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 杰
本文分析了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的背景,深入分析了戰略性重組的目標和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不同階段,并探討了其方式和方法。討論專業化對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性,揭示了實施專業化整合的步驟和實際操作效果。最后,展望了未來國有企業發展的方向,預測了可能的趨勢和挑戰。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提升企業效率、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國有企業在中國新時代經濟發展中具備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看,國有企業在關鍵領域和戰略性產業中發揮著穩定供應、保障產業鏈安全的重要作用,確保國家在關鍵資源和關鍵技術方面具有自主掌握的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國有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高質量發展是本質要求。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指出: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突出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提出堅持“一個目標”,用好“兩個途徑”。堅持“一個目標”就是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皟蓚€途徑”一是提高核心競爭力,二是通過優化布局調整結構來增強核心功能。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看,國有企業在關鍵領域和戰略性產業中發揮著穩定供應、保障產業鏈安全的重要作用,確保國家在關鍵資源和關鍵技術方面具有自主掌握的能力。
以市場化的方式進行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是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先后完成27組49家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務院國資委新組建、接收13家企業,監管中央企業的數量從116家調整至98家,有力促進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
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過去的幾年里,根據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部署,我國國資央企在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戰略性重組通過并購、合并等方式,提高了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國資委負責人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這一舉措將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企業效率和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是指通過企業間的合并、收購、分立等方式,對國有企業進行重新組織和重構,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從而推動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這種重組通??缱悴煌瑯I務領域,旨在實現規模效應、協同效應,同時強調對國家經濟安全和戰略發展的支持。
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是指國有企業將核心業務和優勢領域集中整合,將有限的資源和資本聚焦在最具競爭力的領域,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這種整合方式強調企業在特定領域的專業化發展,通過深入挖掘行業競爭優勢,提高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進一步鞏固企業在市場上的地位。
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之間存在緊密關系,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推動創新發展。戰略性重組強調整合資源、優化結構,專業化整合則著重于業務集中、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有企業的專業化整合可以進一步強化其核心競爭力。通過集中主業,國有企業可以將有限的資源和資本更好地聚焦在核心業務上,加大創新投入,推動技術進步,從而提升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國家的相關政策也在鼓勵國有企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實現高質量增長。
此外,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有助于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有企業在關鍵領域的整合可以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降低外部風險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例如,能源、軍工等關鍵領域的整合有助于確保產業鏈的穩定供應,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相互促進,通過整合資源、提升競爭力,有助于推動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推動創新發展。這在政策導向和實際操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其戰略性重組旨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升級,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健支持。
戰略性重組是指國有企業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通過內部整合、合并、重組等方式,對企業的資源、產業鏈布局、組織結構等進行調整和優化的戰略行動。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特點下,戰略性重組是推進國有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舉措。
戰略性重組的主要目標體現了適應市場和促進發展的雙重追求。首先,它旨在提高效率。通過資源整合,避免資源的重復配置和浪費,實現規模效應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降低成本也是重要目標。通過整合后的規模優勢,國有企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采購成本等,從而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
戰略性重組的另一個關鍵影響在于保障產業鏈的完整和供應鏈的安全,以及在戰略轉型期維護我國經濟的整體安全。
通過戰略性重組,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確保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穩定運行。這種協同效應有助于避免供應鏈中斷、資源短缺等問題,增強了我國產業鏈的抵御風險和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能力。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保障產業鏈的完整性對于保持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戰略性重組也有助于提升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通過整合資源,企業可以集中投入更多的研發和創新資源,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有助于推動我國產業向高端、高附加值領域邁進。
在戰略轉型期,維護我國經濟的整體安全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戰略性重組,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協調資源,避免在重大戰略領域出現缺口和薄弱環節,從而確保國家經濟的穩健發展。這種安全的底線思維有助于防范外部風險。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經歷了一系列階段性發展,彰顯了我國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國有企業的戰略支撐作用。
國企三年行動方案階段: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國資委制定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旨在推動國企更好融入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股權重組、戰略投資等方式,鼓勵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間資本,優化企業治理結構,提升效率。
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階段:隨著全球供應鏈形勢的復雜性增加,我國國有企業重組目標逐漸從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展至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在國際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國有企業通過重組,保障了關鍵產業鏈的穩定供應,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
防范外部風險階段:在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斷的背景下,我國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進一步聚焦在防范外部風險上。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結構,國有企業提升了自身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為國家經濟的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我國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將繼續支撐雙循環發展格局。在“內循環”方面,重組將強化內部資源的整合,提高效率和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鏈升級。在“外循環”方面,重組將強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體系,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
下一階段,我國國有企業重組的方式和方法必須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導向下展開。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根據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國注重國家安全戰略,強調產業安全和供應鏈安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國家安全觀,堅定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指導國有企業重組避免形成過度壟斷,保障市場競爭,防范外部風險。同時,國資委也強調要防范戰略性領域的風險,確保關鍵產業的穩定供應。
創新驅動發展:我國倡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有企業重組應促進創新資源的整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鼓勵國有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實現技術、人才和資本的跨界流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推動我國經濟在量的增長基礎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為國有企業重組提出了明確要求。國有企業應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化結構,實現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產業鏈的升級。同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我國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的時代要求下,應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和方法,以適應不同行業領域的特點和需求,實現國家經濟安全、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導向。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并購與合并:在當前我國國有企業整體實力較強的行業,如能源、交通等,可以采用并購與合并的方式,整合資源,實現規模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
重組與拆分:在一些產業鏈中的環節不對稱、資源配置不合理的行業,可以通過重組與拆分的方式,優化結構,實現產業鏈的協同效應。這有助于促進資源的流動,提升創新能力。
戰略聯盟與合作:在技術創新和跨國合作領域,可以采用戰略聯盟與合作的方式,共享資源、知識與技術。
資產置換與股權合作:在優化產業布局、實現資源優勢互補的領域,可以采用資產置換與股權合作的方式,促進產業整合。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不斷凸顯其在提升核心競爭力方面的重要性。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結構,企業能夠集中優勢,發揮協同效應,提高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從而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的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形成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主體,多種形式共同發展的國有資本運營體系,推動國有企業形成市場化經營機制和現代企業制度”。
當前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推動創新發展方面具有特殊的戰略支撐作用。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方面,國有企業在關鍵產業和戰略資源領域的整合能夠確保國家在重要領域具備自主掌握核心技術、關鍵資源的能力,減少外部依賴性,降低外部風險對經濟的影響。
同時,通過整合優勢企業,保障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防范外部風險對供應鏈的沖擊。在推動創新發展方面,專業化整合能夠集中創新資源,促進技術、人才和資本的跨界流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通過整合后的優勢資源,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投入創新領域,加速研發和應用創新成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堅實支撐。這些特殊戰略支撐作用使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在不同行業中的落地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戰略性。
實施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既具有一般性特點,也存在一些特殊性。一般性體現在資源整合、效率提升等方面,而特殊性則源自不同行業的特點和國家政策導向。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推動創新發展的背景下,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的基本步驟如下:
業務定位和分析:明確企業自身定位和核心業務,識別與核心業務相關的附加業務,從而確定專業化整合的方向。

資源整合:整合重復冗余的資源,避免資源浪費,集中精力開展核心業務,提高效率。同時,整合過程中要注意文化融合,減少不確定性。
業務優化:對整合后的核心業務進行優化,提升技術水平、創新能力,使企業在該領域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合理配置資本:將資本集中投入到核心業務中,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整合管理:建立適應整合后業務的管理機制,優化決策流程,確保資源和信息的有效流通。
其中最關鍵步驟是將專業化整合與企業整體戰略相關聯。在推動創新發展背景下,整合后的企業應將資源主要投入到創新驅動、技術研發等領域,與企業整體戰略一致。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背景下,應強化核心產業的整合,確保關鍵產業的自主掌握,提升產業鏈安全。
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需要根據不同背景和領域特點,靈活運用基本步驟,緊密結合企業整體戰略,以實現經濟效益和國家戰略目標的有機統一。
觀察已實施專業化整合的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和省屬企業,通過整合前后對比在多個方面呈現了明顯的業績和效益變化,同時在保障產業鏈安全、供應鏈完整、維護我國經濟安全和推動創新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業績和效益變化:專業化整合使國有企業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這促使銷售額、利潤率等關鍵指標的顯著提升。中國鋁業集團公司(Chalco)通過整合鋁產業鏈,實現了業務協同,截至2022年,年度營業收入達到約4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
保障產業鏈安全和供應鏈完整:專業化整合有助于強化國內產業鏈,減少對關鍵資源和技術的依賴。國有企業整合后在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環節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保障了產業鏈的穩定供應。例如,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通過整合石油、化工等產業,確保了石油、化工等關鍵資源的穩定供應,降低了外部風險。
維護經濟安全和推動創新發展:專業化整合有助于國有企業更好地發揮戰略性支撐作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在關鍵領域的整合可以防止外部壟斷,保護國內市場競爭,同時集中創新資源,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例如,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通過整合飛機、發動機等核心業務,推動了飛機制造技術的突破,提升了我國在航空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已實施專業化整合的國有企業在整合前后在業績、效益、產業鏈安全、供應鏈完整、維護經濟安全和推動創新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我國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我國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將繼續緊密圍繞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創新發展和實現高質量增長的導向展開,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從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創新發展和實現高質量增長三個角度來看,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是持續推進的關鍵策略。
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方面,國有企業重組將強調產業鏈的完整性和供應鏈的安全性。在關鍵領域,通過整合資源和技術,加強國產替代,減少對外依賴,保障我國核心產業的穩定運行,提高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
推動創新發展方面,重組和整合將注重創新資源的集聚。國有企業將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推動技術轉化和產業升級,實現從“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的轉變。
實現高質量增長方面,國有企業將強化效率和競爭力。通過整合資源、提升運營效率,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同時,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政府在推動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方面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出臺相應政策來引導企業根據行業特點和國家戰略進行合理選擇。政府可能會制定支持和鼓勵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綠色轉型等方面的政策,以促進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針對關鍵領域,政府可以提供優惠政策、減輕稅負,以鼓勵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投入。
國際經濟環境也將是影響國有企業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全球化的市場競爭、跨國產業鏈的合作,都將影響國有企業的戰略選擇。應鼓勵國有企業參與國際合作,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力。
技術創新是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通過創新創業政策、科技基金等手段,鼓勵企業在研發、技術轉移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隨著雙循環市場發展趨勢的推進,市場需求的變化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深遠影響。雙循環理念強調以內循環為主體,加強國內市場的發展,同時以外循環為支撐,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這一背景下,國有企業應緊密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戰略,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內市場的發展為國有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推出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產品,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從而提高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同時,國有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滿足市場高質量消費的需求,推動產業升級。
雙循環戰略也強調了加強國際市場競爭。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國際合作,拓展海外市場份額,提高國際競爭力。在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時,企業應充分考慮國際市場的需求和競爭情況,制定相應的市場拓展策略。
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整合資源、提高效率、促進創新,它們有助于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重組和整合能夠優化企業布局,實現規模效應,提高核心競爭力,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推金創新驅動發展。
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需要國有企業在相關政策指引下,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國家戰略選擇合適的方式。同時,雙循環戰略的背景下,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將影響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國有企業需要靈活調整戰略,適應市場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展望未來,國有企業將繼續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創新發展的目標下,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