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峰



(范圍:九年級上冊)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文字是信息的載體和傳遞信息的介質。下列圖片所示文字( )
A. 都是依據該文字的形狀而命名的
B. 都體現(xiàn)了文字的演變趨勢
C. 都為研究古代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D. 都得到后世的繼承和發(fā)展
2. “客觀上使希臘文明與埃及、巴比倫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觸、交流、融匯,……加快了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材料評述的是( )
A. 亞歷山大東征 B. 羅馬帝國的征服
C. 拜占庭帝國擴張 D. 新航路的開辟
3. 對下面一組圖片的內容理解正確的是( )
A. 西歐文明的興起 B. 法蘭克王國的文明
C. 歐亞文明的碰撞 D. 中世紀歐洲社會
4. 1453年,一種文化雖然被無情地消滅了,但在過去的11個世紀中,它一直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使所有的歐洲國家擺脫了野蠻,并給予其他國家文化精華。這反映了( )
A. 西羅馬帝國滅亡原因 B. 拜占庭文化影響深遠
C. 羅馬教廷控制被沖破 D. 阿拉伯文明廣泛傳播
5. 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等都匯集到巴格達。阿拉伯人將這些文化理解消化,從而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阿拉伯文化。這體現(xiàn)出阿拉伯文化( )
A. 廣泛吸收優(yōu)秀文化 B. 伴隨對外擴張而產生
C. 注重模仿他國文化 D. 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
6. 有學者認為,歐洲于15世紀重新興起的肖像畫使“近代圖像史完成了從圣像到肖像,即從圣人的面容到正在通過目光注視世界的個體的臉的轉變”。出現(xiàn)這種轉變的原因是( )
A. 封君封臣制的確立 B. 西歐莊園制繁榮
C. 人文主義思潮流行 D. 殖民擴張的推動
7. 信件是記錄和印證歷史的重要史料。下圖是一位航海家在結束第一次航行歸來后,寫給友人的信。據此可知,這位航海家是( )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
8. 據聯(lián)合國公布的資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處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減少,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銳減,田地荒蕪,城鎮(zhèn)、村落成為廢墟,貝寧、安哥拉及剛果地區(qū)都面目全非了。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 )
A. 奴隸貿易的猖獗 B. 傳染病的肆虐
C. 政府政策的失當 D. 生存環(huán)境惡化
9. 為了推動黑奴貿易,歐洲國家通過立法,向公民發(fā)放奴隸探險特許狀并對奴隸貿易征稅,跨越國際和國內邊界的奴隸貿易都被合法化了。這表明,黑奴貿易( )
A. 給非洲帶來巨大災難 B. 屬于正常的商業(yè)行為
C. 加強了歐美之間聯(lián)系 D. 是利益驅使下的惡行
10. 右圖所示為《英國:從稱霸世界到回歸歐洲》的部分章節(jié),閱讀它有助于了解英國( )
A. 海上霸權爭奪的曲折歷程
B. 斯圖亞特王朝的統(tǒng)治狀況
C. 工業(yè)革命時期城市化概貌
D. 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進程
11. 右圖是本杰明·富蘭克林繪制于1754年的一幅政治漫畫,圖中長蛇喻指當時北美殖民地的情況,它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幅政治漫畫,從此開創(chuàng)了美國政治諷喻漫畫的潮流。富蘭克林繪制此漫畫的主要意圖是( )
A. 諷刺邦聯(lián)政府軟弱無力 B. 暗示地方州政府權力太大
C. 主張各殖民地聯(lián)盟自保 D. 支持建立強大的聯(lián)邦政府
12. 法國大革命時期,要求所有法國公民都說標準法語,來代替許多地區(qū)方言;還建立了公立小學,來教授法語和灌輸對國家的熱愛。這些做法旨在( )
A. 宣揚君主的權威 B. 培養(yǎng)革命軍人
C. 增強國家凝聚力 D. 爭取民族獨立
13. 工業(yè)革命開始后,當越來越多的機器設備需要安置的時候,舊有的農舍或者手工工場就顯得太小。這一問題的解決主要得益于( )
A. 珍妮機的發(fā)明 B. 創(chuàng)立工廠制度
C. 鐵路時代到來 D. 蒸汽機的改良
14. “剝奪地產,把地租用于國家支出”“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里”“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以上內容最有可能出自于( )
A. 《權利法案》 B. 《獨立宣言》
C. 《人權宣言》 D. 《共產黨宣言》
15. 馬克思曾高度贊揚巴黎公社:“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受人敬仰,它的英烈們已永遠銘記在工人階級的偉大心坎里。”這是因為巴黎公社( )
A. 是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
B. 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C. 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部分
D. 在反動軍隊的血腥鎮(zhèn)壓下失敗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0分)
16. (12分)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實際上,在《世界遺產公約》制定之前,各國早已開啟對文物的保護工作。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希臘較早,于1834年制定了第一部保護古跡的法律。法國……在1887年通過了第一部歷史建筑保護法,首次規(guī)定保護文物建筑是公共事業(yè),強調政府應該干預。1882年,英國頒布《古跡保護法》,最初只確定21項,主要為古跡遺址,1900年進行修訂,從古遺址擴大到宅邸、農舍、橋梁等有歷史意義的建筑物。20世紀六七十年代,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國際組織通過了一系列憲章和建議,主要有《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世界遺產公約》等。
材料二 《世界遺產名錄》簡表(部分)
(1)根據材料一,概括現(xiàn)代文物保護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有什么主要措施?(4分)
(2)從材料二中任選兩項遺產,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它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8分。要求:明確列出兩項遺產,每項遺產至少說明兩個理由,理由準確充分,表述清晰,不得照抄示例)
示例
遺產:中國長城。
理由:長城歷史悠久,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伴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堪稱世界建筑奇跡;長城又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古往今來,圍繞長城留下的詩詞歌賦、民間文學等體現(xiàn)了豐富內涵的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同時,長城也是長城內外民族間文化交流的見證,有其較高的歷史戰(zhàn)略價值。
17. (14分)17—18世紀,英、法、美等國家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浪潮,推動了歐美向近代社會轉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艱辛歷程——革命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
材料一
(1)請把上面示意圖中A處內容補充完整,并根據示意圖分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2分)
【敢為人先——領導人在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下列人物再現(xiàn)了英、法、美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發(fā)展歷程,他們領導了革命,鞏固了成果,推動著資本主義向前發(fā)展。
(2)請用一句話分別概括材料二中人物的歷史功績。(6分)
【新國新夢——革命后政治的建設任重道遠】
材料三 三權分立,是西方一種關于國家政權架構和權力資源配置的政治學說,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
(3)材料三中的行政機構圖體現(xiàn)了什么原則?這種政體是根據哪部法律文獻建立的?(2分)
【歷史淵源——歷史事件之間總是彼此影響的】
材料四 盡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聯(lián)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4)你是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所講的三國的革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4分)
18. (14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文藝復興期間,由于印刷業(yè)勃興……書籍的生產從手工抄寫轉為機器印刷,館藏量日益增多,涉及各種主題;藏書結構有了新的突破,古典和世俗作品逐漸成為館藏主流,宗教藏書則降為非主流;對圖書管理的重心逐漸由重收藏轉向重利用。
——摘編自萬安倫等《試論中國造紙術和印刷術與歐洲文藝復興之關系》
(1)根據材料一,寫出文藝復興時期藏書結構發(fā)生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及其一部代表作。(4分)
材料二 18世紀法國主要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主張
(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以材料二中思想家為代表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的名稱。根據材料,概括三位法國思想家思想主張的共同點。(4分)
材料三 工業(yè)革命以后,鋅版套色印刷術、圖像制版方式等印刷技術與工藝的出現(xiàn)推動了書籍出版的發(fā)展。城市化帶來的結果是人口居住聚集,生活半徑縮短,各類生活必需品可以更加快速地抵達民眾手中,其中就包括書籍。同時,城市不斷攀升的居民人口和日益提高的文化素養(yǎng)能夠很好地支撐圖書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于是這一時期(注:指1837—1901年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成為書籍出版業(yè)銳意革新和高速發(fā)展的時期。
——摘編自張曉東等《淺析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書籍插圖》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書籍出版業(yè)高速發(fā)展的原因。(4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書籍的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