揮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