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崗














一把鑿刀,一盞明燈,一塊石頭。
93歲的倪東方說要忘記年齡。“如果記年齡,會不敢動刀的。”
倪東方是青田石雕史上的“泰山北斗”。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06年,他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我和石頭有緣,我的一生都離不開石頭,只要能摸摸石頭,我心里就會安定。”他守著一塊塊石頭,用70多年的藝術生涯,詮釋了何謂“一生情緣,與之白首”。
半路出家,與雕刻結緣
青田石和巴林石、壽山石、昌化石,并稱中國“四大名石”。倪東方用一生體悟其中奧妙。
因家境貧寒,成績優異的倪東方15歲便輟學回家,以種地為生。一天,倪東方的老師看到他頭戴斗笠、挑著大糞在田間勞作,來到他家中勸說。“青田的石雕已經銷往美國,做石雕有前景。你母親是做石雕的好手,不如跟著她學手藝。”
從基礎的鋸石頭開始,倪東方跟母親學習了半年石雕技術。才剛學到一些皮毛,日本人就打到杭州,人人自顧不暇,他的手藝因此荒廢了十多年。
1955年,浙江省青田縣政府組織成立了青田石雕合作社。28歲的倪東方憑借當年鋸石頭的經歷進入合作社。
那時,一心想改變命運的他一直暗自偷師,每天早上都提前一個小時到石雕廠。“趁著老師傅還沒到,先到雕刻車間看他們的作品,揣摩他們巧色和雕刻的技巧。”倪東方說,“哪件石雕是哪個老師傅雕的,我一清二楚。”
晚上回到家,他獨自在煤油燈下練習。母親有時從旁指點,鼓勵他把石雕學好。
自學了兩年多,倪東方鼓起勇氣,拿著自己雕刻的兩件作品給合作社領導看,要求調到雕刻車間工作,并主動把27元的月工資降為24元。
他的執著打動了領導。30歲的倪東方,正式學起了石雕。半路出家的他,為了干好石雕,下了比別人更多的笨功夫。當時縣里請來一位“雕山水”的老師,指導車間完成出口任務。倪東方就把自己雕的山水作品拿給老師請教。
“山水這么好學嗎?”接過他的作品,老師臉色一沉。倪東方沒有被“嚇退”,用了半個月,又拿出3件作品。這下連老師也驚嘆:“沒想到你學得這么快!”
第四年,合作社成立了一個石雕創作組,請倪東方當組長。“我既要抓生產,完成出口計劃,又要自己搞生產和創作,日夜加班。”在石雕廠,他一干就干到了退休。
癡醉于石,“萬元戶”變“萬元石”
在青田,一直流傳著倪東方癡醉石頭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他購買《睡美人》石材的故事。
改革開放之初,倪東方一家拼搏了3年,成了當時比較少見的“萬元戶”。一天深夜,一個自稱是“賣石佬”的男人敲門,頗為神秘地說手上有一塊好石頭,晚上偷偷來找倪東方,“如果想買第二天準備一萬元”。
“當時一萬元不是小數目。”倪東方回憶,“我和家里人一商量,這塊石頭非買不可。如果別人買去,肯定就會做印章,石頭就糟蹋了。”
當晚,全家翻出所有存款,又把戒指、項鏈都賣了,湊出一萬元。“一夜之間,‘萬元戶’變成了‘萬元石’。”倪東方笑言。
當時很多同行來看,七嘴八舌地議論,有的說雕個美女,有的說雕個臥佛。倪東方卻說,不雕。
當他把寫著“睡美人”三個字的銘牌放到石頭邊時,所有人恍然大悟,“還是原石好,雕就是破壞。”“不能隨便動刀,不能把石頭糟蹋了。我在構思時總想該留不該留,留則如身上肉,削則似地下泥。”倪東方說,畫可以反復畫,但石雕只有一次機會,沒有第二塊完全一樣的石頭。
潛心創作,一生專注一事
“有的石雕作品雖然精雕細刻,但沒有‘魂’,一眼就能看盡,只是一件商品;有的石雕,有一種意境在里面,看不盡,有余味,那就是藝術品了。”倪東方說。
要想把石雕雕成藝術品,必須學文化。從石雕廠退休后,他去書店買來了唐詩、宋詞、元曲,如饑似渴地研讀。
“吃飯時想到什么,筷子放下,拿筆記下。書房、工作室里有書,甚至連衛生間里都有書。”倪東方給自己寫了兩句詩——家藏千卷書,未知認幾字。
1992年,他的作品《花好月圓》被國家選為特種郵票印制發行,這也是大眾最為熟悉的青田石雕藝術品。
起初,倪東方從一位青年手中得到這塊奇石。“這塊石頭處理得好,就是一件寶貝。”為此,倪東方閉門謝客3天。
動刀之前,他總是很謹慎。第一天面對石頭毫無頭緒,只能仔細觀察其結構、質地、紋理。第二天,心中反復推敲,理出思路,成竹在胸。第三天,小心翼翼地把外面的硬石頭一點點剝離,露出了內里黃白色的凍石,顏色通透,感覺像個月亮,順勢就想到了“花好月圓”。
倪東方借用石料中的固有色彩,把圓月、牡丹、桃花、小鳥的形象疊化在青田石上,塑造出一幅百花擁月的美麗畫面,鳥雀在花枝間跳躍鳴叫,令人觀后遐思翩翩。
有富商曾開出高價,但倪東方不為所動。2016年初,他將《花好月圓》捐給了青田石雕博物館。“這是青田人民的財產,不賣。”他說。
如今,倪東方每天仍然要花至少兩三個小時研究石頭、雕刻石頭。他總說:“一個藝術家,憑自己腦子里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要不斷吸收外面的營養。”
《春》:以青田旦洪礦區的“金玉凍”為原料。在這件作品中,倪東方雕出了紅色的牡丹花,白凍雕成牡丹葉,配以蒼老的枝干老樁。底座潤黑料外貼著紅皮石,把紅皮石雕成花藤,底座為黑色。作品色彩反差分明,甚是逗人喜愛。
金玉凍產于浙江青田山口,顏色多為中黃、淡青兩色相間;青者溫潤明凈,黃者通靈光潔,兩色對比柔和,色間過渡自然。質地細膩、柔和、少裂,是青田佳石之一。
《夏》:白色的荷花、墨色的荷葉、淺紅的花蕾,以封門三彩石雕成的《夏》處處給人以生命蓬勃向上的感覺。其底座似有水紋的夾板石被雕刻成水波浪,造型處理得巧妙而得當。
封門三彩以黑、黃、褐三色相間,色彩鮮明,質地柔潤,多而不亂,和而不同。
《秋》:此作為二次創作,是倪東方將自然之色“還給”自然的典型之作。
秋天的一切都變得憂郁而深沉,產于白垟礦區的紫檀凍非常適于表現這個季節。1993年,在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后,倪東方將其中的《秋》捐獻給國家。左圖中這件《秋》是以封門三彩石補上的。石材中的白凍雕成白菊花,黃色部分雕成黃菊花,還有黑色的花枝花葉,俏色突出。底座是封門山藍星凍石,也雕出菊花,作品上下調配協調。在倪東方看來,這件《秋》已勝過原作。
紫檀凍在封門、官洪、白垟等礦區均有產出。一般為紫檀色,質地細膩,不透明,易受刀。其石料中夾雜有淡青色或淺黃色的囊狀或層狀凍石,且常可采得大塊料石,是雕刻花卉的理想石材。
《冬》:石材是堯土礦區的紫檀凍,其將白凍雕成白梅花,紫檀色雕成橫斜錯落的梅枝和梅樁,底座也搭配梅花,整體構圖錯落有致。這四件作品最可貴之處,是在雕刻技藝之外,賦予了各種石材不同的季節元素,讓它們“重歸”自然。其一經露面,就獲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