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袁景茹,符玲萍,昌愛慧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洛陽471000)
隨著當今娛樂方式多樣化,中青年群體由于不節制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導致腦卒中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有研究表明,由于受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炎等影響,腦卒中患者平均年齡呈年輕化趨勢[1]。由于腦卒中影響患者肢體功能造成偏癱,對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功能造成極大影響,且臨床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容易忽視患者需求與出院后管理,以致患者康復效果不佳或反復住院等,虛擬情景康復訓練是指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將康復訓練內容融入虛擬場景中,使患者體驗沉浸式康復訓練,國內已有研究將其運用于患者的預后護理,均證實虛擬情景康復訓練有助于疾病恢復,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2-3]。ACTED護理,即指A為影響康復預后因素評估,C為以患者為中心康復模式,T為多因素干預,E為康復效果評價,D為院外延續性康復。ACTED護理主要是以患者出院干預為基點,針對不同患者需求予以不同的護理方案,已有相關研究將ACTED護理應用于骨折術后患者的出院后護理工作當中,證實其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復率[4]。目前,國內對于ACTED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研究較少,故本研究擬探討ACTED護理模式聯合虛擬情景康復訓練對中青年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68例中青年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制訂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5]相關標準并經影像學確診者。納入標準:①不限男女,年齡18~60歲,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Brunnstrom分期≥3期者;③入組前各項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楚,可以自行或在護理人員幫助下完成量表填寫者;④腦卒中發生前無肢體功能障礙者。排除標準:①Brunnstrom分期<3期者;②入組前心力衰竭癥狀經判斷無法參加臨床試驗者;③存在肝、腎等器官功能嚴重衰弱或惡性腫瘤者;④參與其他干預性臨床試驗者;⑤意識昏迷,認知障礙者;⑥不接受試驗相關安排或中途退組者。以拋硬幣隨機法將患者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各34例。聯合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6~44(32.49±5.86)歲;病程6個月~2年,平均(1.41±0.32)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至大專15例,本科及以上13例;疾病類型:腦出血16例,腦梗死18例。對照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25~44(31.79±6.41)歲;病程8個月~2年,平均(1.45±0.33)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至大專14例,本科及以上12例;疾病類型:腦出血17例,腦梗死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腦卒中常規康復訓練,包括出入院指導,在院期間接受常規肢體康復訓練(如肩肘關節鍛煉、腕關節、手指鍛煉等)與腦卒中知識教育。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ACTED護理聯合虛擬情景康復訓練,具體措施如下。①影響康復預后因素評估:組織護理人員就既往腦卒中患者預后康復影響因素進行經驗總結,建立初步干預方案,針對不同患者的出院需求進行基本信息(包括社會支持、行為能力、感知、合并癥、生存環境等)收集,為后期制訂個性化出院準備計劃書提供依據。②個性化中心康復模式:聯合腦卒中及康復訓練相關專家對本次入院患者的腦卒中風險與肢體功能進行會診與評估,根據患者基本信息與出院需求進行研討,詢問患者本人及家屬意見后制訂個性化出院準備計劃,以書面形式交代患者出院后的任務與目標,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需每日對患者的需求進行詢問與評估,并向患者講解出院準備計劃書中有關腦卒中護理內容。③多因素干預:分別從住院期間、出院日、出院后3個時間段進行。a.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為患者制訂個性化訓練方式,并對固定陪護家屬進行相關培訓,指導其輔助患者進行日常康復訓練與心理干預,熟悉復診流程;通過聯系患者所在社區的服務機構,建立聯動型院外干預管理系統;b.出院日:當日核查患者及家屬日常康復訓練內容的掌握情況,復述出院準備計劃書中內容,對關鍵點進行強調,確認與社區服務機構銜接良好;c.出院后:出院后2周由所在社區服務機構進行家庭隨訪,對患者出院準備計劃書的執行情況進行確認與指導,若有異常狀況應及時反饋,由專家研討后進行相應調整。④康復效果評價:根據患者出院隨訪結果,主要從準備計劃書的執行情況、患肢功能恢復、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質量方面對出院計劃的有效性進行評價。⑤延伸護理: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2個月的線上健康知識教育,講課內容主要涉及腦卒中疾病認知、日常康復訓練、飲食注意事項、家庭護理等,并向患者提供聯系方式以備長期咨詢。虛擬情景康復訓練具體為:運用虛擬現實康復訓練系統(EM-BURT02),在安靜空曠的場所進行訓練,先將傳感器固定于患者肢體,采用智能人體捕捉技術進行人體識別定位,在電腦軟件上設定訓練項目及指定訓練部位,包括:a.坐姿訓練。通過劃船游戲要求患者擺出劃船姿勢,放松肩關節,背部坐直貼靠椅背,不過度后仰,膝蓋微微張開,保持曲度,“劃船”時腿部及臀部肌肉用力,持續2 s后放松,患者若贏得劃船比賽系統隨即給予虛擬獎牌及觀眾喝彩;10次為一組,3組/d。b.站姿平衡訓練。通過木頭人游戲要求患者鍛煉正確站姿,即雙足并攏,挺胸抬頭,腰部挺直,保持身體平衡,堅持5 min后放松,患者每次堅持成功系統隨即給予鼓勵性話語,訓練3次/d。c.上肢綜合訓練。通過切水果游戲要求患者將掉落的水果切成兩半,主要訓練患者的上肢及肩關節活動,兩上肢交替進行,各持續10 min,屏幕上實時記錄得分情況,每次游戲分數若較上次有提升系統隨即予以激勵話語,訓練3次/d。d.步態行走訓練。通過公園遛狗游戲要求患者開展行走模擬訓練,每前行一步系統給出相應步數,步數上升系統即予以鼓勵,鍛煉30 min/d。兩組均護理直至出院,出院后均進行常規延伸護理。
1.3 觀察指標 ①肢體功能: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上肢功能評定表(DASH)[6]評估兩組上肢功能,量表分為身體功能、疼痛癥狀、情緒與社會功能共3個維度3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示難度越大,DASH總評分為所有項目計分之和減30,再除以1.2,分數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上肢功能恢復越差;量表信度>0.978,效度0.768。②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兩組神經功能,包括11個條目,總分0~42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越差,其中0~1分代表正常或趨于正常,1~4分代表輕度卒中,5~15分代表中度卒中,16~20分代表中至重度卒中,21~42分代表重度卒中。③自我效能:采用中文版腦卒中康復自我效能量表(SSEQ)[8]評估兩組護理前后自我效能,共包含11個條目,10級計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量表信度0.969,效度0.95、0.90。④出院準備度:出院日采用出院準備度評估量表(RHDS)[9]評估兩組出院準備度,量表涵蓋應對能力、身體狀況、疾病認知、社會支持4個因子、19個條目,評分范圍0~10分,第一條項目不計分,分數越高代表出院準備度越好,量表信度0.901,效度0.98。⑤生活質量:于護理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10]評估兩組生活質量,量表共8個維度、36個條目,總分以百分制作為標準得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量表信度0.889,效度0.612。⑥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量表[11]評價兩組護理滿意度。包括病室環境、護患交流、護理技術、認知教育4個維度、26個條目,評分范圍1~5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越高,量表信度0.984,效度0.832。

2.1 兩組護理前后DASH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DASH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NIHSS、SSEQ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NIHSS、SSEQ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RHDS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RHDS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腦卒中作為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不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特點,還會嚴重影響患者肢體功能形成偏癱。針對不同的腦卒中發病群體,有研究探討了青年腦卒中患者與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證實中青年群體罹患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更多,因此中青年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需要引起格外重視[12-13]。
虛擬情景康復訓練作為一種新型的康復訓練方式,其優勢在于通過仿真環境,帶給患者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沉浸式體驗,加上虛擬世界的多感官刺激與互動對患者形成正向激勵,使患者能夠化被動為主動,訓練效果得以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DASH、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SSEQ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證實ACTED護理模式聯合虛擬情景康復訓練能有效促進中青年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恢復,并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其原因可能在于:通過虛擬情景康復訓練分散了患者對康復訓練目標的注意力,患者在虛擬場景中能夠有愉快的感受和體驗,并且通過場景模擬補足了傳統康復訓練與現實生活的割裂感,加之ACTED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使日常護理順利進行,快速恢復肢體功能、神經功能,且在正向激勵下提升自我效能,此結果與朱詩潔等[14-15]結果一致,均證實虛擬現實技術配合相關護理能提升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神經功能。本研究結果還表明,聯合組RHD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分析原因在于:ACTED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出院需求,并于出院前與患者所在社區服務機構形成聯動,確保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指導,多因素干預下使患者的出院需求得到了全方位滿足,故出院準備度得以提升。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聯合組護理后SF-36、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ACTED護理模式聯合虛擬情景康復訓練能有效提升中青年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認為與患者功能恢復更好、出院準備度更理想及護理服務更有針對性等有關。
綜上所述,對中青年腦卒中偏癱患者行ACTED護理模式聯合虛擬情景康復訓練,可促進上肢功能、神經功能的恢復,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出院準備度,提高其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本方案推薦在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