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澤德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理念的變革,學生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的學生宿舍設計往往以單一功能為主,無法滿足現代學生在學習、生活、社交和休閑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加和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提高空間利用率,創造出富有人性化和舒適性的宿舍環境,成為學生宿舍設計的重要課題。在這種背景下,多功能共享空間作為一種新型空間設計理念,逐漸引起了學術界和實踐界的關注。通過在學生宿舍中應用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有助于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滿足現代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及提升宿舍的舒適度和生活品質。
多功能共享空間是指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靈活、高效的設計與布局,實現多種功能需求共存和相互融合的空間。這種空間不僅滿足了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而且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了空間利用率的最大化。在多功能共享空間中,空間和家具的設計往往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塑性,以便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調整和變化[1]。在學生宿舍環境中,多功能共享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生活空間、學習空間、社交空間以及休閑娛樂空間。這些空間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相互融合,以滿足現代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交方面的多樣化需求。具體來說,多功能共享空間可以通過合理的設計與布局,使得學生宿舍的空間能夠實現從私密到公共、從學習到休閑的多維度轉換,為學生提供一個舒適、便捷、高效的居住環境。
多功能共享空間是一種高效、靈活的空間設計概念,實現有限空間內多種功能需求的共存與融合。在學生宿舍中,多功能共享空間涵蓋生活、學習、社交和休閑等方面,旨在滿足現代學生多樣化需求。通過合理的設計與布局,宿舍空間能夠實現私密與公共、學習與休閑的多維度轉換,為學生提供舒適、便捷、高效的居住環境。
優勢方面,多功能共享空間能提高空間利用率,實現空間多維度轉換,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有助于促進學生交流與互動,培養團隊精神和社交能力,多功能共享空間關注人性化設計,提高宿舍舒適度與生活品質,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挑戰方面,實現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和實施需要克服設計難度,如空間布局合理性和家具設計可塑性等,需要設計師具備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2]。保證私密性與公共性之間的平衡是一重要挑戰,避免影響個人隱私或導致社交隔閡。此外,控制成本與保證設計可持續性和環保性是另一個挑戰,需要在投資和效益之間找到平衡點。
人性化設計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使用者的需求、習慣和舒適度,使其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高空間的實用性與舒適性。在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中,人性化設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設計師需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需求、社交需求等方面的特點,以確保空間設計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其次,要關注宿舍內部環境品質,包括采光、通風、隔音等方面,為學生創造一個宜居、安靜的居住環境。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通過色彩搭配、照明設計、裝飾元素等手段,創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以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此外,還需關注宿舍內部動線設計,合理規劃空間流動性,以便學生在宿舍內部能夠輕松地完成學習、休息、娛樂等多種活動。人性化設計是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的核心原則,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培養[3]。
靈活性與可塑性是指空間設計具有較高的適應性和變化性,能夠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和喜好進行調整和改變。在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中,靈活性與可塑性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學生的需求和喜好在不同階段、不同場景下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宿舍空間需要具備一定的調整能力,以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空間布局要求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可設置活動隔斷、移動家具等設施,方便學生根據需要調整空間功能與使用方式。家具設計要注重模塊化和可組合性,以便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更大的作用。如采用多功能家具、組合式家具等,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組合和變換,從而實現空間的多樣化使用。此外,宿舍內的裝飾和陳設也要考慮靈活性與可塑性,如使用可拆卸、易更換的裝飾品和掛件,以便學生根據個人喜好和心情調整室內氛圍。靈活性與可塑性是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的關鍵原則,有助于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和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在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中,私密性與交流性的平衡至關重要。一方面,宿舍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私人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和學習環境。因此,設計時應尊重學生的隱私需求,為他們營造一個獨立的生活和學習領域。例如,采用隔音材料、設置獨立的書桌和床位等。另一方面,宿舍作為學生集體生活的場所,也應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設計中,可以設置一定的公共活動區域,如休閑區、討論區或者共享廚房等。這些空間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還能鼓勵他們交流、分享和協作,提高宿舍整體氛圍。實現私密性與交流性平衡的關鍵是在功能區劃分和空間布局上做出合理安排。例如,將學習區和生活區分離,以保證私密性,同時設置易于交流的公共區域。此外,合理運用家具、隔斷等元素,將私密區域與公共區域自然地分隔開來,既保證了學生的隱私需求,也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間。
設計過程中,應注重資源的高效利用、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環境負擔的減輕。
首先,選用環保建材和家具。在宿舍設計中使用低污染、低毒性、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和家具,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如采用綠色環保涂料,避免有害物質的釋放;選用可回收的家具材料,如竹制品、木制品等。其次,優化室內環境。通過合理布局、通風設計和綠化等手段,創造一個宜人的生活和學習空間。例如,保證宿舍采光充足,提高室內自然通風效果,設置室內綠植等。再次,提倡節能理念。在宿舍設計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光、熱等,實現室內能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安裝節能照明系統、太陽能熱水器等。同時,引導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的習慣,減少能源消耗。最后,推廣可持續性設計。在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中,關注空間和家具的可持續性。例如,采用模塊化家具設計,便于拆裝、更新和再利用,降低資源浪費;設置廢品回收設施,鼓勵學生參與循環利用。
動態空間布局旨在創造一個可靈活調整、適應不同功能需求的空間,以滿足學生在學習、生活和交流等方面的多樣化需求。首先,合理劃分功能區。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宿舍空間分為學習區、休息區、娛樂區等功能區域。在空間布局上,使各個功能區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便于學生根據需求自由組合和調整。其次,采用可移動隔斷。利用活動隔斷、折疊屏風等可移動分隔元素,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和場景快速改變空間格局,增強空間的適應性。例如,將活動隔斷設置在討論區和休息區之間,方便在需要時隔開或連接兩個區域。再次,選用多功能家具。多功能家具能夠滿足多種功能需求,節省空間并提高使用效率。如將書桌和床位相結合的床上書桌、可折疊的沙發床等。通過靈活運用多功能家具,使宿舍空間在不同場景下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最后,充分利用垂直空間。通過設置高低床、嵌入式墻柜等設計,讓宿舍的垂直空間發揮最大效益。同時,懸掛式儲物架、吊柜等也能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空間,實現空間的最大化利用。
模塊化家具是由多個獨立功能模塊組成的家具,具有組合性、靈活性和可塑性特點,能夠根據學生需求和空間特點進行自由搭配,充分發揮家具的實用性和美觀性。通過靈活組合模塊,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家具布局,實現空間的最大化利用,例如采用折疊床與書桌一體化設計,節省占地面積,增加宿舍活動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選擇合適的家具模塊組合,打造獨特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提供不同風格和顏色的家具模塊,讓學生按照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和搭配,如圖1所示。由于模塊化家具便于拆裝和替換,當某一部分家具損壞或過時后,可單獨更換該部分,避免整體家具的浪費,符合綠色環保原則。隨著學生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模塊化家具可以靈活調整,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如在學習區添加智能設備支撐模塊,提高學習效率。

圖1 學生宿舍模塊化設計
合理運用垂直空間,不僅能夠增加宿舍的儲物空間,還有助于創造一個寬敞、舒適的生活環境。可以采用高低床設計,高低床能夠有效節省地面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區域。同時,床下空間可以用作學習區或儲物區,進一步提高空間利用率。設置墻面儲物柜,為學生提供額外的儲物空間,減輕宿舍擁擠感,例如安裝墻面書柜、懸掛式衣柜等。同時,合理規劃墻面儲物柜的位置和尺寸,以免影響宿舍采光和通風。還可以采用多層架子設計,充分利用垂直空間,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存放和整理物品的場所,在學習區設置多層書架,方便學生擺放和查閱書籍;在生活區設置多層收納架,便于整理衣物和雜物。此外,引入可調節高度的家具。可調節高度的家具如升降桌、可調節書架等,能夠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身高進行調整,提高家具的實用性和舒適度。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充分利用宿舍的垂直空間,有助于提高空間利用率,創造一個整潔、寬敞的宿舍環境,同時滿足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需求。
宜人的室內環境對于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的成功至關重要,要保證室內空氣質量。通過合理的布局設計,確保良好的自然通風,以及采用環保材料和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產品,可以有效減少空氣污染和維護室內空氣質量。提供充足的自然光和人工照明,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窗戶的布置和大小,以引入更多的自然光。同時,根據不同功能區域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人工照明設備,以滿足學習、休閑等活動的光照要求。此外,選用合理的建筑外部設計和有效的隔熱材料,可以降低室內外溫差,提高室內的熱舒適度。同時,合理的空調與暖氣系統設置能夠在不同季節調節室內溫濕度,確保舒適度。室內環境的美學設計也是創造宜人空間的關鍵因素,選擇溫馨、柔和的色調,搭配簡約而實用的家具,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同時,鼓勵學生在多功能共享空間中展示個性和創意,以滿足他們對個性化和歸屬感的需求。通過綜合考慮上述因素,設計師可以為學生宿舍創造出一個既實用又舒適的多功能共享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和學習效率。
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設備在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這些技術可以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首先,智能家居系統的應用可以提升宿舍空間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例如,智能溫控系統可根據室內外環境自動調節溫度,節能又舒適;智能照明系統可以實現自動調光、定時開關等功能,滿足不同場景的照明需求。其次,引入物聯網(IoT)技術,通過無線網絡連接宿舍內各類智能設備,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學生可以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隨時控制和監測宿舍內的設備狀態。此外,面向未來的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技術,通過分析學生的使用習慣和需求,實現空間配置、家具布局等方面的智能優化。除此之外,數字化技術也可以提高學生宿舍的交流和娛樂功能。例如,宿舍內可以設置互動式投影儀或電子白板,支持多人同時在線協作,方便學生進行學術討論和團隊合作。同時,引入網絡視頻和音頻設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娛樂資源,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引入數字化技術與智能化設備可以提高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的使用體驗和功能性,未來宿舍設計應充分發揮這些技術的優勢,創造出一個更智能、便捷、人性化的生活空間。
本文通過分析學生宿舍空間需求、設計原則與策略,發現多功能共享空間有助于提高宿舍的使用效率,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生活和學習需求。人性化、靈活性與可塑性、私密性與交流性平衡以及綠色環保與可持續性等設計原則是實現多功能共享空間的關鍵。采用動態空間布局、模塊化家具設計、充分利用垂直空間和引入數字化技術與智能化設備等策略可以優化宿舍空間設計。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宿舍多功能共享空間設計有望進一步創新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