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景 郭燕瑜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達成度,將課程目標細化為四個水平。其中,“水平一”提出了“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游戲,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學練和體驗移動性技能、非移動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基本技能”等目標。在目標指引下,師生應以游戲為體育活動基本形式,按照要求進行體育游戲。《小學足球教學》一書將足球運動根據本身特點、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及小學生實際身心發展情況,劃分為啟蒙、誘導、發展三個水平,特別強調了小學足球教學的遞進性與層次性。
綜合二者,在以達到“水平一”目標為主的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中,教師應運用“情境+游戲”雙線教學手段,讓情境游戲為足球運動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達到“樂中玩,玩中學,學習有收獲”狀態。
傳統小學體育課上的足球教學以幫助學生認識足球、掌握足球的基本戰術為主,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影響仍然存在,但目前的小學體育足球教學中,還有一些教師習慣以指導學生練習基本技能和戰術為主要教學任務,形成了“示范動作要領(教師)—講解動作要領(教師)—練習動作要領(學生)”的教學流程。學生對足球運動技能的探究較為膚淺,缺乏競爭性、實踐性,與足球運動“揮灑汗水、拼搏競爭”內涵相距甚遠,不能很好地感知體育精神。對以實現“水平一”目標為主的學生群體來說,在課堂直接學習和練習基本技戰術無法很好地貼合體育訓練規律與足球運動水平,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釋放“愛運動”的天性,減少了對足球的興趣,不利于身體素質的發展[1]。
情境游戲法是情境教學法與游戲化教學的結合,兼具情境與游戲的優點,是指教師在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的變化,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元素融入足球課程設計,利用場地、器材、故事情節、情感、氛圍等要素構建情境,在情境中組織游戲,在游戲中落實足球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特征:
情境游戲可以使小學體育足球教學更富多樣性、延續性,這是它的作用,也是它目的性的體現。應用情境游戲法進行教學,應準確把握目的性,構建可持續的課堂,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足球游戲節奏和教學進度,逐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實現課程總目標。
趣味性是情境游戲法最突出的特征。形形色色的體育故事、運動情節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情境趣味,而變化多端的游戲使足球游戲不斷將自身的趣味性發揮出來。二者相輔相成,在調動學生足球運動積極性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
在小學體育足球“水平一”目標對應的任務中,很多運動技能可以在情境和游戲中表現出來,包括運球技能、傳球技能等。將情境游戲法應用在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與課堂的適應性,使教學效果得到充分保障。
1.目標化原則
在小學體育足球“水平一”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目標化原則,設定科學的足球教學目標,嚴格落實目標導向作用,從目標出發,確定需要構建哪種情境、設計哪類游戲,以此規避“玩>學”的情況。例如,教師可結合“體驗傳球、接球足球運動基本技能”目標,構建“足球靜止”情境,設計“傳球地滾球”游戲。傳球時,要求學生通過踢靜止球的方式進行傳球,讓球貼地面沿直線向前滾動;接球時,要求學生將腳自然地伸出迎球,把球停在自己的腳下。學生按照要求參與游戲,在踢、傳、接動作中初步掌握靜止球的傳球與接球方法。
2.學情化原則
由于對體育的興趣、對足球的喜愛程度不同,學生在“水平一”足球教學中的學情明顯存在差異,甚至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教師只有準確把握這些差異,應用情境游戲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情境游戲與學生之間的適應性,促進他們體育技能、學習能力、身體素質的自由生長。例如,在“足球射門”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踢球比誰準”游戲,先給學生每人發一個呼啦圈、一個足球,讓學生自主調整距離、將呼啦圈平放在地上,把足球踢進呼啦圈,檢測他們踢球的能力。之后,教師再將能力相近的學生兩兩分組,讓學生自主確定距離,一人手持呼啦圈將其立放在地面上,另一人用腳背正面或腳內側將球踢進呼啦圈,在同水平的配合下感受踢球的正確部位、動作和方法,體驗不同距離的踢球力度,階梯式地發展足球射門能力。
3.發展性原則
小學體育足球教學需要持續增強學生身體素質。而維果斯基在“最近發展區理論”中提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現有的水平,一種是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是最近發展區,教師應著眼于學生最近發展區教學,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以發揮他的潛能,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教師應用情境游戲法,還應堅持發展性原則[2]。例如,在“顛球”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熟悉球性、磨合球感,教師創設“原地顛球”情境,組織“持繩顛球”游戲。一開始,教師讓學生將足球系上繩子,手持繩,跟著音樂節奏原地顛球,用腳面連續踢球的下部,并提醒學生相互觀察、評價和學習。待學生基本熟悉球性后,構建“向左”“向右”“向前”“向后”情境,逐步向“持繩移動顛球”過渡,增加顛球難度。在“有難度的內容”中,學生能更進一步學習顛球技能,掌握動作要點,達成“發展”目標。
1.“革故鼎新”——改變足球教學程序
從“傳統熱身—基礎示范—技能講解—技能練習—簡單實踐”到“情境準備—游戲導入—體驗游戲—感受情境—趣味實踐”,情境游戲教學法的應用為小學體育足球教學帶來的最直接的改變是足球教學程序的改變。情境和游戲雙線并行,貫穿學生足球活動,將“玩中學、學中玩”理念真正滲透在教學中,能夠為學生帶來非同一般的愉悅體驗。教師應爭取最大限度地挖掘足球情境游戲教學這一核心優勢,在應用情境游戲法進行教學時,大力改變小學體育足球教學程序。
以“運球”教學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直線運球能力,教師可設計“直線運球”情境游戲。在情境準備階段,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足球小子》《新足球小將》等動畫視頻片段;在游戲導入階段,用紙盒等便于控制的道具代替滾來滾去的足球,生成“直線運紙盒”環節,使學生建立游戲信心;在體驗階段,將操場跑道線,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邊線通通利用起來,讓學生分散開來,在不同直線中運球,體驗運球技巧,鼓勵學生自主設置短距離直線運球目標,通過“在距起點5 米處放置書包”的方法感受短距離運球,最后在創新“多邊形直線運球”的環節中,讓學生在多邊形中以“首尾相連”形式合作巡回運球。教學過程都充滿了濃濃的趣味,備受學生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心心相印”——打造融洽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和諧也是影響小學體育足球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而打造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情境游戲法的優勢之一。這說明,教師可以在應用情境游戲法進行小學體育足球教學時,深入挖掘優勢,打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1.完善情境游戲組織形式
(1)“王者歸來”
情境創設:足球、角色背心、標志筒
游戲內容:守衛“中心塔”(用兩個標志筒代替)。明確活動范圍,學生四人一隊,在隊伍中分別扮演“先鋒勇士”“狙擊手”“輔助兵”“醫療員”等角色。角色分別對應足球競技場上的“前鋒”“中場”“后衛”和“守門員”,兩隊合作游戲。學生承擔角色責任,守衛“中心塔”并攻擊對方“中心塔”,最先用足球推到對方“中心塔”的小隊獲勝。
適用范圍:小場地足球比賽
(2)“穿越鱷魚沼澤”
情境創設:足球、鱷魚標志物、小球門
游戲內容:規劃正方形場地,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設置一個球門,在場地中間擺放鱷魚標志物,代表有鱷魚活動的沼澤地。學生平均分成四組,在“沼澤地”外向最近方位的球門傳球,保護足球離開沼澤地。游戲結束后,根據進球情況評選“最佳射手”。
適用范圍:學練和體驗運球、射門技能
自產自銷,各推各的,分布零散,沒有形成一個具體的體系,僅僅只是依靠自身是無法形成品牌和規模的。缺少品牌營銷推廣限制著民宿的經營,模仿其他民宿,零散的經營,沒有經營理念和品牌營銷的民宿注定跟不上現代旅游發展的步伐。
(3)“穿越大峽谷”
情境創設:足球、標志物
游戲內容:確定活動范圍后,將學生分成“峽谷勇士”和“穿越者”兩隊。其中,“峽谷勇士”分成兩列站在“峽谷”兩側,面對面傳球,擾亂“穿越者”視聽,為他們制造前進障礙。“穿越者”帶球前行,穿過“峽谷勇士”制造的重重障礙,將足球順利運到“峽谷”出口。
適用范圍:學練和體驗傳球、運球技能
不同游戲項目對應著不同的情境和玩法,多維度地鍛煉學生足球技能,極大程度上豐富了小學體育足球教學內容,對學生有著極強吸引力。學生在教師組織下積極參與足球情境游戲,不再拘束于教材上的足球游戲,收獲更加豐富,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也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
2.生動指導培養運動興趣
情境游戲法為小學體育足球“水平一”教學而生,與學生學練、體驗足球技能的初級需要相適應。而在“初級需要”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對指導的需要。處于“水平一”足球學練環境的學生具有模仿力強、注意力易分散、自主性不足等特點,教師只有持續介入,提供生動的指導,才能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足球運動興趣,穩步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
例如,在“王者歸來”情境游戲中,教師根據學生角色分配與“守衛中心塔”活動情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語言和動作指導。在語言方面,教師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說明游戲背景,并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和情境。在動作方面,教師應追蹤觀察學生“用球推搭”動作與合作方式,在學生多次因動作不標準而錯失“推塔”時機時,適當叫停游戲,向學生示范標準動作,調動他們的“射門”記憶。這種細致入微的指導既及時解決了學生在情境游戲中的困惑,也是對他們足球技能的針對性指點,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足球運動技能。
3.突出游戲競爭對抗特性
足球本身是一種競技性運動,學生顛球、運球、傳球、射門每一項技能的學習,都是在為競技實踐做準備。所以在學生熟悉足球運動技能后,教師還應設計具有突出競爭性的情境游戲內容,拉近學生與“競技足球”的距離。此外,教師還可以著眼于“夾球接力跑”“三人搶二球”“保護球球”等游戲。突出“競爭”“對抗”特性的游戲種類越豐富,學生越能加深對足球運動競技性的感知,在密切配合中理解足球運動所傳遞的“集體主義”精神,成為體育精神的支持者和實踐者。
為了更好地基于《課程標準》“水平一”目標組織學生參與足球活動,情境游戲法的應用價值不容小覷。因此,教師應推陳出新,跳出傳統小學體育足球教學思維,正確解讀情境游戲法內涵與特點,根據“水平一”目標的要求和學生足球運動特征,將情境游戲法深入應用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情境中玩轉足球,在娛樂化的學習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感和成就感,養成良好的足球運動習慣,不斷強化足球技能,提高體育運動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