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華 吳梓鍵 董小華
1. 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55 3.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 福建 廈門 361021 4. 上海頤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陜西分公司 陜西 西安 710000
人民法院辦公樓是綜合型公共建筑,既有開放性特征又有莊嚴性特征,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和不易融合是建筑師首要考慮的問題[1]。針對目前法院辦公樓設計現狀,分析設計理念與空間屬性,通過謹慎精心的設計與探索,營造一個端莊、嚴肅、謹慎又開放的法院辦公空間,滿足辦公人員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達到空間、功能、造型、安全、藝術等方面的辯證統一。該人民法院辦公樓建設地點位于陜南某縣城,地處縣城中心,毗鄰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北面有縣政府、資產管理局等機構,南面有明珠國際大廈、南嶺大廈等商業建筑。項目占地面積為15093.87m2。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設計內容包括立案庭、審判庭、監督庭、司法警察大隊、政工科、執行局、衛生間、倉庫、設備用房等。
人民法院辦公樓建筑是法治精神的外在物質體現,是實踐依法治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特殊性,在人們心目中比較特殊。因此,在設計時考慮三個方面因素。首先,在流線布局上,互不沖突、高效便利;其次,空間組織上開朗大方,符合親民利民的服務宗旨;最后,在建筑形態上突顯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讓不法分子感受到法律的威嚴。通過調查其他省、市、某縣人民法院辦公樓的設計,研究使用人群的習慣,發現對稱布局方式更能滿足需求,但是,對稱立面設計使法院神圣、莊嚴的同時又略顯呆板,無形之中拉開了人民法院與群眾之間的距離[2]。在本次設計中,嘗試用新空間布局模式,滿足使用需求同時,打破傳統行政建筑對稱布局的藩籬。
項目用地的西南側臨近城市主干道,附近有較多民用建筑,有大量人員流動。將車行流線集中在地下及建筑東北側,人員流線集中在西南側,解決人車分流問題。將主入口設置在西側,并在西側設置疏散廣場,緩解主入口的交通壓力并提供緊急疏散避險場所;考慮不同人員的次級流向,將次入口布置在南側,采用主次入口相結合的方式,避免建筑外部車流與人流重合。在主次入口附近設置地下停車場入口,在場地中布置一條西入南出車行道兼消防通道,在通道附近配置地上停車場。
項目用地為不規則的四邊形,在構圖上建筑平面采用傳統的“一”字型。沿基地南北軸線并排布置,中間設計主樓,兩邊設計副樓,利用高差對比來凸顯主樓的主導地位。利用連廊將主樓與副樓連接起來,使總平面布局呈“S”型。建筑主體外圍邊緣線平行于地形,將建筑融入地形之中。采用體塊加減法,使總平面構圖產生中間高,兩邊低的視覺效果,遠遠望去像“天平”,寓意人民法院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則[3]。主樓的東西兩側布置入口廣場,主樓和副樓之間設置兩個內聚型小廣場。入口廣場與內聚型小廣場相互連接。從外向內看,視野由寬到窄,先揚后抑,給人以壓迫感,人民法院的莊嚴與神圣體現的淋漓盡致。從內向外看,視野由窄到寬,先抑后揚,讓人心生向往,暗示人民法院懲惡揚善、守護社會安寧之意(如圖1)。

圖1 一層平面圖
總平面景觀沿東西軸線布置,結合入口廣場,以建筑內部中庭為原點向四周放射。基地四角通過高度不同的喬木與灌木相結合種植,豐富景觀層次。入口廣場設置噴泉、小型綠植、雕塑等。主樓和副樓間的內聚型小廣場結合廊道、休息平臺等來劃分,使整個場內景觀的設計簡潔卻并不簡單。除了滿足法院自身的景觀綠化外,層層遞進的視覺體驗和優美環境,也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憩放松的活動空間,大大拉近人民群眾與政府機關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法院的普法宣傳。
功能分區劃分上,利用層高分區來避免流線交叉。建筑總高度為24m,共7層,地上6層,層高均為3.6m,屋頂設有出屋面的樓梯間與女兒墻,高度均為3.6m。建筑布局中間高兩邊低,中間為主樓,六層總高24m。東西副樓均為四層,高16.8m。首層平面中,主樓為入口門廳和中庭等公共服務空間。另外,將使用頻率高的審判庭設置在一層。北側副樓設置職務犯罪預防科、法警科和監察室等機動性較多的行政科室,并設置獨立入口。南側副樓設置文體娛樂、保潔等休閑輔助用房。二層平面中,主樓為公訴科和民行科,北側副樓配合主樓設置用房較多的公訴科。南側副樓則結合采光優勢,布置臨時宿舍和司機休息室。三層平面中,主樓為申控科和反瀆科,南側副樓配合主樓用連廊與主樓的反瀆科相連,北側副樓是檢務科和監督科。四層平面,主樓為反貪科和政治部等使用頻率較低的科室,北側副樓結合主樓,一側布置反貪科,另一側做成休息平臺,便于較高樓層休息。南側副樓是辦公室和工會。主樓五層為領導辦公室,六層為黨總支、政工室和會議室,便于領導黨政工作。除此之外,負一層高4.5m,設有地下停車區和設備用房。
建筑中心部分是一正方形通高空間,長寬均小于24m,不僅增加建筑內部的采光通風,還增加各層之間的縱向交流,營造輕松、開闊、舒適的辦公空間(如圖2)。建筑內兩柱跨距為8.1m,地下一層每個柱跨之間剛好布置三個車位。建筑每層的樓板厚度為100mm,梁高為800mm,形成梁柱結合承重方式。在中心通高部分,一二層布置報告廳,報告廳采用井字梁結構,內部形成無柱空間。垂直交通以樓梯為主,電梯為輔。地上1~4層有6部疏散樓梯,其中5部為封閉樓梯間,1部為開放樓梯間,配合4部電梯使用。5層和6層包含1部封閉樓梯間與1部開敞樓梯間,配合2部電梯使用。地下一層設有5部疏散樓梯,其中4部為封閉樓梯間,1部為開敞樓梯間,并配合兩個安全出入口解決疏散問題。所有垂直交通設計均滿足防火規范和疏散要求,從任意位置到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25m。所有樓梯間相對于建筑主體立面均有出挑,使樓梯間內產生不同于建筑其他樓層的景觀高度。中間設計正方形通高空間,便于觀賞不同樓層空間,產生步移景異的效果[4]。中間部分是個6層高“回”字型中庭,為剖面空間的主體。各層以中庭為中心布置休息平臺,為使用者提供交流空間。

圖2 建筑剖面設計
該縣人民法院辦公樓在造型上采用中間高、兩邊低的設計,像一個“天平”,象征法院公正、公平的法治理念,突顯神圣莊嚴的建筑形象。再利用連廊連接主副樓,嘗試打破對稱布局,同時取消法院傳統入口的大臺階設計,透露出平易近人的感覺。平面由三部分組成,每部分之間用廊道相連,兩側的頂層有室外平臺,打破了立面封閉厚重的布局,辦公中心在不同角度得到不同感受,與設計嚴謹且開放的立意相符。立面使用大量相同類型窗戶,形成韻律感和節奏感,滿足法院辦公樓的建筑語匯。窗戶大小不盡相同,規律之中產生微差,立面造型豐富生動。女兒墻、廊道、窗框等均采用適合當地建筑風格的青瓦灰、坡屋頂等,使法院建筑與周邊建筑環境融為一體,形成文化上的延續性,而不是單純的形式統一(如圖3)。

圖3 建筑外觀設計
3.4.1 防火分區設計
辦公樓周圍設置環形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兩端直接與城市主干道相連,消防車可以隨時到達法院四周,滿足消防撲救需求。建筑體塊與體塊之間的防火間距≥6m。辦公樓設有自動噴淋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耐火等級為二級,單個防火分區不大于5000m2[5]。每層設為一個防火分區,每層設2個以上安全出口,首層設5個安全出口,地下一層設7個安全出口。2~4層設6個安全出口,5~6層設2個安全出口。樓梯和電梯有3.6m的出屋面高度,建筑內部所有空間到安全出口的距離均≤25m。該設計共分7個防火分區,面積均不大于5000m2。
3.4.2 安全疏散設計
安全疏散設計重點在樓梯、疏散距離和疏散寬度。地上共六層,層數以4層為主,為多層建筑。全樓共設6部疏散樓梯,地上1~4層有6部疏散樓梯,首層有5個安全出口,5~6層均有2部疏散樓梯,地下1層設有5部疏散樓梯,配合2個安全出口使用,所有樓梯間均高出屋面3.6m。
在深入調研分析各地該類型辦公建筑的功能分區、空間組織等以后,結合地域特點與具體需求,對比分析本次法院辦公樓的設計概念和立意,確定本設計的建筑造型、空間布局、流線、寓意等。在改變傳統對稱布局之外,還改變法院辦公樓的刻板形象,創造出既簡潔又靈活的辦公空間。某縣人民法院辦公樓作為該縣重要的行政建筑,代表著該縣在法治方面形象,是實現依法治國偉大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設計中非常謹慎,這是對人民的負責,也是對法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