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婷
興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 泰州 225700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FEI)監測是免疫規劃工作的重要環節,為改進疫苗質量和提高預防接種服務質量提供依據[1]。多年監測顯示,除一般反應(發熱、局部紅腫和局部硬結)外,過敏反應在AEFI中較為常見。AEFI過敏反應包含過敏性皮疹(蕁麻疹、大皰型多形紅斑、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阿瑟氏(Arthus)反應等[1-2]。現對2008—2020年興化市73例過敏反應病例進行特征分析,為我市防范AFEI過敏反應風險,規范開展過敏反應評估、診斷和處置提供依據。
1.1 數據來源 監測疫苗覆蓋了國家免疫規劃(NIP) 疫苗和非免疫規劃(非NIP)疫苗。接種數據來源于全國 AEFI信息管理系統中興化市2008—2020年報告接種劑次數[3-4]。選取 2008年1月1日—2020年l2月31日報告的最終臨床診斷為過敏性反應的病例,調取其報告卡及個案調查表。
1.2 統計分析 利用EXCEL 2019進行數據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過敏性反應不同特征的構成和報告發生率等用描述性分析。
2.1 一般情況 2008—2020年興化市共接種疫苗3 773 367劑次,累計上報 AFEI病例2 536例,其中一般反應2 455例,占96.80%,發生率為65.06/10萬;異常反應76例,占3.00%,發生率為2.02/10萬;偶合癥5例,占0.20%,發生率為 0.13/10萬;無疫苗質量事故和接種事故。
2.2 過敏反應報告情況 76例異常反應中過敏反應73例,過敏反應發生率為1.93/10萬。2017年和2018年報告過敏反應例數最多,均為15 例,年發生率分別是5.65/10萬、6.01/10萬;其次是2020年報告9 例,年發生率為4.04/10萬;2009年和2011年未監測到AEFI過敏反應報告。見圖1。

圖1
2.3 AEFI過敏反應特征分析
2.3.1 一般特征 73 例AEFI過敏反應中,男性44例(60.27%),發生率1.16/10萬;女性29例(39.72%),發生率0.77/10萬。<1歲56例(76.71%),發生率1.48/10萬,其中1~3月齡3例、4~6月齡 10例、7~9月齡 33 例、10~12 月齡10例;1歲~<2歲9例(12.33%),發生率0.24/10萬;2歲~<3歲3例(4.11%),發生率0.08/10萬;≥3歲5例 (6.85%),發生率0.13/10萬。以散居兒童為主,68例(93.15%),發生率1.80/10萬;幼托兒童4例(5.48%),發生率0.10/10萬;學生1例(1.37%),發生率0.03/10萬。
2.3.2 接種劑次與既往病史 73 例AEFI過敏反應,以接種第一劑次后發生最多,57例(78.08%),發生率1.51/10萬;第二劑次6例(8.22%),發生率0.15/10萬;第三劑次7例(9.59%),發生率0.19/10萬;第四劑次3例(4.11%),發生率0.08/10萬。既往有過敏史3例(4.11%),發生率0.08/10萬;無過敏史67例(91.78%),發生率1.77/10萬;不詳3例(4.11%),發生率0.08/10萬。有既往病史4例(5.48%),發生率0.11/10萬;無既往病史69例(94.52%),發生率1.82/10萬。
2.3.3 時間間隔分布 73 例AEFI過敏反應中, 59 例(80.82%)發生在疫苗接種后 24 h 內;9例(12.33%)發生在疫苗接種后 24~48 h 內;5例(6.85%)發生在疫苗接種 48 h 后,時間間隔最長的1例發生在疫苗接種后 12 d。
2.3.4 時間分布 73 例AFEI過敏反應病例報告時間,主要集中于二季度和三季度,共計57例(占78.08%),報告數多的是7月(20例,占27.40%)、8 月(12 例,占16.44%)、5 月(7例,占9.59%)。一季度和四季度較少,共報告16例(21.92%)。見圖2。

圖2
2.3.5 地區分布 全市28個鄉鎮中,有20個鄉鎮(71.43%)有AFEI過敏反應報告。報告數多的為昭陽街道22 例(30.14%)、戴南鎮9 例(12.33%)和昌榮鎮6例(8.22%),均為人口大鎮。有8個鄉鎮AFEI過敏報告零報告,分別是戴窯鎮、新垛鎮、海南鎮、釣魚鎮、大鄒鎮、垛田鎮、沈倫鎮、陳堡鎮。
2.4 涉及疫苗 73 例AEFI過敏反應,共涉及可疑疫苗17 種,共計100劑次,其中NIP疫苗85劑次(85.00%),非NIP疫苗15劑次(15.00%)。46例(63.01%)單獨接種一種可疑疫苗,以接種麻風疫苗最多,有9例(12.33%,7.12/10 萬);27例(36.99%)同時接種2種可疑疫苗,以接種麻風/乙腦疫苗最多,有19例(26.03%,5.01/10萬)。見表1。報告可疑NIP疫苗前3位的是含麻疹(麻疹疫苗和麻腮風疫苗)成分疫苗31劑次(31.00%,12.26/10萬)、乙腦減毒活疫苗 21劑次(21.00%,8.30/10萬)、A群流腦多糖疫苗7劑次(7.00%,2.77/10萬);報告可疑非NIP疫苗前 3位的是EV71疫苗4劑次(4.00%,2.01/10萬)、 Hib疫苗3劑次(3.00%,1.90/10萬)、水痘疫苗3劑次(3.00%,1.99/10萬)。

表1 2008-2020年興化市不同疫苗接種后發生AEFI過敏反應的臨床特征
2.5 臨床特征及轉歸 73 例AEFI過敏反應的最終臨床診斷,以過敏性皮疹最多,共60例(82.19%,1.58 /10萬),其中49例(67.12%,1.36/10萬)為接種部位局部散發性皮疹,11例(15.07%,0.33/10萬)為彌散性全身皮疹;其次是蕁麻疹5例(6.85%,0.13/10萬),血管性水腫、過敏性紫癜各2例(各2.74%,0.05/10萬),麻疹猩紅熱樣皮疹、斑丘疹、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休克各1例(各1.37%,0.03 /10萬)。見表1。
73例AEFI過敏反應中,41 例(56.16%)無發熱癥狀,32 例(43.84%)伴有發熱癥狀:其中伴有發熱溫度 37.1℃~37.5℃6例( 8.22%)、發熱溫度37.6℃~38.5℃14例(19.18%)、發熱溫度≥38.6℃12例(16.44%)。32 例伴有發熱癥狀病例中,以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后引起的發熱最為常見,共計17例(23.29%):其中4例(5.48%)單獨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13例(17.81%)同時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其他成分疫苗。
73例AEFI過敏反應中,嚴重反應4例(5.48%),非嚴重反應69例(94.52%)。72例(98.63%)過敏反應愈后良好,1例死亡病例(1.37%),臨床診斷為過敏性休克。
2008—2020 年興化市累計報告AFEI病例2 536例,其中73例過敏反應,AFEI過敏反應發生率為1.93/10萬,低于2019年全國的發生率(2.72/10萬)[2]和2020年全國的發生率(2.15/10萬)[5],2008年、2010年、2015年、2016年報告發生率低于0.98/10萬,2009年和2011年未監測到過敏反應。2017年以后,我市加強AFEI過敏反應監測,報告數量大幅提升,2017—2020年報告發生率為4.55/10萬。
監測結果顯示,73 例AEFI過敏反應,主要集在0~1歲組兒童,好發于二、三季度,與哈爾濱市[3]、深圳市[6]監測結果基本一致。與我國疫苗免疫規劃程序主要集中于0~1歲,且1周歲內兒童免疫機制尚未發育成熟有關。好發于二、三季度,與兒童衣著減少、皮膚暴露面積較大,接種疫苗后異常體征易被家長發現有關[7]。監測顯示,80.82%的病例發生在疫苗接種后24 h內,以接種第一劑次后居多(占79.17%),與國內相關報道[6-7]基本一致。提示接種后24 h是AFEI異常反應的重要觀察窗口期,接種門診要落實留觀制度,應告知家長注意兒童體征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反饋。興化市不同鄉鎮AFEI監測的敏感度差距較大,有8個(28.57%)鄉鎮AFEI過敏反應報告零報告,這與我市各地經濟水平、疫苗不良反應知識普及程度等密不可分[7]。
監測顯示,AEFI過敏反應病例以含麻疹成分疫苗引發的過敏性皮疹最常見(占比31.00%),與全國2019年、2020年AFEI監測情況基本一致[2、5]。研究表明,含麻疹成分疫苗為減毒活疫苗,配方中附加劑(含新霉素、防腐劑及其他佐劑)[3]等成分均可能誘發過敏反應。
監測顯示,94.52%的AEFI過敏反應病例病情輕、病程短,多為過敏性皮疹、蕁麻疹等,大部分可居家治療、自行痊愈。嚴重AEFI過敏反應發生4例(5.48%),分別是過敏性紫癜2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過敏性休克1例,3例愈后良好,過敏性休克1例死亡。據報道,少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潛伏期較長,有一定的隱蔽性。2018年3月的1例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例,是在接種疫苗12 d后兒保體檢篩查中發現的異常。7歲以內是兒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高發期,對于AFEI中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斷,應考慮既往史、接種史等因素,收集血小板計數信息,綜合考量,科學提升AFEI病例因果關聯評價體系。2019年3月報告的1例過敏性休克死亡病例,是在接種門診留觀11 min后,出現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抽搐癥狀,緊急對癥治療后,立即轉診至泰州市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急救,7 h后宣告死亡。接種后30 min內是急性過敏性休克的高發時段,應積極配合,做到現場留觀30 min,避免錯失最佳搶救時機。接種門診要配備充足的急救藥品和急救器械,定期盤點庫存,定期開展AFEI急救處置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