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阜平縣委副書記、縣長 王占祥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語重心長地強調:“義務教育一定要搞好,讓孩子們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近十年來,阜平縣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注重頂層設計,強化工作舉措,促進教育公平,2018年成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接續推進優質均衡,努力讓大山里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教育。
阜平縣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工作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擺上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高位推進,成立由縣長任組長、主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直有關部門和各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教育政策優先落實、教育工作優先安排、教育資金優先保障”的運行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確保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二是注重頂層設計。堅持把政策引領和科學規劃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前提,先后出臺《阜平縣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與發展工作實施意見》《阜平縣基礎教育質量品質三年提升行動》《阜平縣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實施方案》等文件,制定系列配套措施,明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總框架”和“時間表、路線圖”。
三是保障教育經費。建立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通過“壓、爭、惠”(壓減縣直單位公用經費、爭取上級資金、優惠政策用于教育事業發展),保障教育優先發展。近三年來,義務教育支出19.7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平均占比達到22%,多年保持財政第一大支出,切實保障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和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長,做到“兩個只增不減”。
阜平縣堅決克服經濟下行、財政增收減緩、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多重困難,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持續改造區域內薄弱學校,優化學校布局,提升教師隊伍整體能力。
一是提升辦學基礎。圍繞農村寄宿制和城區學校建設規劃,六年來投入13.79 億元,新建、改擴建35 所農村學校,提升改造93 所農村小規模學校,增加學位20161 個,實施信息化、校園文化、取暖、飲用水、一鍵報警系統五大配套提升工程,辦學基礎水平顯著提升。城區的北城中學、西城小學建成,徹底消除城區“大班額”,實現縣域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高位優質均衡。
二是優化資源配置。盤活教育資源,科學調整全縣學校布局,按照“小學低年級就近入學,小學高年級、初中實行相對集中寄宿就讀”原則,形成“自然村建有教學點,人口集中行政村建一所完全小學,每個鄉鎮一所標準化中心小學和初中”的農村辦學格局。優化整合30 所學校,實施“鄉村中心學校+教學點”“城區學校+農村學校”一體化辦學,讓優質資源輻射到全縣所有鄉村學校和教學點,提高縣域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三是強化隊伍建設。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實施“強師計劃”。暢通教師補充渠道,通過“特崗計劃”補充教師2066 名充實到農村學校,本科學歷教師占比提高到65%,努力打造結構合理、素質優良、配置均衡的教師隊伍。著力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持續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十百千工程”,與北京西城教委簽訂合作培養協議,分類分批打造中小學“名師工作室”,培育名師、骨干教師、優秀教師,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制定《阜平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方案》,積極引導廣大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有效促進城鄉教師交流。
阜平縣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著力破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難題,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是深化教育發展改革。在保證國家課程開齊開全開好基礎上,實施“強課提質行動”。加快推進“品質課堂”建設,打造精品課程,轉變育人方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開展“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力求用科研和教改結合的方式,推進分層教學,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是深化縣內合作辦學。充分利用縣域內優質資源,大力實施集團化辦學,推行“1+X”模式,構建城鄉設備、師資、教學、管理等各個層面的共建、共享、交流機制。實施學區制改革,將全縣劃分為8 個學區,立足區域深入推進一體化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以中心校為龍頭,片區其他學校為成員校的發展共同體,以優扶弱,填谷追峰,實現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協調發展。
三是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期,引入北京、保定等地優質教育資源,探索山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白河學校、龍泉關學校、阜東小學加入保師附校教育集團,引領帶動全縣中小學快速發展。與“劉彥名校長工作室”、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建立幫扶機制;5所學校與“劉彭芝創新人才研究會”簽訂合作協議,大力實施“1530”工程,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引領教改新方向,增強阜平教育發展內生動力,全面提升義務教育教學質量。
四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以“馬蘭花童聲合唱團”唱響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為契機,以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為抓手,堅持“一校一策”,在全縣義務教育階段117 所學校開展課后服務,覆蓋率達到100%,白河學校、阜東小學、八里莊小學、馬蘭小學先后被認定為省級課后服務示范校。開設社團366 個,實現全員參與社團活動,阜東小學冰雪運動、臺峪學校足球運動和葫蘆雕刻、龍泉關學校衍紙等課程,已建設成為優質體育、美育課程。同時,選準與“課后服務”工作的結合點,力求在藝術教育上培育特色項目,確保每位學生掌握1到2項技能,著力打造藝術教育特色示范學校。
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是國家“十四五”時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阜平積極搶抓保定打造教育強市大好機遇,全力打造全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標桿,切實讓大山里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教育,譜寫鄉村教育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