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浩
廣州承總設計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00
城市更新是指在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背景下,對城市已有的建筑和用地進行改造、更新和提升,以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舊工業建筑是城市更新中重要的資源,是中國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見證,同時也是國內城市文化和人們集體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近三四十年的大規模的城市化運動,國內許多城市發展的速度已遠超城市更新的速度,以往的城郊地區已經成為新的城市中心,位于原城郊的各類工業廠房隨著城市的擴張,已經無法滿足新城市建設的需求,相繼搬遷,且無法繼續使用,廠區周邊也逐漸形成了新的商業和居住區。這類市中心遺存的工業建筑成為城市更新的棘手問題。因此,研究舊工業建筑空間的改造方法在城市更新中的應用,對于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提高城市形象和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1]。
在城市更新在改造舊工業建筑空間時,要注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價值的傳承。尊重建筑的歷史和文化意義,保留建筑的原有結構、形態和風貌,避免進行過度的改造和拆除;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例如加固建筑結構、修繕破損部分、保護原有材料和裝飾等,以保留建筑的歷史遺產價值。保護歷史文化價值不僅可以讓人們重溫歷史和文化,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提高城市的軟實力,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改造舊工業建筑空間時,需要對空間功能進行轉換和重構,使其適應城市更新和轉型的需要。改造過程需要注重人性化設計,提高空間使用效率,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也需要考慮到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因素,符合城市更新的要求。重構空間功能的目的是提高空間利用率,滿足城市更新和舊廠房轉型的需要,盤活城市內灰空間,重新發揮并提升其價值,推動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在城市更新中,要充分發揮舊工業建筑價值的潛力。
舊工業建筑空間通常具有較大的空間面積和高度,但由于其單一的空間功能和老化的設施設備等問題,導致空間利用率低下。因此,在城市更新中,需要通過空間重構,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實現舊工業建筑空間的再生利用。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和利用率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對空間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將空間分割成多個區域,適應不同的使用需求。其次,要利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等手段,提高空間的功能性和效率性。例如,引入智能控制系統、采用可持續材料、安裝高效能設備等,提高空間的可持續性和使用效率。最后,要加強空間管理和維護,保證空間的安全和舒適度,延長空間的使用壽命,不僅可以滿足城市更新和轉型的需要,還可以節約空間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2]。
要對舊廠房實施改造,我們需要從整體上全方位了解改造廠區的歷史文化、它在新城市中心的位置的區域的發展定位、舊工業建筑結構類型,建筑物的安全情況。需對舊建筑進行測繪及結構安全鑒定。
一般情況下,舊工業建筑分為三大類別:
第一類為單層大跨度鋼結構或混凝土柱+大跨度鋼桁架體系,這類廠房層高高,跨度大,內部為無墻的高大空間結構,多數為70、80年代建設,大多保存完好,僅屋面、外墻等局部破損漏水,可做適當修繕。經過改造可以成為城市展廳、室內球場、含夾層的辦公空間等功能。
第二類為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廠房,這類廠房多為90年代設計建造,原多為制衣廠等功能。這類廠房使用年限短,尚未達到設計使用壽命,建筑結構相對完好,可簡單修復破損部位后,通過外立面的重新設計、內部空間的改造,擴展新的功能,增設樓電梯等設施,在滿足相關消防規范前提下,改造成為酒店、辦公、醫院、創意空間等功能。
第三類為單、多層磚混結構建筑,這類建筑大多為50、60年代建設,主要稱重構建為磚墻,內部分割不適宜大拆大建。這類建筑外立面具有濃厚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屬性,改造一般保留其原有外立面及內部布局。適合改造為創意園區、休閑步行街、小型文創空間等功能。
2.2.1 改造原則
利用創新技術,新工藝,新概念等方法賦予舊廠房建筑新的生命。一般來說,舊廠房改造從廠區室內外空間優化,廠房建筑功能調整,立面修繕等幾個方面入手。對舊工業廠房進行改造,為了滿足其新的功能需求,就要對其內部空間進行改造。大體分為兩種:是不改動原有建筑結構,只對非承重強的位置進行調整,或者通過加層,獲得新的內部空間分隔,這種改造實施起來較容易,但由于受到原有建筑結構的限制,不能實現很大的變化。另一種是重新組織內部空間關系,并對有影響新功能的原有建筑結構進行局部改動,這種改造手法適應性廣泛,更加合理利用原建筑的空間,同時也通過一些新元素的外延,又會產生有趣的空間感[3]。
2.2.2 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空間
隨著城市更新和轉型的需要,舊工業建筑空間可以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空間,以滿足城市文化產業的需求。將舊工業建筑空間轉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空間,需要進行文化資源整合和利用,發掘舊工業建筑空間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提高文化產品的品質和文化價值。注重空間設計和裝修,打造具有文化創意特色的空間,滿足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
2.2.3 改造為商業綜合體或交易空間
商業綜合體是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等多種商業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商業項目,是城市商業發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舊工業建筑空間的改造為商業綜合體可以促進城市商業發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將舊工業建筑空間改造為商業綜合體,需要進行空間規劃和設計,將舊工業建筑空間合理地劃分為商業區域、娛樂區域、餐飲區域等多個區域,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空間裝修和設施設備的更新和升級,以提高空間的品質和使用效率。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加強商業管理和服務,提高商業綜合體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將舊工業建筑空間改造為商業綜合體可以產生多重效益。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商業發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商業吸引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舊工業建筑空間的使用效率和附加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升級[4]。
2.2.4 轉化為公共文化設施
舊工業建筑空間也可以轉化為公共文化設施,以滿足城市公共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設施是城市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供多種文化活動和服務,促進城市文化建設和社會文化素質的提升。首先,需要進行文化需求分析,了解城市公眾對文化設施的需求和期望,確定公共文化設施的類型和功能。其次,需要進行空間規劃和設計,將舊工業建筑空間合理地劃分為展覽區域、演出區域、文化交流區域等多個區域,滿足不同的文化需求。最后,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和服務,提高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率和品質。將舊工業建筑空間轉化為公共文化設施可以產生多重效益。一方面,可以滿足城市公眾對文化設施的需求,促進城市文化建設和社會文化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舊工業建筑空間的使用效率和附加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升級。
肇慶四會國大廠房改造-八達交易市場設計
四會原國大廠為目前四會中心城區內遺留的具有規模和歷史的工業建筑群,包含了80年代修建的各類廠房及90年代修建的多層辦公樓(圖1)。這些年,隨著四會城區的擴展,經濟的發展,國大廠完成其歷史使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最終留下廠區內大面積廢棄的舊廠房。國大廠對四會人而言有著特殊歷史情懷,它的興盛與衰敗,都深刻地印在一代人的記憶深處,它也曾是工業時代四會市的城市象征。磚混結構的舊廠房與生產車間、倉庫、食堂、辦公樓,記錄了國大廠曾經在工業時代輝煌的一筆。本項目需要將原有國大廠區改造為集交易市場、美食體驗、生活購物、城市會客等多功能一體的文化產業園區。

圖1 生產車間、儲藏倉庫、食堂、辦公樓
舊工業建筑改造不僅需要對其本身的歷史文化性進行維護與傳承,同時還需要與所在城市當今的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群眾需求相呼應。本項目在對舊工業建筑的形態以及結構方面做出了很好的保護的同時,對舊工業建筑的外立面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當代人的生活習慣及審美需求。
“微更新、輕改造”:在“微更新、輕改造”理念主導下,保留為主,新舊協調,創意智慧、注重現實、多樣呈現,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改造前期的投入成本,以創造出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改造過程中,最大限度保留廠區原有的“工業風”,強化園區文化屬性,進而實現差異化競爭。保留超大尺度的廠房、超高挑高、外墻水刷石、山墻上的線條、屋頂的檐口天溝、墻面門窗洞口等原有的建筑元素。將室內結構的改動降到最小幅度,保持建筑風格內外一致又各具特色。利用好超低密度和恰到好處的綠植等特色,為再創意、再利用提供生態空間[5]。
廠區外部空間整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梳理交通流線,在原有廠區的道網基礎上,打通斷頭路,形成環形通道,廠區內部道路能通達各主要建筑。我們通過整理園區交通網絡,打通園區內交通死角,使各個改造的廠房有更好的通達性,滿足園區新的使用功能。創造更為人性、有個性、設施完備的空間,同時滿足現行消防規范。同時使舊廠房的工業歷史文化氛圍更為清晰、純化(圖2)。

圖2 項目整體鳥瞰
廠區由7棟廠房、一棟倉庫、一棟食堂、一棟停車樓及一棟辦公樓等十一棟建筑組成,廠區建筑基本保存較好,無明顯結構穩結構破壞。本項目建筑外立面改造采用兩種設計手法:1.修舊如舊,即保留原建筑的外立面形式,對建筑破損處進行復原。2.新舊機理的對比和交織。農產品交易區設置在舊廠房內,通過拆除廠房首層外墻,空間打通,形成一個完整的交易平臺,滿足農產品交易使用功能的需求。同時我們保留建筑外墻的原有水刷石風格,通過局部增設建筑標識符號,照明泛光設施等,使得建筑物修舊如舊,煥發生機(圖3)。停車樓是一座2層的全架空建筑,方案將停車樓變身為美食體驗中心,通過置入現代化的建筑語言與符號,結合舊建筑的水刷石外墻機理,形成新舊建筑的對話和碰撞,這種沖擊感使人們對舊建筑肌體的歷史沉淀及其文化氛圍有更深刻、強烈的感受(圖4)。

圖3 保留廠房外立面風格增加標識

圖4 美食體驗新舊建筑符號結合
舊工業建筑改造是城市更新和轉型的重要任務之一,本文從保護歷史文化價值、改造空間功能、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分析了舊工業建筑改造面臨的問題和需要考慮的目標。通過舊廠房建筑的類別分析建筑空間的可轉化方向,以滿足城市更新和轉型的需要。通過案例分析了舊廠區改造方法的實際應用。無論選擇何種形式,舊工業建筑空間的重構都需要綜合考慮歷史文化、空間功能、使用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以實現城市更新和轉型的目標,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