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紅
【摘? 要】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體系的一部分。“幼童本位”“德育為先”“環境育人”“師者為要”“家教改良”等五個理念,構成了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的主體和要旨。在新時代,集美幼兒園對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進行再認識、再實踐,既延續幼兒園的文脈,又立足當下,讓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得到新發展。
【關鍵詞】陳嘉庚;幼兒教育;幼兒園;德育
1919年2月22日,陳嘉庚創辦集美幼兒園,集美幼兒園位于集美學村的東北隅,開辦初是一個獨立的幼稚園。集美幼兒園雖走過百年歷史,但其始終保持原有建筑風貌和自然環境,百年風華,歷久彌香。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體系的一部分。多年來,集美幼兒園教師通過查找有關史料,訪問先賢,并結合陳嘉庚提出的“十二條幼稚教育信條”等內容,認為“幼童本位”“德育為先”“環境育人”“師者為要”“家教改良”等五個理念,構成了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的主體和要旨。在新時代,集美幼兒園對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進行再認識、再實踐,既延續幼兒園的文脈,又立足當下,對幼兒教育有了新的深入認識,讓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得到新發展。
一、幼童本位
陳嘉庚將園內的樓房命名為“葆真堂”。并提出,葆真,就是葆有幼兒的本真天性,他認為,幼兒教育應尊崇幼兒的天性,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陳嘉庚先生創辦幼稚師范時,提出“幼童本位”的辦園思想。在他主導的“十二條幼稚教育信條”中,有三條強調“幼童本位”,即強調“以兒童為中心”,這三條是:“我們深信幼稚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我們深信幼稚教育是求小孩的解放和幸福”“我們深信幼稚教育是建立在兒童的需要和生活經驗上”。《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提出,“堅持對兒童發展的優先保障”“尊重兒童主體地位”等具體要求,這些與陳嘉庚“幼童本位”的教育思想不謀而合。多年來,集美幼兒園的老師們秉承尊重、保護幼兒天性的原則,堅持多措并舉,堅持以兒童為主體,踐行“幼童本位”的教育思想。
一是踐行以幼兒為主體的兒童觀。幼兒園樹立“幼兒是獨立的個體,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的兒童觀,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興趣,尊重幼兒的選擇,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堅持“幼兒在前、老師在后”的原則,幼兒園讓老師們學會放手,給幼兒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自我挑戰的空間,讓幼兒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并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是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兒童”。陳嘉庚提出,教師要發現兒童、領導兒童,就要走到兒童的隊伍中去。在日常活動中,我們要求教師要靜心觀察,認真傾聽,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我們提出,老師要常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們喜歡什么?他們在想什么?”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我們要求教師追隨著幼兒的興趣,提供幼兒喜歡玩的活動和材料,支持幼兒實現自己的想法,并不斷賞識和激勵他們,讓他們在自主體驗和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理解和認知體系。
二、德育為先
陳嘉庚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影響后人,他也要求學校要注重學生品德教育,注重學生的品性和操行的培養。他提出“三育并生,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這其中的“三育”是指“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德育為先”是指把德育放在首位。他強調“教育不僅讀書寫字而已,而尤以養成德性,裨益社會”。陳嘉庚將幼兒園的主樓取名“養正樓”,寓意“童蒙養正,圣功也”,即養成良好的品行要從娃娃抓起,這些都蘊含著深厚的德育意義。集美幼兒園繼承陳嘉庚“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并把這一思想與教育方針中“立德樹人”的要求結合起來,除了在日常活動中滲透德育,更注重傳承嘉庚精神,堅持做有園本特色的德育。
一是在日常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構建指向幼兒終身發展的“葆真養正”園本課程體系,培養幼兒文明禮貌、健康自信、誠信友善、好學樂問等良好品行。堅持家庭、幼兒園、社會教育相結合。在一日生活、教學活動、游戲相結合的環境創設中滲透德育。注重日常的隨機教育和常規培養,讓幼兒通過看、聽、說、做,經過感知、感受和體驗德育,實現以行養正、以知養正、以情養正的目標。
二是多措并舉在園內進行嘉庚精神教育。將陳嘉庚的人生經歷編寫成繪本,以故事的形式呈現給幼兒。如小班繪本有《美麗的集美幼兒園》《替父還債》《大富翁的皮箱》,中班繪本有《嘉庚建筑與嘉庚瓦》《教子學儉》《辦菠蘿廠》,大班繪本有《回國建校》《堅持創辦廈大》《餐桌上的菜單》等。同時,還把陳嘉庚的故事編成繪本劇,讓孩子們表演。在園內還組建一個表演團隊,經常外出表演。這些做法,是讓幼兒了解陳嘉庚的人生經歷,并從中學習他的優秀品質。
三、環境育人
“環境育人”是陳嘉庚幼兒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他認為“幼稚園應該是兒童的樂園”。他把幼兒園造得像童話城,走進幼兒園便會被眼前充滿夢幻的景致所吸引,建筑像城堡,雍容華貴、中西合璧,圓拱屋頂、羅馬柱、南洋腳線、閩南紅磚等風格結合,獨具特色;園內有花園、草地、假山、水池,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有多處寬闊的運動場地,環境清新優美,景色如畫,讓人舒適陶醉,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中。集美幼兒園多年來,堅持維護幼兒園原貌,傳承文脈。幼兒園把每一幢老建筑都看作是環境育人的一部分,看作是無聲的教育載體。集美幼兒園在保護老環境的基礎上,不斷創設新環境,讓環境育人做到歷史和現代相彰得益,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首先,做到因地制宜創造主題環境。學校將以前閑置的地塊,改造成幼兒學習的場所,如:利用閑置的空地,創設“秘密花園”“阮厝的菜園”,供幼兒種植、觀察、照顧植物和動物。學校還創設“藝術走廊”,幼兒可以在走廊的墻上涂鴉、欣賞作品、展示作品。學校的養正樓的墻壁,被設置成“嘉庚故事墻”。幼兒園充分挖掘每個角落的教育功能,做到讓每個小環境都能育人,每個地方都成為兒童的樂園。
其次,注重創設自然化環境,讓孩子親近自然。幼兒園里環境充滿自然的氣息,這里鮮花盛開,大樹郁郁蔥蔥,沙土源自大海,對這些自然環境,學校進行改造和利用,發揮不同的育人功能。比如,幼兒園的大樹,春天樹上的小鳥和昆蟲成了孩子們的小伙伴;夏天,孩子圍在樹下休息乘涼;秋天飄落下來的樹葉則成為孩子的玩具;冬天孩子們爬到樹上玩游戲。此外,學校堅持“大自然是活教材”教育理念。幼兒園教師經常帶著孩子走出校門,來到學村。學村是海濱小城鎮,教育資源豐富。老師帶著他們到幼兒園附近的海邊觀看潮起潮落、拾貝殼;帶著他們到公園里、院校的操場上玩耍和鍛煉、觀察昆蟲。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為幼兒園的課程提供了生動的教材。
四、師者為要
陳嘉庚深知優秀的師資是辦好學校的前提。陳嘉庚在“十二條幼稚教育信條”提出:“我們深信幼稚教師是兒童的伴侶。”為了遴聘優秀教師,他殫精竭慮、重金聘賢、多方托請,讓大批優秀教師來任教。在創辦幼稚園時,他很重視優秀園長和教師的選聘。他聘請的第一任園長陳淑華,教學管理能力突出,深受各界好評。生活教育倡導者及幼教先驅張宗麟也在集美學校初等教育社工作過,他們為集美和閩南的幼教改革與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幼兒園各個時期發展中,學校都在致力于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近年來,學校經過探索,逐步構建了具有園本特色的教師研訓模式,為老師專業成長搭建了平臺。
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研訓活動,做到培訓多樣化。幼兒園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和園內培養的方式,對不同層級的老師,采用不同的培訓方式。再者,教研方式做到花樣多、趣味濃,教研過程“玩”味十足、“研”味濃濃,從而提高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二是研訓內容聚焦真問題,讓教師有收獲。幼兒園研訓主題,多數是教師在實踐中存在的困惑、問題,通過研訓實實在在地幫助老師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是崗位練兵常態化,做到培訓和工作一體化。近年來,集美園教師的專業成長顯著,參加省、市、區各級的教師各種技能比賽,都獲得了好成績。作為一所省示范性幼兒園,學校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每年接受市、區乃至全國各地幼教同仁的參觀學習達一千多人次,教師們的專業素質得到專家和同行的肯定。
五、家教改良
陳嘉庚深知中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他說:“家庭教育,關于兒童最為重大。教育落后之我國,缺憾甚多,家長之對兒童,不但不能教以誠實公正,反教以扯謊欺騙及威嚇責罰等等,無非以兒童膽小識弱,易于欺誘,迨事過境遷,積漸成自然,兒童亦以其得自父兄者,而以施諸于家庭及社會,并不以為怪矣。”陳嘉庚在“十二條幼稚教育信條”中提出“我們深信幼稚教育負有改造家庭教育的責任”。集美幼稚園在開辦初,就重視與家庭的聯系。幼稚園的課程中就設有家庭聯絡部分,并定期通過家訪、書信聯系、開懇親會等形式,與家長交流溝通,指導家長做到科學育兒。
在當下,《幼兒教育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都提出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些更加說明了陳嘉庚“家教改良”思想的前瞻性。集美幼兒秉承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注重通過培訓來引導家長,讓“家教改良”的思想得到繼承和發展。
首先,學校建立家長學習共同體,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幼教觀念。針對家長中存在的對孩子教育小學化、過度培訓、過分溺愛等問題,進行專項培訓,引導家長更新教育觀念。為了激勵家長參與到學習共同體中,幼兒園實施“家長積分制”,家長每次參與活動便可獲得相應的分數,學期末,按所得積分情況,評選“優秀家長”。
其次是開展系列親子活動密切家園聯系。學校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途徑,密切家園聯系。幼兒園還鼓勵幼兒與家長和教師一起走出幼兒園,走進社會,一起參與志愿者活動,具體活動包括垃圾分類、作嘉庚文化的“庚讀者”、作安全宣傳小標兵、作文明出行志愿者等。這些讓孩子從生活點滴小事做起,讓他們受益終身。
最后是成立家長助教團,拓展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學校讓有特長的家長走進教室,體驗教師角色,讓幼兒感受家人的風采。學校引導家長做幼兒教育的研究者,讓他們利用微信發表文章,分享育兒經驗。同時還組織家長開展各類講座,講座方式包括祖輩講座、父輩講座,講座內容包括親子溝通技巧、家園溝通漫談等講座。這些家長課程,引導全體家長讀懂幼兒、用科學的方法做好幼兒教育。
【參考文獻】
[1]潘懋元.教育事業家陳嘉庚教育思想新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7(10):7-8.
[2]張春珍.從規訓教育轉向崇尚兒童天性的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2(2):42-43.
[3]肖仕平,周煜.陳嘉庚的民族復興意識及實踐路徑轉變——以黨百年奮斗主題為視角[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5(5):33-41.
(基金項目:本文系集美區第二批特色辦學基地學校課題“傳承‘葆真養正弘揚嘉庚精神——新時代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JMTSBX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