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地理作業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興趣的帶動下,有更強的學習動力,從而保證地理學習的效率。這就需要教師嘗試設計一些實踐性的作業,構建與地理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開放性作業,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完成作業。這樣既保證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同時又促使學生形成了地理實際應用能力。它能引導學生積極關注身邊的事物,能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地理作業的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動性,使全體學生能通過開放性的、貼近現實生活的、能激發探索精神的“活”的作業來學習地理,體現地理學科真正的目的——實用性。讓開放性的作業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能夠在開放性的環境下更好地拓展思維,形成應用能力,使他們在充滿生機和趣味的、豐富的、自主選擇的作業中感受到樂趣。
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筆者在逐漸改變單一、呆板的作業布置形式,對地理作業的設計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并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及生活經歷,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收獲甚大。2022年寒假特色作業的布置是本人在眾多實踐性作業中的又一次嘗試,結合本次作業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目的:為了讓學生們寒假成長不間斷,快樂學習不打烊,豐富初中生寒假生活,引導學生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寒假,全面提升學生的寒假生活質量,筆者設計了本次寒假特色作業?!半p減”政策下的特色作業到底如何設計,是我們社會組經常探討和研究的問題。八年級學生剛好學習了中國行政區劃,寒假期間會度過我國傳統的節日“春節”。我想方設法把“中國行政區劃”和“春節”結合起來,把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學生對各地過年習俗不一樣的親身體驗,反映了因中國疆域遼闊而產生的文化的多樣性。我給我們班的學生們布置了一項動手又動腦的趣味寒假活動——玩轉地圖,歡度春節。假期的這類特色作業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內容: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課內知識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原則,設計了本次寒假特色作業。作業主要分兩部分:(一)做中國政區圖(畫),注重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訓練,加深了學生對國家位置、疆域遼闊以及對地形氣候的多樣性等的認識;(二)介紹傳統節日“春節”,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感受不同地區不同的過年習俗,使學生享受快樂充實的假期生活,同時也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樣性,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深度思考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業最后要求用手抄報的形式呈現出來,努力達到假期作業的實踐性、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三、過程:本次作業共分5個活動任務。
(一)拼:通過拼中國政區圖,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位置和輪廓。
(二)粘(畫):通過粘或畫中國政區圖,進一步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位置和輪廓。 在第一階段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拼圖,在紙上描出各個省的輪廓。再粘或畫一幅中國政區圖,材料自選,可以用五谷、樹葉、紐扣、毛線、粘土等。
(三)寫: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搜集有關中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將國土遼闊、疆界綿長、人口眾多、民族團結等人文環境,地形多樣、氣候復雜、河流眾多等自然環境,通過手抄報等或漫畫等形式表現出來。了解了這些,能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各地人們生活習俗的不同,促進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樹立國家主權意識。
(四)查:利用網絡了解“春節”的來歷、習俗、各種活動的寓意等,也可以查閱書籍、雜志,詢問父母、長輩等了解當地的一些春節習俗。我們班許多學生在外地過年,有的生長在城市回農村過年等。各地習俗有著千差萬別,學生用照片、繪畫或文字記錄著他們的不一樣的春節。通過手抄報的形式,讓學生能產生發自內心的對中國節日文化的熱愛,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五)做:通過親身體驗春節的習俗,讓學生深入體會傳統節日習俗的樂趣,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關系?!按汗潯睂W生們來說最感興趣的是吃和玩。為了更好地了解節日習俗,讓學生動手參與美食的制作,如包餃子、做湯圓、做肉圓等,還可以和父母一起寫春聯、貼春聯,和父母親一起購買年貨、打掃衛生等。通過拍照或錄像把這些記錄下來,既體驗節日的快樂,又與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同時增進親子關系。使學生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享受傳統節日的快樂,過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寒假。
四、成效:本次寒假特色作業的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以學科知識為依托,以生活實踐為基礎,讓全班學生全員參與,人人都能做,人人都有話可說。在活動中既可以鞏固地理知識,訓練學生技能,也能讓學生體驗到地理對生產生活的作用,讓學生體驗到地理就在自己身邊,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情感,增強了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對于本次作業,我的收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趣味性:本次作業先要求學生拼一個中國政區圖,拼圖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地理活動方式,它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又能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大部分學生都買了磁力拼圖,而且這種拼圖很多學生從小就喜歡玩。這一作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事實表明,這種寒假作業不僅沒有成為學生的負擔,反而讓他們以之為樂。
(二)生活性:“生活即教育”,地理內容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要善于與地理課本知識進行聯系,做到學以致用。所以,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的作業,就不能僅僅局限在課本內,而應該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用最鮮活的信息豐富、補充教材提供的知識,讓作業成為聯結地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紐帶,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自己身邊。
(三)自主性:教師設計作業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差異進行設計,教師應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能充分地進行思考,彰顯學生個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在同一個班里,不同學生的能力和特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作業設計時應設計成彈性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如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做一個或粘一個中國政區圖,繪畫較好的學生可以畫一個中國政區圖,而且所需材料也無限制,可以自由選擇。這樣的作業,既貼近學生實際,又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主動探究,樂于學習。
(四)創新性:本次作業共收到六十多幅作品,手繪圖是奇思妙想的迸發地,傳統與創意碰撞出了令人驚喜的效果。學生們或用五谷,或用粘土,或用樹葉,或用橡皮泥,或用毛線,或用各種色彩裝點整個中國政區圖。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布置,應當以科學性作為前提,以系統性作為目的,以創新性作為宗旨,設計出新穎有趣的作業,還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作業世界。
五、反思:針對本次寒假作業的優勢和不足,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一)目標設定必須精準
明確了研究的目標及方向,讓學生找準研究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一些項目學習。
(二)線上討論效果不明顯
由于線上交流的局限性,導致討論效果沒有面對面討論效果好。面對面討論師生間、學生之間更容易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解決問題的速度也更快,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能夠優勢互補,效果會更明顯。
(三)加強教師指導
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活動的開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與督促,促進學生不斷自我反思、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有了資料的支撐,學生就會利用資料進行推理、分析、概括,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的結論。
(四)要有學生的體驗感受和成果展示
活動過程的意義勝于結果的意義。活動的點點滴滴對學生來說更有紀錄的價值。活動中困惑也好、欣喜也好,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學生經歷了豐富的心理體驗,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實踐作業的有效收獲。所以我把本次作業中的優秀成果貼在教室的走廊上展示出來,這些優秀成果足夠引起他人的注意,讓學生在展示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開學后請每個學生都談談自己對本次作業的感受,我要求簡短寫幾句就行,結果短短幾分鐘,很多學生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片,感觸很多,受益匪淺。
總之,地理作業可以設計成具有學生鮮明的價值追求、理想和愿望的活動,可以成為學生課外、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應該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和辛勞。這樣,作業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學習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