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廳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處長 劉殿波
歲且更始,時乃日新。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濃厚氛圍下,我們邁步走進了2023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門部署,凸顯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提出了三年目標任務,“雙減”大幕正式拉開。如今,三年時間即將過半,“雙減”工作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我們更需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雙減”工作的深入落實,確保三年目標任務如期實現。這不僅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更是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體現。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用70 多年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基本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學有所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但我們也不得不看到,基礎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十分突出: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在扭曲的教育觀念影響下,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規模過于龐大的教培行業,不僅破壞了教育生態,還嚴重影響了黨的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不利于國家發展所需人才的全面培養。
正是看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了實施“雙減”政策的重要決策部署,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讓教育回歸育人初心本質。“雙減”政策以校內校外雙管齊下為思路,推動育人方式改革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目的是釋放學生活力,讓學生有意愿、有時間、有空間自主發展和個性化成長,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發展學生健全人格。這更加凸顯了學校、家庭的主體責任。只有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協同育人功效,才能使學生的知識、才能、身體、精神、個性得到全面而豐富的發展。由此可見,做好“雙減”工作不僅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要求,還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雙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家長焦慮情緒不斷得到緩解,全社會支持和認可“雙減”政策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教育觀念正在發生積極轉變,“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以河北省為例,“雙減”工作的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以省委、省政府兩辦名義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在此基礎上,先后制發了40 余個配套文件,涵蓋了課堂教學、作業設計、課后服務、校外培訓治理等方方面面。校外培訓治理方面,建立了校外培訓執法工作組、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項目分類鑒別專家委員會、省級“雙減”工作社會監督員、省級“雙減”工作信息員、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教育教學指導專家等“五支隊伍”,全省5092 家義務教育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全部清零,5827 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全部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監管與服務平臺,實現了對全部校外培訓機構的全流程監管。課后服務方面,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100%全覆蓋,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省人社廳聯合印發了《河北省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辦法》,建立了財政基本保障、家庭適當分擔的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作業管理方面,建立了作業校內公示、審核管理和質量評價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目前,全省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出臺作業管理辦法,實行每周1 天無作業日,學生作業量明顯減少。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探索,普遍試行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穩步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雙減”工作是一項艱巨且復雜的工程,目前在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查處、非學科類培訓監管、校內提質增效、風險防范處置、政策宣傳引導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亟待我們進一步改進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成效,扎實推進“雙減”工作走深走實。
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我們需要在“雙減”工作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群眾利益,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順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加大力度解決好校外培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凝聚人心、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目標,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助力河北建成人民滿意的教育強省。一是充分發揮“雙減”協調機制作用,進一步用好“五支隊伍”,凝聚各界力量,強化各方責任,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常態化查處線下線上各種違規培訓行為,持續推進“雙減”工作深入開展。二是進一步細化校外培訓監管措施,增強政策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不斷提高校內教育質量和吸引力,合理引入社會資源,加快制定引入社會資源開展校內課后服務的指導意見,借助社會力量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四是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依托全國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實現全流程監管,全力將風險隱患消滅在源頭,守牢學生和家長的“安全線”。五是制定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辦法,進一步明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管理體制、審批登記、培訓行為等方面的要求,規范、引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六是堅持線上線下一體聯動,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宣傳工作,最大程度提高全省人民對“雙減”政策的認知。只有讓“雙減”真正在家長心中落地生根,才能確保“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的三年目標任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