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趙晶 李新榮




摘要:為明確羊肚菌設施栽培中的最佳光照強度,為羊肚菌栽培提供技術支持。以隴南市主推品種六妹羊肚菌為試驗材料,在塑料大棚上覆蓋6針、8針、9針遮陽網,并在內部種植羊肚菌,研究不同光照強度對六妹羊肚菌全生育期菌絲生長、生物特性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光照強度對羊肚菌栽培有較大影響,覆蓋8針遮陽網下栽培的羊肚菌產量最高,菌絲生長最快,生物特性良好,故塑料大棚栽培羊肚菌光照強度應控制在 800~1 000 lx為宜。
關鍵詞:六妹羊肚菌;遮陽網;光照強度;生物特性;產量
中圖分類號:S646.9?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172(2023)09-0851-03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9.012
Preliminary Report on Effects of Light Intensitie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orchella sextelata
YANG Yan, ZHAO Jing, LI Xinrong
(Long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Longnan Gansu 746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optimal light intensity in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esculenta, the main variety Morchella sextelata was planted in the plastic greenhouse of Longnan city covered with 6-pin, 8-pin, 9-pin shading nets, respectively,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on mycelium growth,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s of M. sextelataat the growth perio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ield of M. sextelata was the highest cultivated in the plastic greenhouse covered using 8-pin shading nets because of the fastest growth speed of its mycelium and goo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suitable light intensity of M. sextelata cultivation in a plastic greenhouse should be from 800 to 1 000 lx.
Key words: Morchella sextelata; Shading net; Light intensit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Yield
收稿日期:2023 - 01 - 09;修訂日期:2023 - 07 - 10
基金項目: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創新專項(2019GAASS2)。
作者簡介:楊? ?燕(1974 — ),女,甘肅文縣人,農藝師,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Email: 605142108@qq.com。
通信作者:趙? ?晶(1983 — ),女,甘肅蘭州人,農藝師,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Email: 346712706@qq.com。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隸屬于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盤菌綱(Discomycetes)、盤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屬(Morchella),別名羊肚菜、羊肚蘑、羊肚子、陽雀菌、蜂窩蘑等,是珍稀的食藥兩用真菌,有“食用菌皇后”之美譽[1 ]。自2012年以來,羊肚菌在中國已開始人工栽培,并迅速形成一個新的食用菌產業,現已成為部分地區脫貧的支柱產業[2 ]。目前,可實現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種類達20余種,廣泛栽培的品種有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七妹羊肚菌(M. septimelata)、梯棱羊肚菌(M. importuna)、粗柄羊肚菌(M. crassipes)等[3 ]。不同的品種受環境因素影響,不同地區適宜栽培的羊肚菌種類也有所差異[4 ]。隴南市地處我國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域,氣候適宜,是甘肅省栽培羊肚菌最理想的地區[5 ],該地區大多以種植不耐高溫但高產的六妹羊肚菌為主[4, 6 ]。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羊肚菌產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對品質的要求也有所提升。目前,大田栽培種羊肚菌所用光源主要來自太陽光,而在設施栽培過程中黑色遮陽網和棚膜等會影響光照強度等條件,對菌絲生長、出菇、產量、菇形態特征及色澤等方面均有影響[7 - 8 ]。光照是羊肚菌在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9 ]。不同的光照強度對菌絲的生長發育、子實體的菌蓋直徑和產量等的影響不同[7, 10 ]。因此,研究光照強度對隴南羊肚菌栽培的影響很有必要,我們以六妹羊肚菌為材料,通過觀察不同密度遮陽網下羊肚菌全生育期生物特性和產量表現,以期篩選出在隴南境內栽培羊肚菌的最優光照強度,為當地的羊肚菌栽培提供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何家堡鄉何家堡村羊肚菌栽培基地,海拔1 820 m,年均日照? ? 2 100 h,年均氣溫9.3 ℃,年均降水量584 mm,平均無霜期183 d,屬溫帶大陸性氣候,試驗地為川壩地沙質土壤。
1.2? ?供試材料
供試菌種為六妹羊肚菌,引自兩當縣智農公司。遮陽網為采用6針遮陽網、4針遮陽網、3針遮陽網,均由四川成都都江堰小羅遮陽網廠提供。營養袋質量配比為小麥59%、稻殼20%、玉米芯20%、石膏1%,規格通常為14 cm×28 cm的聚乙烯塑料袋。
1.3? ?試驗方法
根據地形修建9座塑料大棚(長30.00 m×寬5.00 m×高2.45 m),共9個小區,每個大棚面積為150 m2。試驗區羊肚菌栽培通常采用6針遮陽網覆蓋,栽培大棚內光照強度普遍為2 900~3 600 lx,與低海拔區(武都區、徽縣等)羊肚菌栽培區的光照強度相比,有較大差異,故塑料大棚采用6針(CK)、8針(2層4針遮陽網同時覆蓋)、9針(1層6針加1層3針共2層遮陽網同時覆蓋)遮陽網3種覆蓋方式,試驗隨機區組排列,每種覆蓋方式設3次重復。2019年12月4日播種,播種前整理土地,深耕耙平,然后灌水,待到土壤水分降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時起壟,壟寬0.8 m、高0.2 m,走道寬0.4 m。起壟后撒播菌種,播種量為2 625.0 kg/hm2(每小區播種量為39.4 kg)。播種時戴橡膠手套將盛裝菌種的器皿用75%酒精消毒,劃破菌種塑料袋,取出菌種并揉碎,然后均勻撒播至壟面,要求菌種無堆積,撒播完成后覆土,厚度以3 cm左右為宜,最后覆蓋地膜。7 d菌絲布滿壟面后揭去地膜,按密度37 500袋/hm2放置營養袋(每小區放置562袋)并壓實,使其與壟面無間隙。
1.4? ?采樣方法
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5月20日,每天于9:00、13:00、16:00時使用照度計(泰式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TES1332A照度計)分別測定小區光照強度,取平均值。覆蓋6針、8針、9針遮陽網大棚光照條件下參照趙晶等[6 ]的方法測定羊肚菌菌絲擴展速度、菌霜出現時間、退色時間、出菇時間、產量等。
1.5? 數據處理
用 Excel 2010 進行數據處理,用SPPS 26.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處理間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遮陽網覆蓋對光照強度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以6針(CK)遮陽網覆蓋小區的光照強度最高,平均為2 891.0 lx,8針遮陽網覆蓋的光照強度次之,為888.7 lx,較6針(CK)覆蓋光照強度顯著降低69.26%;9針遮陽網覆蓋的光照強度僅為463.9 lx,較6針(CK)覆蓋光照強度顯著降低83.95%。
2.2? ?不同光照強度對羊肚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6針(CK)遮陽網覆蓋處理播種后7~8 d后菌絲開始萌發,顏色呈白色,菌絲擴展速度較快,2020年1月19日菌霜開始出現,3月7日開始退色,4月14日開始出菇。8針遮陽網覆蓋處理播后6~7 d菌絲開始萌發,顏色呈白色,菌絲擴展速度快,2020年1月26日菌霜開始出現,3月3日開始退色,4月10日開始出菇。9針遮陽網覆蓋處理播后9~10 d菌絲開始萌發,顏色呈白色,菌絲擴展速度慢,2020年2月5日菌霜開始出現,3月11日開始退色,4月21日開始出菇。綜上,與6針(CK)遮陽網覆蓋相比,覆蓋8針遮陽網,菌絲生長較快,而覆蓋9針遮陽網,菌絲生長較慢。
2.3? ?不同光照強度對羊肚菌主要性狀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光照強度下培養的羊肚菌,菌蓋直徑之間差異不顯著(P > 0.05)。8針遮陽網覆蓋、9針遮陽網覆蓋的羊肚菌子實體平均高度分別為10.57、7.87 cm,與6針(CK)遮陽網覆蓋相比,分別降低了10.65%、33.47%,各處理間差異顯著(P < 0.05)。8針遮陽網覆蓋處理羊肚菌基部寬徑達3.07 cm,略高于6針(CK)遮陽網處理,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P > 0.05),但均顯著高于9針遮陽網覆蓋處理。適宜的光照是影響羊肚菌栽培的條件之一,綜合比較,在6針(CK)遮陽網覆蓋下的羊肚菌子實體生長表現最好,8針遮陽網覆蓋處理次之,9針遮陽網覆蓋處理表現較差。
2.4? ?不同光照強度對羊肚菌產量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8針遮陽網覆蓋處理的羊肚菌折合產量最高,為2 353.3 kg/hm2,較6針(CK)覆蓋增產166.6 kg/hm2,增產率為7.62%;9針遮陽網覆蓋下栽培的羊肚菌產量為2 133.3 kg/hm2,較6針(CK)覆蓋處理減產53.4 kg/hm2,減產率為2.44%。方差分析結果表明,8針遮陽網覆蓋處理的羊肚菌產量顯著高于6針(CK)和9針遮陽網覆蓋的處理(P < 0.05)。
3? ?討論與結論
光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信號源,調節著真菌的生理周期、形態發生途徑和次生代謝產物[11 ]。光照強度對食用菌菌絲生長、出菇、產量、菇形態特征及色澤等方面均有影響[8 ],不同食用菌的子實體發育階段對光照強度要求有差異[12 ]。羊肚菌對光環境條件較為敏感,其子實體的形態和品質會受到光照強度的影響。明確羊肚菌子實體形成和發育的最適光照強度,有利于加快羊肚菌設施栽培的規范化、標準化。我們以隴南市主推品種六妹羊肚菌為供試材料,比較不同光照強度下羊肚菌全生育期的菌絲生長、生物特性和產量等表現的結果表明,覆蓋8針遮陽網下栽培的羊肚菌菌絲生長最快,生物特性良好,產量最高。分析發現,過強的光照會抑制羊肚菌菌絲的擴展速度及生理特性,從而降低羊肚菌的產量;過低的光照強度滿足不了羊肚菌充分發育的光照條件,也會導致減產,故在羊肚菌栽培過程中應注意適當遮光,光照強度控制在 800~1 000 lx為宜。關于不同光照強度對羊肚菌的風味和理化性質的影響,尚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才曉玲,何? ?偉,安福全,等.? 羊肚菌分子分類及人工培養研究現狀[J].? 大理學院學報,2013,12(4):44-47.
[2] 劉天海,周? ?潔,王? ?迪,等.? 一種六妹羊肚菌的新型柄腐病害[J].? 菌物學報,2021,40(9):2229-2243.
[3] 王? ?沁,龔光祿,楊鋅沂,等.? 貴州省羊肚菌產業現狀及發展思考[J].? 食用菌,2022,44(2):67-69.
[4] 朱永樂,高夢祥.? 羊肚菌的栽培、液體發酵及開發利用研究進展[J].? 中國食用菌,2022,41(11):1-7.
[5] 王永斌,宋福英.? 隴南地區羊肚菌大棚高產栽培技術[J].? 北方園藝,2019(22):169-172.
[6] 趙? ?晶,李新榮,楊? ?燕,等.? 甘肅隴南市羊肚菌菌種品比試驗分析[J].? 甘肅科技,2021,37(22):178-180.
[7] 舒黎黎,仇志恒,須? ?暉.? 設施栽培六妹羊肚菌最適光環境篩選[J].? 菌物研究,2021,19(4):285-290.
[8] 李? ?玉,于海龍,周? ?峰,等.? 光照對食用菌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進展[J].? 食用菌,2011,33(2):3-4.
[9] 劉月蘋. 日光溫室羊肚菌種植關鍵技術[J].? 蔬菜,2021(10):61-63.
[10] 白雪萍,趙? ?麗,周? ?軍,等.? 杏鮑菇子實體發育形態的光調控機制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2016,55(9):2275-2278.
[11] 于海業,李曉凱,于? ?躍,等.? 光譜技術在農作物信息感知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21,43(2):153-162.
[12]SIWULSKI M, ZIOMBRA M, SOBIERALSKI K.? Impact of light on yielding of some Pleurotus sp. strains[J].? Acta Mycologica, 2013, 47(1): 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