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常芳


在四川省崇慶縣罨畫池畔,莊嚴矗立著巾幗英雄張露萍烈士的漢白玉雕像。在漫長的歲月里,她的事跡如同她的遺骨一樣,被埋藏在深深的山谷中,很少為人所知,直到1983年,才被拂去歷史的塵埃,重現其壯麗的光輝一生。
奔赴延安“干一場”
張露萍,出生于1921年5月,四川崇慶縣人,幼名余家英,學名余碩卿,延安時期改名余慧琳、黎琳。1935年秋,張露萍從縣立女中轉到成都建國中學。在校期間,她深受具有進步思想的同學車崇英影響。車崇英的父親、中共川西特委軍委委員車耀先經常向她們介紹國內外形勢,講述共產黨領導軍民英勇抗日的故事以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嶄新氣象,鼓勵熱血青年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張露萍受到愛國教育引導,思想境界不斷提高升華。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開始。在車耀先的影響下,張露萍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參與了宣傳、組織和交通工作。她參加了“星芒社”等救亡團體,在成都的工廠、學校、街頭到處都有這位活潑、豪爽的女學生的身影。張露萍不分白天黑夜地為抗日疾呼、為救亡奔走,時而辦墻報、刷標語,時而指揮演唱、參演抗日話劇……經過一系列抗日活動的洗禮與錘煉,堅定了張露萍獻身民族解放事業的信念,產生了奔赴延安的強烈愿望。1937年底,她和同學李隆蔚、劉革非三人一起,悄悄背著家人,離開成都奔赴延安,并改名黎琳。
在延安期間,張露萍被分配到陜北公學集訓,后又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她愛唱愛跳,當時17歲,我比她大幾歲,總叫她‘小鬼。”張露萍的老同學李克林回憶道。她經常指揮大家唱《拿起刀槍干一場》,唱了一遍又一遍,歌聲整齊有力,時間長了,同學們都親切地稱她“干一場”。李克林說:“她的指揮藝術并不高明,然而歌聲卻那樣激越嘹亮,直唱得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即奔赴戰場。”張露萍在組織的關懷和培養下迅速成長,她在信中寫道:在學習中我懂得了勞動的意義,懂得了人為什么活著。
1938年10月26日,17歲的張露萍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抗大畢業后,她轉到中央軍委通訊學校學習無線電技術,之后調往中央組織部干部訓練班,學習國內外政治形勢、國統區斗爭策略及工作方法等,不久后被分配到延安文聯做秘書工作。這期間,她同馬列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室的陳寶琦(即李清,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國家交通部部長)產生了感情并結為革命伴侶。1939年秋,為了黨和革命事業的需要,張露萍毅然接受派遣,告別了近兩年的延安生活,告別了新婚不久的愛人,赴重慶從事秘密工作,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深入虎穴破譯重要情報
張露萍在重慶受南方局軍事組和葉劍英領導,具體聯系人為曾希圣和雷英夫。起初,組織上想通過她和川軍師長余安民(張露萍姐夫)的親戚關系從事川軍的統戰工作。后來,由于南方局在國民黨軍統局電訊處已經發展了張蔚林、馮傳慶等幾名秘密黨員,急需在他們與周公館之間建立一個秘密聯絡人,張露萍因剛到重慶,國民黨特務不認識她,便成為最佳人選。為此,葉劍英等決定她與張蔚林以兄妹相稱,并將“黎琳”一名化名為“張露萍”,以軍統職員“家屬”的身份,擔任地下特支書記,深入虎穴,開展地下秘密斗爭。
南方局交給張露萍三項任務:一是領導已經打入軍統機關內部的張蔚林等人;二是與南方局聯系,轉遞有關情報;三是伺機在軍統內部發展黨員。為了便于工作,張蔚林按照組織指示從軍統宿舍搬出,以“兄妹”的名義和張露萍一起住在牛角沱兩間平房內。張露萍和張蔚林、馮傳慶密切合作,努力團結周圍的進步青年,在軍統局內部逐漸發展了趙力耕、楊洸、陳國柱、王錫珍為中共秘密黨員,成立了中共地下黨特別支部。他們在書記張露萍的領導下,團結默契、并肩戰斗。張蔚林負責監聽內務無線電臺的信號,破譯重要機密。馮傳慶、趙力耕等人掌握著總臺的收發報業務。
從1939年秋至1940年春,通過張露萍之手,軍統電訊總臺的人員名單、電臺呼號、波長、密碼、通訊網分布情況和各種行動計劃等絕密情報,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南方局或直接發往延安。黨中央、南方局根據他們及時提供的準確情報,安全地轉移重慶地下黨機關和已經暴露的工作人員。張露萍的情報,更為我黨捕獲一支妄圖潛入延安的國民黨特務小組作出了重要貢獻。1940年,戴笠擬派遣一個潛伏小組混入陜甘寧邊區并給胡宗南發送了絕密電報。張露萍、張蔚林、馮傳慶三人連夜破譯,將電報譯出:“弟不日將親自派遣一精干小組,攜小型電臺等器材,化裝混入陜北共區,長期潛伏于膚施。望兄能設法掩護并鼎力相助。”張露萍迅速把這一絕密情報送至南方局,并報告了黨中央。這樣,戴笠派遣的三人潛伏小組剛跨入邊區地界即被抓獲。一連串的泄密事件,讓蔣介石極為震怒,斥令戴笠查清嚴處。
1940年春節,經組織批準,在張露萍利用工作間隙回成都探望重病的母親之際,一件意外之事讓軍統電臺這個寶貴的地下黨組織遭到毀滅性打擊。張蔚林因為不慎將一部收報機的真空管燒壞,被送到稽查處看守所關禁閉,特務借機搜查了牛角沱“張氏兄妹”住所,發現了軍統人員名冊、各地電臺公布呼號和張露萍寫的暗語。軍統局隨即派人包圍電訊總臺,先后逮捕張蔚林、趙力耕、楊洸、陳國柱、王錫珍。并以張蔚林名義給張露萍發了一封電報,稱“兄病重,望妹速返渝”。張露萍接到電報后匆匆趕回重慶,被早已等候在汽車站的特務逮捕。馮傳慶從電臺逃出跑到周公館,報告了黨支部被破壞的情況,葉劍英親自安排他去延安,途中不幸被特務抓獲。這就是當時震驚國民黨的“軍統電臺案”。
英勇不屈的抗爭
“軍統電臺案”發生后,蔣介石大罵戴笠無能。戴笠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同共產黨斗爭中最慘重的一次失敗!”據沈醉回憶說:“直到很久,戴笠還為此咬牙切齒,恨恨不休。”張露萍被捕后,受到戴笠親自刑訊。戴笠先是花言巧語,妄圖誘降,繼而用鋼鞭、烙鐵燙、老虎凳、電椅等百般酷刑,張露萍始終沒有屈服。
軍統特務軟硬兼施,最后使出一條放長線釣大魚的毒計,先假裝釋放張露萍,暗中安排便衣特務跟著她從周公館門前經過,窺測她的動靜。機智的張露萍識破陰謀,從曾家巖50號周公館門前經過時,從容不迫、神態自若,從而迷惑了敵人,保護了同志們的安全。特務們一無所獲,又重新逮捕了她。一個月后,張露萍和6位年輕的共產黨員被簽判死刑緩期執行,囚禁于歌樂山白公館。次年3月,張露萍和戰友又被關押到國民黨軍統的貴州息烽集中營。
張露萍在息烽六個春秋,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她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嚴守紀律,靈活斗爭,揭露敵人,鼓勵難友。轉到息烽后不久,她看見了車耀先同志,她多么想叫一聲“車伯伯”啊!可她從保護黨組織著想,并未顯露同車耀先的關系。
張露萍等人利用息烽集中營推行所謂的“獄政改革”機會,在獄中《復活月刊》《養正周報》上撰寫詩文,巧妙地宣傳黨的主張,抒發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張露萍不斷以“曉露”為筆名在刊物上發表詩文。她在《七月里的石榴花》中寫道:七月里山城的石榴花,依舊燦爛地紅滿枝頭。它像戰士的鮮血,又似少女的朱唇……石榴花開的季節,先烈們曾灑出了他們滿腔的熱血。無數鮮紅的血啊,匯成了一條巨大的河流!……我們要準備著更大的犧牲,去爭取前途的光明!在特定的節日里,集中營組織“修養人”舉行文藝演出,以顯示其“獄政革新”新氣象。張露萍在歌頌反法西斯女英雄話劇《女諜》、曹禺名劇《日出》演出中,均擔任主角。尤其她在《日出》一劇中強烈地控訴了反動統治階級所造成的社會罪惡,喚起了人們對新的社會制度的向往,連息烽集中營軍統人員都夸獎共產黨里頭大有人才。
1945年7月14日,女監管理員通知張露萍收拾行李,并派專車送她和馮傳慶、張蔚林、趙力耕、楊洸、陳國柱、王錫珍6人,去重慶“開釋”。張露萍知道為黨獻身的時刻到了,她從容地梳頭整容,換衣化妝,戴上紅寶石戒指,把一些余物分送給難友。7名英勇的戰士,威武不屈地站在汽車上,向難友們告別,難友們個個淚流滿面地目送他們消失在滾滾塵煙中。張露萍領頭唱起了《國際歌》,戰友們也跟著放聲高唱。“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悲壯激越的歌聲,響徹息烽群山。車到息烽城外快活嶺時,劊子手們讓他們下車,一陣罪惡的子彈射擊下,7名勇士倒在血泊中。劊子手因為心慌,沒打中張露萍的要害,她突然回過頭來怒罵:“笨蛋,朝這里打!”她手指頭部,倒了下去!張露萍凜然的一聲怒斥,嚇得劊子手后退幾步。她用盡全身的最后力氣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張露萍這年才24歲。那6名烈士除一人外,都是沒過30歲的青年。
由于信息的封鎖和資料的缺失,張露萍的英勇事跡長期被埋沒在隱秘的角落里。直到1983年,“軍統電臺案”才得以真相大白,張露萍等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她的一生,壯美而燦爛。巾幗玫瑰,將永遠盛開在后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