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廣秀
在華留學生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但以嚴謹的學習態度潛心求學,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投身創新創業,共享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機遇,因此中國在他們的個人發展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來自阿富汗的90后小伙馬赫(Wahed Ahmadzai)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面對這樣的青年留學生和創業者,我不禁好奇:他是如何在中國創業的?
“從阿富汗到北京,飛機飛過了4000公里,我的青春也飛過了9年。”現在回憶起18歲從阿富汗來到中國留學的決定,馬赫覺得如果重新來一次依然會如此選擇。他說:“我遇到過許許多多的中國朋友,看到中國青年的奮斗。我也去過中國各地,深入感知了真實的中國。”
高中畢業后,馬赫就通過申請來到了中國,并且在2014年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讀預科班,后來進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成為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的留學生。
剛到北京時,身邊的同學會說自己想去看天安門、長城、故宮等名勝古跡,但是馬赫最想“打卡”的是國家體育館“鳥巢”。為什么最想去鳥巢呢?馬赫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阿富汗選手魯胡拉·尼帕伊獲得男子58 公斤級銅牌,為阿富汗代表團贏得奧運會參賽歷史上的首枚獎牌,這讓我很興奮。”從那一時刻開始,中國北京就出現在他的腦海里,并產生了“如果有機會,我想去北京看看”的夢想。
剛到學校時,馬赫會說的中文只有“你好”和“謝謝”,他也曾感到過迷茫,但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他苦練中文,加上他敢說且不怕說錯的心態,在很短時間內就提高了中文表達能力并能與中國同學交流溝通。現在,中文水平已經達到“大咖級”的馬赫喜歡用流利的漢語與朋友交流,也喜歡隨手拍下北京的藍天……他已經完全融入了北京這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北京為有夢想的人提供了“站在中國看世界”的平臺,馬赫說:“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邊學習、生活、創業、交朋友、看世界,我在中國開始了解世界。”
喜歡被稱呼為“連續創業者”的馬赫堅信,“在中國,只要你有想法,你就可以去創業。”在交流中,他興奮地說:“中國是我干事創業的起點,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有機會實踐和驗證。”
2015年,天生就具有創業精神的馬赫,在學校里和同學啟動了第一個創業項目,是一個有關中國大學海外招生的平臺,幫助有來華意向的外國學生獲得更多中國大學的招生信息。在校園創業大賽路演中,馬赫基本能用漢語向人們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并且在各種提問和專業指導中不斷完善內容,鍛煉了組織和溝通能力。經過不斷磨煉“內功”,馬赫的團隊在比賽中摘得銀牌。這次經歷讓馬赫體會到了中國包容的創業氛圍,也激發了他對創業的興趣,打開了他在中國創業的大門。

馬赫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產業資源發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講話
很快,馬赫和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一起創辦了YOOFU少年國際文化教育公司。在這次創業過程中,馬赫進一步熟悉了創業公司的市場運營、融資洽談、法律、稅務等各方面的事務。隨著公司逐漸步入正軌,業務越來越繁忙,他的團隊也吸引了更多優秀青年加入。為了增強自己的商業知識和不斷擴大人際交往圈子,他又選擇繼續攻讀MBA。
馬赫坦言:“綜合來看,中國提供了創業需要的各種要素,人才的聚集、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龐大的市場。特別在北京,國際人才的聚集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國際化的團隊,并且把業務輻射到全球,拓展國際影響力;從高校到政府,為人們創新創業提供了諸多政策支持,尤其是在高新技術領域。”
中國為馬赫提供了優良的創業“土壤”,也為他提供了國際化的商業思維。為了能夠在中國找準自己的定位并發揮自己的價值,馬赫開始深入思考如何搭建一個商業平臺,幫助各國留學生和朋友在華就業、創業,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創業需要創新思維。2020 年9月,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日益開放的中國讓馬赫看到了機遇,他萌生了新的創業想法:搭建一個平臺,打破信息壁壘,讓國際人才和外國企業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政策與營商環境,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和就業發展。
隨后,北京自貿區C B D 國際人才港建設啟動,這是一個著力打造集人才集聚、綜合服務、發展培育、交流互動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才發展服務平臺。這個平臺的定位和馬赫的創業想法不謀而合,他很快得到北京市朝陽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的積極回應。馬赫的北京無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NHUB)很快進入了注冊程序,并成為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注冊的外資企業之一。從想法萌生到公司創立,速度快到讓馬赫有點不敢相信。
新公司成立后,北京市朝陽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還手把手地指導他開展各項工作,幫助他對接場地、媒體、公共機構等資源。馬赫說:“NHUB旨在幫助企業在尋找‘中國機會’的過程中克服文化障礙,篩選正確信息,了解和洞察當地的市場機遇。”
NHUB 在“生態更廣,體系更全,服務更細”的理念下,整合并翻譯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全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綜合示范區的政策,以方便有意向落戶這兩片區域的外資企業更好地理解中國政策、有效獲取信息。馬赫說:“之前我是為自己團隊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問題。現在我確立了自己的目標是幫助其他創業企業解決問題,支持其國際化發展,助力人才流動通暢。”隨著公司的發展,業務也日益增多。例如,NHUB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合作,針對外資企業落地的難點和訴求點,在簡化落地流程、建立個性化服務體系和宣傳方面為臨空區提供支持。目前,已有8家外資企業在NHUB的支持下落地大興區。
2021年,在朝陽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的指導下,朝陽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協會支持馬赫發起國際校友人才聯盟(ATA),面向國際人才提供非營利性的職業和創業指導。馬赫說:“ATA開展留學生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工作,希望為在華留學生以及畢業的留學生校友群體搭建就業創業信息網絡,同時幫助提升留學生的就業素養。”
2022 年,國際校友人才聯盟(ATA)舉辦了機會實驗室系列活動,構建多元化的人才社群。目前,ATA已經吸引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000多人參與各類活動。此外,還與50多個組織合作,創建了一個由500多名校友和200名外國企業家組成的社群。ATA的成立不僅聚集了大量的國際青年人才,也讓馬赫的創新創業故事更加精彩。
2022 年,他參加了“國際青年中國行”走進山東活動。在淄博綜合保稅區,馬赫聽了現場工作人員的講解后感慨:“這里提供了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搭建了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幫助中國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也為制造業外資企業提供了良好的落地平臺,讓他們共享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在馬赫看來,中國制造正推動著全球供應鏈的發展和全球生產效率的提升,是全球經濟的引擎。
在馬赫小時候,他就感受到了中國的魅力。他說:“我小時候,幾乎所有的玩具,家里的電器和街上的自行車都是‘中國制造’。”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家里印有中興商標的座機電話。在阿富汗的文化中,和親戚朋友保持緊密及時的聯絡非常重要,親屬們幾乎每天都要打聽彼此的情況,對每個親人都關懷備至,晚輩也要經常問候長輩。所以電話對阿富汗人民非常重要,也比較珍貴。
馬赫回憶說:“媽媽幾乎每天會在起床后,一個接一個地給親戚和朋友打電話。有時候鄰居們也會來我家使用座機電話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寒暄問好。所以這部中興牌座機電話為許多不能經常見面的家庭搭起了溝通的橋梁,傳遞親情和溫暖。”
隨著馬赫的成長,他也發現阿富汗很多人都使用中興制造的座機和手機,阿富汗國內的電信系統也是在中國技術支持下建立的。這不僅讓他意識到中國制造聯通了世界,還在他心中埋下了來中國學習的種子。
來到北京后的馬赫,雖然已經不再是一個孩子,但他還是會驚訝于高鐵的速度、智慧城市的便利、5G上網的快捷。現如今,他公司的海外業務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幫助中國企業和海外人力資源公司對接,為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搭建服務貿易渠道等,讓更多人實現自身和事業發展。
隨著創業經驗的不斷累積,馬赫儼然成了一名“創業通”,他會饒有興致地給朋友們講解北京自貿區的政策,告訴他們北京各個區的優勢產業都是什么、對外國人投資有哪些優惠措施、外國人才引進的條件……
面對創業取得的成就,馬赫說,要感謝日益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為世界帶來的機遇,“外國人一直關心的就是在中國的機會。我覺得中國是一個有使命、有方向、有定位的國家。所以身處這樣一個國家,發展的空間是很好的。”
在創業的過程中,馬赫創業項目的探索都是基于自己作為一個在華留學生和外國人的視角。“要了解我們作為留學生在全球經濟的定位是什么?我們都有哪些天然的優勢?社會對我們的需求是什么?如何發揮我們最大的作用?這些都成為我創業的出發點。”目前,馬赫的創業內容主要集中在:一是信息傳播,向世界介紹中國各項政策以及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動態,幫助企業在尋找“中國機會”的過程中克服文化障礙,篩選有效信息,把握市場機遇;二是人才服務,整合創業和就業中碎片分割在不同部門的各項服務職能,形成全鏈條、一體化的人才服務體系;三是對外交流,促進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行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等。
開放的中國給世界各國人才提供了更多機會。對此,馬赫經常把“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中國的發展機遇也是世界的發展機遇”這句話掛在嘴邊。
在中國生活、學習、成長、創業的經歷讓馬赫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我切身感受了中國的高質量發展,體驗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享受了中國對人才的支持政策,也參與到中國為推動世界發展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之中。”
中共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中國好,世界會更好”的藍圖。馬赫堅信,中國會持續高質量發展,會越來越開放,為世界各國青年人才在促進國際交往、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帶來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