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前些天到北京出差,不禁想起20多年前與妻子的“北漂”生活。
那時,我們結婚剛一年。我在湖北某空降兵部隊服役,妻子是老家一所中學的教師。
有一次妻子從老家過來看我,剛團聚3天,我便接到單位通知,要去北京某軍校學習1年。因為不方便帶家屬,我勸妻子回老家。她卻說:“我向單位請長假了,陪你去北京,大不了‘北漂一年。”
我帶妻子先是在學校的招待賓館暫住,選了100元一天不帶衛生間的小單間,吃飯便去附近的路邊店和小餐館。
因為收入都不高,住了3天賓館后,我倆決定租房住。
得知北京西站附近有房出租,我倆找了一天,終于找到一間小房子。
說是房子,其實是房東在自家小院里搭建的一間小屋,4平方米左右,破舊的一床一柜一椅幾乎占滿了整個房間。沒裝暖氣、沒安風扇,冬冷夏熱,但月租金只需300元。
“住這里,可以嗎?”我低聲問妻子。
“看看兜里的錢,我們還敢再住賓館嗎?”她戲謔道。
時值冬天,我們只買了被褥、床單和洗漱用品,連枕頭都沒買——就拿隨身帶的換洗衣服當枕頭。那天安排好后,我就回了學校。
第二天晚飯后我過去時,妻子向我訴苦:“房間里沒有暖氣,晚上實在太冷了,凍得我睡覺連衣服都不敢脫。”
我當即又返回學校,把自己的軍大衣給妻子送去。
幾天后,得知學校允許家在附近的學員晚上回去住時,我便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回去陪她。為了節約開支,我會在學校食堂吃了晚飯再回去,順帶給妻子買些晚餐。
妻子家境不錯,婚后卻在這里受苦,想想我覺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早餐通常是一碗稀飯加一個包子,大約1.5元,正餐吃一碗2.5元的面條。偶爾吃一次貴些的拉面,都算是高消費了。只有周末時,我會點兩三個炒菜、吃點米飯,當為妻子改善伙食了,但每餐不會超出35元。
有時,妻子知道我晚上回來住,就跑到菜市場買兩個菠蘿——她知道我喜歡吃菠蘿。我問她多少錢一個?她說:“菜市場買的,很便宜,3元一個。”
盡管住得并不舒坦,但我們的小日子過得相當舒心。每逢周末,我會帶妻子逛逛景點和商場,北京城里的好多地方都留下了我們的足印。吹京城清冽的風,看古城溫暖的光,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窮游,苦也開心,累也快樂。
有一次在長安街上軋馬路,妻子開心地說:“長安街真干凈啊,我連瓜子都不敢吃了……”
我笑著說:“沒事的,你隨便吃,瓜子皮丟我手里就行。”
后來,妻子懷孕了,她不得不離開北京回了老家。
轉眼20多年過去。我早已轉業到地方,我們的兒子也大學畢業了,但我始終難忘和妻子的那段“北漂”生活:雖說我們物質上幾乎一無所有,但精神是充盈的,內心是幸福的。
(作者單位:武昌首義學院)
編輯/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