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濤 郅敏 劉心娟
“竄氣痛”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肚子里有一股氣到處跑,竄哪兒哪兒疼,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一動就像針扎似的刺痛。這股亂竄的“氣”到底從何處來,如何才能科學“順氣”呢?
為什么肚子里有氣亂竄
正常人胃腸道內本身就有少量氣體,對健康并無影響,但除了“自產”的氣體,還有一些氣體是“后天”形成的:
吞咽的空氣——大量飲水或飲料時,易吞入空氣,精神因素或某些胃腸道疾病使唾液增加時,也可隨唾液吞入較多氣體。
腹部受涼——腹部不慎受涼,可出現腸道痙攣。這時,腸道內的氣體也會被推動,出現竄氣痛。
飲食不當——攝入過多產氣食物,比如豆類、洋蔥、大蒜、卷心菜,或飲用汽水等含有大量氣體的飲料,可能導致腸道內氣體積聚,造成腸道擴張,就會讓人感覺腹部竄氣。此外,短時間內大量進食是在“人為”擴張消化道,胃腸道蠕動受限,食物滯留在胃腸道發酵,也可產生脹氣感。
飯后劇烈運動——飯后胃正處于充盈狀態,如果立即進行劇烈運動,可造成胃腸道供血不足,甚至引發腸道痙攣,出現腹內竄氣、絞痛。
腸道疾病——患有腸道疾病,會給細菌可乘之機,如結腸炎會造成腸道蠕動減慢,大便在腸道內堆積,被細菌分解后,產生大量氣體,出現肚子里有氣體竄來竄去的現象。
胃部疾病——一些胃部疾病會造成胃動力不足,這時就會引起胃蠕動緩慢,使食物和氣體容易在胃內堆積,刺激胃壁神經,引起脹氣,還會伴有排氣增多,出現肚子里有氣亂竄的情況。
缺乏運動——久坐不動會讓氣體積聚,不易排出。
壓力大——長期處在壓力中,會使腸胃蠕動變慢,產生腹脹。
7種氣“亂竄”預示疾病
如果出現竄氣痛,可從上述幾個方面找原因,但要提醒的是,一旦伴隨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可能是疾病信號。
腹痛劇烈
如果竄氣時伴隨難以忍受的疼痛,或持續性的劇烈脹痛,常表明腹內氣體無法正常排出,可能預示腸梗阻等嚴重問題,最好馬上就醫。
發熱、惡心嘔吐
腹部突然出現竄氣痛,且伴隨發熱,尤其是高熱,可能是腹部感染或炎癥表現。比如因細菌、病毒感染引發急性腸胃炎,可表現為發熱、腹瀉、腹痛,以及惡心嘔吐,部分患者伴有小腹竄氣痛,最好及時就醫,以免持續腹瀉、嘔吐引發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原有癥狀加重
如果本身患有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等腸道疾病,竄氣痛時感覺癥狀明顯加重,也需及時就醫。
長時間腹脹
如果腹脹持續時間較長,影響日常生活,甚至伴有發熱、嘔吐、腹瀉等其他癥狀,就要警惕是否患有消化系統相關疾病。
如有以下7種情況,最好及時就醫:
如果腹脹伴有腹痛,且近3個月內,每周至少出現一次排便顏色、軟硬程度異常或者排便次數減少,則可能患有腸易激綜合征。
若突然出現嚴重的腹脹,同時伴有腹痛、發燒、惡心和嘔吐,可能預示著胰腺炎或闌尾炎等臟器炎癥。
如果伴有惡心、慢性腹瀉和(右)上腹痛等癥狀,可能是肝臟或膽囊問題。
腹脹伴有臍周疼痛,可能是小腸問題。
左下腹部突然劇烈脹痛,可能是憩室炎、腸梗阻。
空腹時或進食后腹脹伴有鈍痛或灼痛,有一定的規律性,可能是消化道潰瘍。
在吃特定食物后腹脹,可能是食物過敏或消化不良。
做好5件事穩住肚子里的氣
容易脹氣的人,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
多吃護胃、順氣食物——比如山藥可促進消化吸收,黏稠質地也有保護胃壁的功效;白蘿卜可順氣,但要煮熟吃,比如燉湯。
細嚼慢咽——狼吞虎咽會將氣體帶入腸道,因而產生腹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早餐用餐時間為15~20分鐘,午、晚餐為20~30分鐘。
堅持鍛煉——身體的活躍會帶動消化道的肌肉群,加速氣體排放,可選擇在飯后散步1小時。
克服不良情緒——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郁等不良情緒都可能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制造過多胃酸,其結果就可能是加劇腹脹。
做順氣練習——仰臥在床上,兩手分別放在胸、腹部;然后緩慢呼吸,持續1~3分鐘,接著雙腿屈膝,兩手抱膝壓向腹部,然后還原,重復10~30次,可促進胃排空;還可以在臨睡前,用一只手按住肚臍順、逆時針揉摩各40~100次。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