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學友
62歲的老人與某環衛公司簽訂勞務合同,成為道路清掃工。七月某日下午氣溫高達37℃—38℃,老人在清掃時昏倒在馬路上,送醫治療被確診為熱射病,并落下三級傷殘。老人已過法定退休年齡,還能享受工傷待遇嗎?
家住市郊的于占華(62歲)經人介紹,于2017年5月到某環衛公司從事清掃工作,月工資為1940元。2019年7月某日,于占華像往常一樣在13點30分到其負責的路段上班,該路段因人流量大、產生垃圾增多,工作量自然也增大。到了15點30分左右,清潔班班長李春臨時調派于占華到另外一段馬路去清理淤泥,于占華聽從安排連續干到17時左右,或許長時間在高溫下勞動體力透支過大,于占華昏倒在馬路上。經送市中心醫院治療,被診斷為熱射病、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高血壓。于占華住院治療到2020年2月10日,之后轉入一家康復醫院繼續接受住院治療。其間,于占華共住院治療383天,支付醫療費共計65484元。
病情穩定后,于占華向所在的某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確認勞動關系仲裁。仲裁委經審理查明,申請人于占華于1957年3月6日出生,2017年5月進入環衛公司被安排從事清潔工作。環衛公司按月通過銀行向于支付工資1940元,雙方未簽署勞動合同,環衛公司也沒有為于辦理社會保險。2019年7月29日下午,申請人在工作中暈倒,現尚在醫院住院治療。該仲裁委認為,申請人提供了銀行流水、影像資料、工作服以及安全提示卡等相關證據,且環衛公司對此不持異議。雖然申請人已達法定退休年齡,但勞動權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未有法律明確規定勞動權利受到勞動者年齡上限之限制,故環衛公司僅以申請人已屆退休年齡,辯稱雙方屬勞務關系,缺乏依據。另外,根據市社會保險部門出具的證明,申請人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因此,認定雙方之間是勞務關系還是勞動關系的條件不是勞動者是否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而是看勞動者是否較長時間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勞動等。本案雙方符合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應按勞動關系的特殊情形處理。據此,仲裁委于2020年6月22日作出仲裁裁決:確認申請人與環衛公司自2017年5月1日起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后雙方均未向法院起訴,該裁決書生效。
2020年7月28日,經于占華申請,某區社會事業局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于占華所受之傷為工傷。后經于占華申請,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2020年12月31日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通知書》,認定于占華的工傷符合三級傷殘,部分生活自理障礙。而后,于占華于2021年3月1日向區勞動爭議仲裁委提出以工傷待遇賠償為主要內容的勞動仲裁,該仲裁委員會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后,于占華向區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清潔工長時間在高溫下勞動易引發熱射病 (圖/IC photo)
被告接到應訴通知后,因認為原告部分病情治療與工傷事故無因果關系,遂申請因果關系鑒定。經法院委托,南京xx司法鑒定所于2021年9月29日出具退函,載明:“貴院委托書及相關材料,本所已收悉,需要對于占華腦梗塞、高血壓、心臟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膽汁反流性胃炎與工傷事故有無因果關系進行鑒定,對醫療費300764元中與工傷事故損害沒有關聯性的治療及康復費用進行鑒定。經審查委托事項和送檢資料,傷者于占華在工作期間因天氣炎熱突發熱射病,經治療診斷為熱射病、高血壓、腦梗塞、心臟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疾病,根據上述診斷,無法完全明確上述疾病與熱射病之間的因果關系,亦無法明確醫療費與工傷事故之間的關聯性。根據《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十五條規定,本所無法受理此案……”
法院開庭審理時,被告環衛公司答辯認為:雖然仲裁委確認原被告系勞動關系,但原告來被告處工作時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且被告招聘此類員工時與其達成的都是勞務協議,實際也是這樣履行的。又因原告年齡超限,被告無法為其繳納工傷保險,現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承擔工傷保險責任,我方認為顯失公平,承擔了過大的責任。
法院審理后認為,原告在工作過程中受傷,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傷,其應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因被告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被告按照法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關于原告的各項主張,法院做如下認定:1.關于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規定了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三級傷殘的,傷殘補助金為23個月本人工資。故原告主張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4620元(1940元x23),本院予以支持。2.關于傷殘津貼。《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工傷職工的傷殘津貼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計發;傷殘津貼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原告月工資為1940元,原告主張按照1552元計算傷殘津貼,本院予以支持。3.關于停工留薪期工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原告于2019年7月29日發生事故后便暫停工作住院治療,結合原告的病情及住院情況,本院酌定支持原告10個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資。4.關于護理費。關于停工期間護理費,《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對原告停工留薪期間護理費本院酌定支持為24000元(10個月×30天×80元/天)。
關于生活護理費,《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規定,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30%。原告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部分生活自理障礙,故被告應按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向原告支付生活護理費。
法官點評
對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判斷,根據2005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1條的規定,勞動關系成立應具備三大條件:“(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于占華與環衛公司均符合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于占華在公司清掃工崗提供勞動,接受公司的勞動管理,且公司按月向其發放勞動報酬,雙方建立實際的勞動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該解釋表明,按勞務關系處理有兩個硬性條件,即“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者“領取退休金”。而于占華既未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也未領取退休金。因此,法院判決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是正確的。于占華因工受傷,應當享受工傷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