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炳

企業財務報告是包括外部投資者、債權人、稅務局等監管部門、社會大眾在內的眾多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經營情況、發展階段、社會貢獻的主要渠道,也是企業對內制訂制度和考核目標的依據,對外宣傳企業形象的名片。財政部于2021 年11 月印發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了“積極推動會計工作數字化轉型”的主要任務。在數字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基于財務報告對于報告使用者決策的重要作用,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財務報告準確性和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
現行財務報告基于企業會計準則,主要反映的是企業歷史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來合理推測未來情況。對于企業未來的環境風險評估、戰略調整帶來的經營成果變化等問題缺乏前瞻性、預測性。同時,基于歷史數據的財務報告難以為政治、經濟、環境發生重大波動,產業、市場發生劇烈變化,技術出現顛覆式革新,企業新設或重組等等情形提供有效預測。
現行財務報告基于貨幣計量,因此主要披露企業有形資產及能夠以貨幣計量確定合理價值的無形資產,但對于諸如企業形象、人力資源、知識產權、企業ESG 等無法通過貨幣計量確定合理價值、但對于企業經營發展至關重要的信息,則基本無法為報告使用者提供相應信息。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業務推陳出新,市場上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衍生金融產品,且隨著企業需求日趨復雜。會計準則對于衍生金融產品確認和計量的更新,難以匹配新型金融產品的設計速度,導致了傳統財務報告難以準確反映新型金融產品的本質和評估新型衍生金融產品的風險。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一般企業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必須嚴格采用標準、一致的財務報告模板。這雖然提高了會計信息在不同企業之間的可比較性,但是隨著用戶需求和企業經營目標多元化發展,標準化報告制約了報告使用者了解不同企業的“獨特”一面。
財務報告涉及較多專業財務公式、比率和復雜晦澀的財務語言,財務報表邏輯也難以被非財務專業人員所理解,對于大多數的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外部報告使用者而言,財務報告的實用性無疑大大降低,報告閱讀者難以通過閱讀財務報告充分了解企業情況、經營風險,從而影響經營決策行為。
我國目前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采用的是定期報告形式,年度財務報告要求在年度結束后的四個月內披露,半年度財務報告要求在半年度結束后的兩個月內披露。對于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和企業而言,財務報告越來越體現出滯后性的特點,難以及時地為下一年度企業經營計劃的制訂提供數據基礎。
目前,社會各行業進入了全連接的信息時代和大數據時代,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數字化轉型的降本增效、智能運營等效果也在逐步體現,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追求個性化的用戶需求,企業不得不推動戰略優化,而數字化轉型將為本輪戰略優化帶來充分的動能。
企業財務報告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從傳統的基于手工的人工編制模式轉型為基于系統管控數據和流程的系統編制模式。總體來說,就是要實現三大目標。
一是要提升標準化財務報告的編制效率和準確性。通過財務系統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解決人工編制財務報告過程中大量耗費人力、時間的問題。信息系統帶來的自上而下的口徑統一,將極大縮短數據匯總時間,保障了大型集團的財務報告及時性。同時,以信息系統代替人工進行數據分解和加總,進一步提升了財務報告準確性。
二是要完善財務報告體系、增加財務報告個性化需求。傳統財務報告已無法滿足現有內外部報告使用者個性化需求。通過技術手段重構財務報告生成方案,將更多的非財務信息、風險信息、非貨幣計量信息集中反映到財務報告來,形成基于一套標準化財務報告的多套個性化財務報告體系。
三是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財務人員的工作轉型。從傳統的以編制數據準確的財務報告為主要目標的財務工作,轉型為以基于系統編制的個性化財務報告的精準分析為主要目標的財務工作。財務人員從繁重的匯總、編報工作中脫離出來,更好地實現財務部門服務戰略、支持決策的作用。
財務報告的數字化轉型可以從人員轉型、數據挖掘、信息交互、系統學習四個角度入手,實現編制能力、報告時效、管理分析等方面的目標。
財務報告的數字化轉型,首要在人員轉型,在于組織內人員達成共識。首先是經營管理層達成共識。管理層應當充分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對財務報告、乃至對企業經營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支持財務報告改革工作;其次是財務部門達成共識。財務部門應當深刻理解財務報告改革不單是技術革新,更在于財務理念革新,改革過程財務人員要摒棄傳統編報邏輯,轉到對機器語言的財務化改造、信息系統與會計準則、管理需求的適配上面來,逐步轉向精細化管理分析工作。
財務報告的數字化轉型,要通過信息技術,深挖多層次多渠道數據,以行業市場、競爭企業、上下游企業數據,交匯生成本企業的個性化財務報告。整理和深挖數據,形成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貨幣計量信息和非貨幣計量信息、歷史信息和當下信息的融合,構建全方位的企業形象,使內外部報告使用者清晰了解本企業經營情況、行業地位、市場競爭能力等信息,為經營管理者決策提供更豐富的數據支撐。
財務報告的數字化轉型,要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財務報告信息交互能力的飛躍式發展。傳統財務報告多以紙質形式,提供給使用者平面化的企業形象。而基于信息交互技術、三維立體成像技術的普及,企業可以結合圖像、音視頻、三維模型等形式,使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更加簡潔、直觀、立體、可視地呈現在報告使用者面前,提高財務報告的可了解性和實用性。同時,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動態化、實時性的財務報告同樣可以為企業、監管部門等及時掌握情況提供便利。
財務報告的數字化轉型,要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系統自主學習和升級。不同報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和關注重點各異,導致報告系統化改造工作肯定不是一蹴而就。一方面,通過建立系統反饋渠道,內外部報告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反饋渠道提出報告改進建議,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分析,調整報告板塊和板塊數據展示;另一方面,經過報告編制、分析、使用人員的反復使用,系統收集用戶習慣記錄,根據對用戶習慣的分析,形成分析報告,既可以為經營管理層提供不同視角的專業意見,又可以為監管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更多現實依據。
現行財務報告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環境及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數字化浪潮的到來恰好為財務報告改革提供了技術基礎?;跀底只D型的財務報告改革,可以為報告使用者帶來更多的報告視角,為報告使用者做出決策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