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蘭 凌響超 趙永舜
(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廣西 南寧 530012)
中國的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已經得到保障,并過上小康生活。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從單一追求溫飽過渡到精神層次的追求。2016 年國務院提出的體育發展計劃《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 年)》、《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意見》,2019 年《體育強國建設綱要》,2021 年《“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就體育改革發展發表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強調“十四五”時期,要科學研判體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創新,不斷開創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根據政策要求積極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大體育鍛煉場地的覆蓋,賽事舉辦,通過體育鍛煉提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南寧作為廣西首府,憑借“東盟十國自由貿易”發展計劃,經濟快速提高,人們對于科學健身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大眾跆拳道作為一項潮流運動,特別受青年們青睞,因而道館應運而生,跆拳道技術精簡,動作簡單、易學,深受青少年喜愛。
在國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形勢下,我國人民群眾參加的體育鍛煉人數快速增長,人們的強身健體意識越來越強。大眾跆拳道運動具有防身健體、修身養性、磨練意志、禮始禮終培養高尚品德修養的作用;其特點是以腿部動作為主、拳腳并用,技術動作精簡、易學,技術具有技擊實用性和觀賞性,有較強的普及性,練習者可以通過練習提升身體素質和品德修養,因此占有市場大。本文以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管理者、教練員、學員為調查對象,對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對策,為大眾跆拳道館轉向為規范化管理、經營、教學而提供借鑒。
研究對象為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選取研究對象的依據:通過對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的區域分布、設館地段、開展規模、教學內容等條件作為參照,最終以設在南寧市青秀區、江南區、興寧區、西鄉塘區、武鳴區10 家大眾跆拳道館進行研究。10 家具有代表性的大眾跆拳道館中,有規模大,教學內容全面,場地設在學校附近;規模中等、教學內容一般、設在小區附近,學員較多;規模小、教學內容豐富、場地設在繁華地段、具有人文建設;規模小,場館設在偏遠地方,教學內容少,文化建設弱,學員較少。
本文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在圖書館、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網站等,閱讀期刊、報紙、會議、論文,收集與本主題有關的資料,通過總結分析,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利用計算機Excel 軟件整理好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南寧市道館經營和管理情況。運用邏輯分析法概括、探討南寧市道館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對道館的部分管理者、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和咨詢,了解道館的學員情況,以及教練員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本研究提供事實依據。為了文章具有真實性,針對實際問題設計了兩份問卷,并進行發放。
通過表1 可以獲悉,針對本次調查派發問卷總數220 份,拿回問卷總數是210 份,學員問卷可用總數182 份,教練員問卷可用總數20 份。

表1 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單位:份)
(1)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場地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10 家跆拳道館面積中:在80-150m2的 有3 家, 占30%;150-200m2的 有4 家, 占40%;200-300m2有2 家,占20%;150-200m2、200-300m2共6 家,占整體60%,超過整體百分比的一半;300-400m2,1 家,占10%,400m2以上的幾乎沒有。一般情況下道館在150-200m2左右較為理想,標準道館場地為200-300m2較好。跆拳道運動屬于搏擊類中的項目,場地的大小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影響學員的訓練效果。寬敞的道館環境,練習上可以多個項目同時進行,安全性高,空氣易流通;空間較小的道館,學員在練習時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學員甚至會產生抑郁感,限制技術發揮。
(2)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運營基礎設備。
完整的跆拳道館設備是道館良好發展的前提,也是道館發展中的客觀條件。通過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護具基本能滿足學員練習需要;道墊、練習鏡、國旗、衛生間都能達到要求,占100%;雖然每家道館都有衛生間,但都不是道館獨自擁有,一部分是公共衛生間;浴室占比為0%;文化宣傳室(休息室)占比為10%。
(1)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教練員的年齡結構、性別、學歷情況。
通過對20 個教練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年齡分布情況,16-29 歲的有16 人,占80%,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教練員呈現年輕化傾向;30-40 歲的有4 人,占20%。在性別上,男教練員14人,占70%;女教練員6 人,占30%;男教練員是女教練員人數的2 倍以上,男性教練占絕大部分。從教練員的學歷結構分析:研究生學歷教練員O 人,本科學歷7 人,大專學歷11 人,本科學歷和大專學歷,占90%;大專以下學歷有2 人。
(2)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教練員榮獲等級證書情況。
通過對20 個教練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從業基礎資格證分析:取得國家一級、二級運動員證22 人,占50%-60%;持有社會指導員證15 人,占75%;教練員證、運動等級證、社會體育指導員證,三證齊全的有8 人,占40%;具有教練員證10 人,占50%;沒有三證的有2 人,占10%。從段位等級資格證數據來分析可知1-3 級有12 人,占60%;4-6 級有2 人,占10%;7-9級有0 人,無證有6 人,占30%。由于側重發展跆拳道競技運動,忽視跆拳道品勢的發展,導致競技技術和品勢技術發展的不平衡。無證上崗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跆拳道教練員市場的不規范。
(3)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教練員系統的培訓情況。
通過對20 個教練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從教練員的培訓情況來看一年一次培訓的比例等于總體比例的一半,有10 人,占50%;半年參加一次培訓的有3 人,占15%;月參與培訓有0 人;沒有任何培訓經歷有5 人,占整體25%。從上面的數據來看,教練員參加培訓是教練員再次深造,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教學規范的有效、系統的過程。
(4)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教練員的教學及訓練計劃制定情況。
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是快速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和技戰術水平的有效方法及手段。通過對20 個教練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制定課時和周計劃為0 人,占0%;季度計劃有4 人,占20%;年度計劃有3 人,占15%;無計劃有13 人,占整體的65%。
(1)南寧市跆拳道館學員基本情況。
通過對182 個學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182 名學員中,男性有152 人,占83.5%;女性有30 人,占16.5%。從性別比率來看,男生、女生學員比例不均等,但調查得知女性參加跆拳道運動的人數在逐年不斷上漲。從學員年齡分析:6-13 歲的學員123 人,人數占絕大多數,占67.6%;14-19歲的學員42 人,占23.1%;20 歲以上17 人,占9.3%。從年齡比例來看,少兒和青少年是主要練習人群,少兒和青少年更喜歡跆拳道這項運動,在這個階段,少兒和青少年柔韌性與協調性較好,很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并且對少兒和青少年身體有利無害。
(2)南寧市大眾跆拳道學員選擇道館方式的調查。
通過對182 個學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學員選擇跆拳道館練習的因素與孩子父母的工作性質因素有關,平時孩子很多時間里都是由家里的年長者照顧,為了安全方便起見很多家庭選擇讓孩子在家附近小區或學校附近的道館學習。因此在家附近的學員有53 人,占總數29.1%;同學、朋友介紹40%,占22%;交通便利32 人,占17.6%;選擇名聲好的人數有28 人,占15.4%;選擇廣告招生17 人、媒體招生3 人、規模較大9 人的學員各有9.3%, 1.65%,4.9%。
(3)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學員對所在道館的教學及訓練評價分析。
通過對182 個學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對所在道館的教學及訓練評價分析:非常滿意的人有30 人,占16.5%;比較滿意有50 人,占27.5%;從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兩組數據得出學員很喜歡現在的道館教學、身體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一般人數有63 人,占34.6%;略微不滿意有31 人,占17.03%;有意見有7人,占3.8%。從一般、略微不滿、有意見的三項數據的和比前兩項的數據和多,說明道館在課程設置或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問題。
(4)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學員比賽和交流經歷。
比賽可以是練習者練習跆拳道的動機,也是提升學員技術水平,檢驗教練員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通過對182 個學員問卷調查統計了解到,參加跆拳道專業性的市、省級比賽經歷只有2人,占1.1%;無任何比賽經歷的有10 人,占5.4%;參加大眾道館聯合賽有170 人,占93.4%。參加交流情況:1-3 次92 人,占50.5%;4-6 次50 人,占27.5%;7-10 次20 人,占10.9%;無交流經驗20 人,占10.9%。
從跆拳道館運營的主要基礎數據了解到,設備小部分不齊全。每家道館都有衛生間,但都不全是道館獨自擁有,一部分是公共衛生間,通常情況下學員是赤腳練習,去衛生間又不穿鞋,長此以往道館的衛生得不到有力保障,道館的衛生沒有保障,學員的個人衛生也就得不到保障。浴室和文化宣傳室(休息室)占比非常小,上課前早到的學員和家長都是徘徊在道館的周圍,無文化宣傳室學習和休息。
(1)教練員師資力量薄弱,隊伍結構偏年輕化,學歷不高,整體素質偏低。
調查得知,多數教練員年齡偏小,資歷老的教練員少,不能很好地起到以老帶新作用。調查發現很多教練員為在校大學生兼職上課、退役專業運動員或者其他人員兼課,流失率大,這一現象也說明教學質量和創新程度上很難得到保證;缺乏教學經驗,無法快速掌握學生學情特點和教學方法,只能按部就班完成課時量。目前跆拳道館制度不夠成熟、影響因素多,收入波動大,極少有研究生學歷教練員任教,研究生研究能力較強,更多的時候趨于選擇穩定的企事業單位就業;本科和大專學歷的占90%;大專以下學歷有2 人,學歷不高,理論水平低,不能很好的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水平。無從業資格證2 人,占25%;無段位等級資格證6 人,占30%;無證上崗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跆拳道教練員市場的不規范。
(2)教練員缺乏系統的培訓和科學的制定教學及訓練計劃。
教練員參加培訓的情況不容樂觀,教練員多數是在校大學生或兼課人員,幾乎沒有通過崗前培訓直接上崗。因為缺乏授課經驗和安全意識,容易造成教學事故,導致學員易受傷或上不好課。無制定教學及訓練計劃13 人,占65%,沒有制定教學計劃或者訓練計劃意識,會影響教學質量及課堂的進度。
經了解道館課程一般以競技和品勢為主要教學內容,基本禮儀(進館禮儀、鞠躬方法、道服穿著)、跆拳道基本國際用語為輔。從參加比賽數據得知,學員缺少參加專業性比賽的經驗,因為廣西的大部分大眾跆拳道館定位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磨煉意志或者是出于興趣喜好等。教練員對教學或訓練缺乏制定計劃,自然學員的體能基礎和技術水平較低,就無法參與專業性比賽。
南寧大眾跆拳道館能否穩固、快速、很好的發展其必要條件有道館的基礎設備和人文環境建設。道館應該加大資金對基礎設備進行建設,擴大道館的規模;其次,跆拳道走進校園,與校園合作,利用學校現有的場地和設備,降低過多的資金投入到場地建設。調查發現90%以上的道館沒有文化宣傳室(休息室),這反應出道館經營者重視競技的發展,而忽視了跆拳道的文化發展。人文環境的建設對道館經營很有益處,應加以重視。如道館通過建立文化宣傳室,在文化宣傳室里擺放一些與跆拳道有關的資料、書籍、比賽表演視頻給學員和家長閱讀、觀看,使學員和家長深入了解跆拳道文化,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同時道館經營者還可以通過文化宣傳室展板,展出道館的經營理念和辦學成果,讓消費者了解道館發展情況,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教練員持證上崗是對家長、學生負責,也是對道館負責。南寧市大眾跆拳道管理者應更新管理方式和手段,通過季度核查對教練員考取從業資格證情況進行了解,對沒有從業資格證的教練員進行提醒,并提供考證渠道,鼓勵教練員考證;設立年終獎懲機制對當年考取從業資格證的教練員進行獎勵,同時對考證態度不積極、不端正的教練員進行處罰。聯合多家道館制定培訓計劃,請行業專家或學校高職稱專業教師給教練員進行定期培訓;拓寬教練員培訓渠道,組織教練員到跆拳道發達的地區學習新知識或是邀請優秀跆拳道團隊來交流學習。通過加薪和在日常生活中關心關愛資質較好的老教練,讓其留教起到以老帶新的傳幫帶作用。
教學及訓練前制定教學計劃上交審核,合格后才能授課。練習者青少年居多,他們正處于身體生理、心理快速發展時期,發展中會出現不平衡性、階段性等。他們的特點是易學、易忘,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反復練習才能掌握技術。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教練員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員學習情況,結合學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及訓練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及訓練時間。
高勛說想了解學員的練習效果可以通過比賽的方式檢查,同時比賽還能給學員創造交流和學習機會,學員可以通過比賽分析自己的技術不足之處。比賽和交流可以快速提升練習者心理素質,可以提升練習者競技水平和比賽成績,可以強化學員臨場作戰能力。因此,南寧市大眾跆拳道館可以通過大眾跆拳道協會聯合各家道館定期組織競技比賽和交流賽,使學員的技術得到提升。教練員把一些具有跆拳道天賦的學員選拔出來,制定訓練計劃,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水平,培養他們成為青少年運動員后備人才,向市或省代表隊輸送培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