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梅
我家至今保存著父親年輕時的一張照片:身穿軍裝,面容清瘦,目光炯炯。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戰役打響。12月,正在天津求學的父親參軍入伍。
父親作戰勇敢,又有一定文化,很快被調到團部當發報員,跟隨團指揮所行動。
南下作戰時,部隊每天至少徒步急行軍25公里。由于長途跋涉,再加上部隊大都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潮熱的天氣,一部分官兵開始拉肚子、打擺子(瘧疾)。父親也未能幸免,還引起了嚴重的胃潰瘍??伤恍菡藥滋?,就又投入戰斗。
1952年1月,父親的胃病發展到胃穿孔,才從廣西回北京接受治療。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和調養,父親的病雖然好了很多,但也落下了病根。
出院后不久,父親退役了。他本來可以轉業到北京的郵局工作??伤f,家鄉太窮了,娃娃們缺乏教育,便主動要求回老家河北省懷來縣教書。
父親在懷來縣的很多小學、中學都教過書,其中,在孫莊子鄉的響嶺村小學和萬莊小學的時間最長。孫莊子是山區,屬丘陵地帶,平均海拔870米左右,條件艱苦。響嶺村小學當時全校有5個年級,50多個孩子,只有父親一名教師。據曾去學校聽過他課的鄉中心校的老師講,平時說話慢聲慢語的父親,講起課來聲音洪亮、妙語連珠。
父親從心里愛學生。遇到個別家長因家庭困難或思想落后,不愿讓孩子上學,父親便上門家訪,說服開導他們,有時還要拿出自己本就微薄的工資給學生買書買本。村民們都特別敬重父親,誰家里有個大事小情的也愛請教他。有時父親從學?;丶?,他們還會硬塞給他一些黃杏、小米……
除了文化課,孩子們最愛上音樂課。課堂上,父親經常一邊給他們講戰斗故事,一邊教他們唱歌:“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教室里,山路上,到處都飄揚著歌聲。
父親吃住都在學校,每兩周步行10公里回家一次。那時,我們兄妹四個最盼望父親回家。1982年,父親任教滿30年,懷來縣教育局授予他“先進教師”稱號。這張獎狀,一直貼在老家的墻上。
因長期一人在外,勞心費力,父親不幸患上了心臟病,經過治療有所好轉后,他又重返講臺。但因病情多次反復,父親不得已于1986年12月離休。
醫生曾建議父親安裝一個心臟起搏器,可一聽說得花費上萬元,他主動放棄了。父親說:“我的病沒有那么嚴重,雖然老干部醫藥費全部報銷,可國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呀!”
父親在外教書多年,我們兄妹四個幾乎都是母親一個人拉扯大的。父親離休后,感念母親的辛勞,對她體貼入微。老兩口爭著做家務,一起教育孫女和外孫。
每次看軍旅題材的影視劇,都會勾起父親的回憶。他說,有機會一定要帶母親去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看。
誰也沒想到,2003年3月9日,父親突發心梗,猝然離世,享年72歲。
父親雖然去世多年,可在我們心里,他的音容笑貌猶在。他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作者為河北省懷來縣某單位退休人員)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