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霞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解決社會矛盾是社會穩定的關鍵。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城鄉收入不平衡,造成了嚴重的城鄉差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部門已經將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诖耍罗r村建設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管理成為發展鄉村經濟的重要途徑。文章通過深入分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方向、存在問題及對策,力求給予新時期鄉鎮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助力,確保農業經濟高效發展,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鄉鎮;農業經濟;管理;優化
新農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推進的過程中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在這一形勢下,不僅要使鄉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更要推動鄉村的主要經濟命脈即農業經濟完成深入發展。站在農業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想要保障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必須建立完整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針對這一問題,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打造特色化的產業結構非常重要。農業經濟管理是新時期發展農業經濟的基礎,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促使農業經濟的發展更加順暢。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就要針對現有的農業管理措施進行優化,確保其與時俱進,切實做好農業經濟的管理工作。
一、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方向
(一)經濟管理理念現代化
現代化是對現代經濟發展特征的重要體現?,F代經濟發展中,隨著科技的發展壯大,新的發展機遇逐漸凸顯。為了抓住這一機遇,必須構建現代化農業經濟。將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弊端去除,將其優勢延續?;诖?,加之現代經濟發展特色,形成一個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助力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一直是鄉鎮經濟發展的核心部分,為了實現鄉村振興,農業經濟成為一大發展方向。在現代經濟視角下,尤其是隨著新鄉村建設的推進,各種惠農政策不斷推出,農業經濟管理的效果不斷得到優化,成為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要融入現代化思想,構建與時俱進的管理體系,輔助鄉村振興戰略的融合發展。因此,要摒棄傳統的管理理念,構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管理理念,即現代化理念。用現代化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發展找準切入點,明確發展方向,從大局上完成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良好規劃。
(二)經濟管理方式信息化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是不可小覷的。一方面,信息化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力量,推動社會經濟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構建;另一方面,信息化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更有效的管理平臺,使得經濟管理工作可以高效開展??梢姡畔⒒瘜洕l展的重要性。從這個層面上看,在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也要構建信息化平臺,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高水平開展。這已經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信息化平臺構建中, 主要體現在管理方式層面。信息化給農業經濟管理提供了最前沿的管理方式,構建線上管理平臺?;诖?,可以將農業經濟管理中的若干工作放在管理平臺上進行。這樣一來,可以大幅提升管理工作開展的時效性,保證每一項管理工作都更加高效。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這一管理平臺,實現農業經濟協同管理。結合農業經濟管理的各個參與部門,保證協同管理的有效性,推動農業管理工作高質量完成。
(三)經濟管理機制創新化
創新是當今社會進步發展的主旋律,沒有創新就不會進步。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創新的作用逐漸凸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創新化成為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新方向。從現代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勢來看,農業經濟的整體結構在悄無聲息地轉變。從傳統的農耕種植為主,到現在的多元化農業經濟,如旅游農業等,這一過程就是創新力的體現??梢?,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創新,農業經濟管理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更要創新。更多汲取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經驗,為農業經濟管理創新提供重要的借鑒。利用創新改變農業經濟的傳統管理機制,構建符合社會發展的新機制。例如,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發展農業經濟體系,構建農業經濟產業鏈,推動農業經濟穩定發展。這樣就可以實現農業經濟的產銷聯合機制,推動農業經濟的產業化發展。在創新機制的引領下,可以推動農業經濟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發展壯大,為鄉村振興助力。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機制不完善
管理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管理制度不全面及管理力度不大兩方面。首先,管理制度不全面。由于農業經濟管理是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落實的,在新農村建設中得到升華。而這個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也是在經歷一個不斷完善和不斷改進的過程。這就導致制度管理方面也是在不斷完善中,制度建設還不夠全面。制度建設不全面導致制度建設的導向作用被削減,無法成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根本保障。其次,管理力度不大?,F代農業經濟結構中,大多鄉鎮還處于小農經濟階段,農戶成為農業經濟的主導者。在這種條件下,農戶可以自己決定自己領域中的生產經營部分,不受任何限制。這樣一來,即使政府部門給出一些有效的政策指示及政策引導,也只能作為針對農戶提出的一些具體意見,是否落實的決定權還把握在農戶手里。農戶的綜合素質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大力推進,這成為農業經濟管理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因此,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完善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阻礙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推進。
(二)基礎設施水平低下
基礎設施是發展農業經濟的基礎。然而現代農業發展中,基礎設施水平決定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農業向著自動化的方向轉變,基礎設施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提條件。首先,機械設備。由于小農經濟的存在,使得現代農業無法形成一定的規模。這樣一來,機械設備的引入就會比較遲緩。一方面,農業生產規模不夠,無法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使得現代農業生產依然處在半自動化階段;另一方面,機械化規模不夠,使得機械化體系無法建立。這些原因綜合形成了現代農業設備發展落后的局面,不利于農業經濟的管理。其次,農戶的文化水平有限。小農經濟中,農戶懂得耕種、維護及收割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于其他知識涉及較少。這也導致在基礎設施創建方面農戶不能給予鼎力支持。不論是出于農戶自身的實際經濟狀況,還是出于農戶的文化知識水平,他們對于一些農業技術方面的提升和創新沒有給予一定的支持,導致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不夠理想,農業經濟管理創新工作無法有序推進。
(三)農業經濟產業結構落后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些人都流入到城市尋求發展,導致農村人才缺失,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一現象的出現,也是導致農村經濟結構單一的主要原因。反觀現代農村,老人和婦女成為主要的生產力。他們只能盡力維持現狀,無法實現農村經濟的突破發展。農業經濟產業結構落后成為阻礙農業經濟發展的不爭事實。現代農業經濟管理要求農業經濟結構實現多元化構建。先要努力完成一體化經濟,也就是從生產到銷售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結構,避免中間商的加入,為農戶贏得更大的利潤空間。然后,還要發展一些地域特色經濟及其他形式的經濟。因地制宜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為了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地開發一些新的經濟項目,使得農業經濟的成分更加豐富。從這個層面上拓展農業經濟產業結構,探索新的農業經濟產業結構,促使農業經濟管理深入開展。
(四)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一大問題。由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深入到農業生產基層,對整個農業經濟體系進行全面考察,進而為優化對策的提出提供基礎的數據信息。這一工作對于當今的新青年來說會有極大的難度,無論是從工作內容上,還是從發展目標上,農業經濟管理都不是現代青年人才的第一選擇。這樣一來,導致在管理人才引進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無法順利引進先進的青年人才。沒有新鮮血液的融入,使得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受限。另外,針對現有管理人員來說,受到傳統管理模式的限制,他們的工作思維被禁錮,工作習慣已經養成。即使政府部門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對于他們來說也不能一朝一夕達到,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就延緩了農業經濟管理政策落實的時效性,導致管理工作不能與時俱進。由此可見,新人才的引進受阻,原有人才的素質提升體系尚待完善,這些方方面面構成了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的局面,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對策
(一)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就要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同時強化管理力度,實現高質量發展。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就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現代化和創新化是現代農業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度建設的完善要從這些方面著手。農業經濟管理要積極響應政府部門的號召,推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平臺構建。為此,農業經濟管理部門需要引進信息化管理軟件。利用管理軟件落實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同時,借助于管理軟件還能將各項管理工作進行重新規劃,全面保障農業經濟能夠得到穩定發展,推動農業經濟創新。為農業經濟現代化和創新化的落實提供基礎保障。在制度建設上,要明確規劃好信息化構建的流程及方向,落實各項崗位職責,督促管理人員開展信息化工作。為了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還要落實獎懲制度,將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與信息化工作綁定,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激發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工作人員開展自主學習,將一系列的農業經濟管理措施落實,切實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效率。強化管理力度,要利用政府部門的影響力積極監督各項農業經濟管理措施的落實,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為此,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可以開展經濟措施追蹤工作。例如,在落實崗位職責以后,每一項經濟管理優化措施都會有一個負責人。由這個負責人帶頭開展工作,并隨時記錄工作進度,進而保證管理措施的進一步落實,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大力引進現代農業科技
在新農村建設時期,所謂的農業科技就是農業生產設備。為了引進農業科技,政府部門需要提供助力,解決生產力落后的問題。首先,推動聯產承包制。在農業經濟發展中,主要的勞動力都流向城市,剩下老弱婦孺,生產水平大大降低。面對這樣的農業發展現狀,政府部門可以引進一些農業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政府部門的輔助下完成土地的聯產承包。將小農經濟轉變成承包經濟,以此擴大農業經濟發展規模,形成一個可以實現自動化生產的農業規模。利用這樣的引進政策,可以徹底解決農業經濟中的生產力不足問題。其次,系統管理農業設備。在聯產承包的基礎上,可以將農業經濟管理推向系統化。承包企業作為農業經濟管理對象,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可以有效配合管理人員的工作。例如,落實農業科技引進工作。企業可以借助政府部門的支持,通過政府部門推出的金融優惠政策及政府提出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將先進的農業科技引入,推動農村建設。另外,通過這樣的規模生產,還能有效推動新農業經濟發展。包含農業路網建設、水利建設、電力建設及農業基礎設施改進等。從這諸多方面完成農業經濟建設,推動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三)優化農業經濟產業結構
傳統農業經濟以農耕為主,而現代農業經濟更崇尚落實因地制宜的經濟體系。為此,農業經濟管理離不開因地制宜的發展政策。先對農村的歷史發展過程進行勘察,找到適宜現代多元化農業發展的切入點。特別是針對農村的特色文化進行探究,找到農業經濟與文化的結合點,推動農業經濟向文化領域推進。例如,可以利用地方的特色文化,創建一個特色旅游產業。基于這個文化基礎,發展特色農業經濟,搞活附屬產品經濟。同時也可以針對農村的實際環境條件,創辦一些旅游農業產品,助力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這樣的經濟帶動,不僅可以節省傳統農業經濟發展的人力,還能促進其他方式的農業經濟構建,構建一個完整的旅游生態農業經濟。這樣不僅能發展農業經濟,還能為環保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有助于改善鄉村環境,給人們提供一個更適宜鄉村生活的怡然環境。另外,針對農業經濟本身,也可以做出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農業經濟的多元化。例如,將傳統的農業生產經濟體系保留,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將倉儲和銷售融入農村經濟中,實現穩定的農村經濟產業體系。這樣就能節省物流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價值。同時,在倉儲和銷售體系建設上,還能實現農戶再就業,為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樣既能保住原有的農業經濟生產力,同時還能給農村建設引來更多的人才,推動農業經濟全面發展。
(四)加強農業經濟人才隊伍建設
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人才隊伍建設是第一位的。為此,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投入,確保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首先,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職業發展體系,為新人才的引進奠定基礎。明確管理人才未來的發展方向,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參與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如可以借鑒輪崗制的思想,讓其他鄉鎮的管理人才到當地基層參與工作。通過設定工作年限及工作內容,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借助這些人才的引進為管理部門增添新鮮血液,保證管理思想的先進性。借此,豐富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為其未來的長遠發展做好充分準備。其次,加強現有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為了保證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對其進行及時培訓。立足當下新農村建設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將各項新農村發展的專項措施落實,使得管理人員具備良好的時代認知及專業認知。為了保證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升,政府部門還可以給他們提供一些繼續教育的機會,讓其進行深造,助力日后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繼續教育的機會要留給具有發展潛力的管理人員,政府部門要從各個方面對管理人員進行評估,找到最適合人選,給予其繼續教育的機會。借助繼續教育的機會,拓寬管理人才的學習途徑,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并拓寬其眼界,讓其對未來農業經濟的發展具備良好的前瞻性,有助于創新農業經濟管理,切實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五)推進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趨勢。為此,政府部門要從基礎設施上加大投入,還要完善人才結構,為信息化的創建提供有利條件。首先,創建農業經濟系統。將農業經濟發展中涉及的諸多要素都融入系統中,構建系統管理平臺。例如,對農業技術的管理,可以開發一個農業技術板塊,針對現有的農業技術建立完整的農業技術檔案,維護各項基本信息。針對現有農業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描述,為其改進提供依據。在改進工作中,還要密切關注改進方向、改進動態和改進結果,并將這些數據實時記錄到技術檔案中,為農業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依據。其次,拓展信息化范疇。在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中,不僅要完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構建,還要完成對管理對象的信息化構建。如將農業生產設備管理納入到信息化管理體系中?,F代農業生產設備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自動化更新,在信息化歷程中,還需要完成與計算機后臺的對接,實現對生產設備的遠程控制。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完善生產設備管理工作。針對設備運行情況可以進行實時觀察,針對設備故障情況落實精準維修,保證機械設備可以快速恢復生產。借此,完善設備管理信息化,提高設備管理效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農業經濟生產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可見,信息化構建是一個艱巨的工程。政府部門要幫助農業經濟管理開創新天地,切實推動農業經濟長效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既是必要的,更是必然的。要從當今農業經濟管理面對的現實問題出發,分析和研究農業經濟管理的主要方向,找到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的出路,實現鄉鎮農業經濟穩中向好發展。要從完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大力引進現代農業科技、優化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加強農業經濟人才隊伍建設及推進農業經濟信息化發展等方面開展工作,多管齊下,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經濟進行持續改革。推動農業經濟與時俱進,更大程度地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需求,形成現代化農業經濟體系,徹底解決社會主要矛盾。
參考文獻:
[1]楊俊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農家參謀,2022(16):84-86.
[2]郭平濤.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對策分析[J].農家參謀,2022(15):82-84.
[3]耿斌.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3):174-175.
[4]邵兆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農業經濟管理優化對策[J].山西農經,2022(12):141-143.
[5]莊淑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對策分析[J].山西農經,2021(18):64-65.
[6]邢虹娟,薛燕琴,范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對策[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06):25-26.
[7]王安石,栗琪.信息化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對策探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02):173-174.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楊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