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蘇
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釣磯嶺村,抗戰時期是個只有400多人的小村。就是這樣一個小村,當時卻藏著三股勢力,暗流涌動。一是本村人李志毅,他在1932年9月至1934年4月任國民黨吳川縣縣長,原十九路軍一二二旅副官長,賦閑在家;第二股勢力是李雄,原十九路軍營長,帶著100多人的武裝隊伍,也住在村里;三是釣磯嶺小學的共產黨組織。
此外,在鄰村還有兩股國民黨勢力:一是李漢魂留守在嶺頭村兵力一個營以上,長官李炎;二是駐守在黃坡圩的偽鄉丁隊,隊長李子強,也有一百多人。
中共南路特委陳信材一直惦記著,兩李如何為我所用。共產黨組織要在這四股勢力中求發展,全憑著他們的信仰、執著以及智慧,靜悄悄地在他們中策反、反策反,暗殺及反暗殺中周旋。
釣磯嶺小學是釣磯嶺村于1940年在村中三間私塾合并,在村中菩薩廟內組成,當時在校學生最多時有300多人。陳信材在此之前在老家官渡泮北建一間遺風小學,在廉江白鴿港建一間新民小學,都作為革命聯絡點。釣磯嶺小學建成后,他以與李志毅長官張炎的關系,找到李志毅,推薦教師到該校任教。1941年秋,派出歐淑玲、陳詩帆(共產黨員)到該校,歐淑玲為校長,陳詩帆為教導主任,兩人為廣州花縣人。1942年兩人調走,又調來了東海島人陳俊德任校長。因這兩任校長都是外地人,鄉音不同,溝通困難,難以開展工作,1943年春調來了鄰村的坡上村人共產黨員,雷州人民抗日聯軍七連長,文化水平較高的吳勃任校長,李卓彬(共產黨員)任教導主任。這兩人到任后,策反工作迅速開展了起來。
吳勃到任后,密切接觸李志毅、李雄,靜悄悄地開展策反工作。李志毅官職高、威信大,加上是張炎將軍副官,吳勃便經常與他談張炎將軍聯合共產黨聯合抗日的事。李志毅逐漸認可學校的工作,后命令部屬趙汝純秘密將其隊伍的200多槍全部交給共產黨。
接著策反工作是針對李雄。李雄在十九路軍解散后帶兵回村駐扎。當時經常有土匪和黃坡川西偽鄉長李子強帶兵到學校搜查,嚴重影響地下黨組織和老師的工作。為了對付敵人的干擾,吳勃在學生中組織了護校隊,還巧妙采取一石二鳥方法,既策反了李雄,又打擊了敵鄉兵。當時吳勃、李卓彬同李雄商量,要對敵鄉兵進行必要打擊,請求李雄幫忙。一天李子強鄉兵準備偷襲學校,被黃坡港搬運工李榮森得知(地下黨交通聯絡員),迅速通知李雄帶兵在中途設伏,槍殺了2名鄉兵。
槍殺了敵鄉兵,李雄回不去國民黨了,策反工作基本成功。1944年,楊子儒(吳川中區抗日聯防主任)到釣磯嶺小學正式宣布粵桂邊區游擊四團吳川獨立大隊成立,李雄任吳川獨立大隊(游擊四團二營長)隊長,李卓彬任教導員,共設5個連,吳勃任獨立大隊四連連長。
收編李雄后,1944年為了配合南跨抗日武裝起義,吳勃指使李雄命令所屬到黃坡、吳陽、坡頭、梅菉、塘綴等地收集槍支彈藥,在短短的時間內共收集槍支200多支和彈藥,留下小部分武裝隊伍,大多送去泗水陳以鐵大隊。李雄自從明確為我黨領導武裝后,信心倍增。他與李志毅兩人迅速拉起舊部200多人的武裝隊伍,其直接送到泗岸參加陳以鐵大隊,參加1945年1月張、詹起義。他們兩人的所為,令國民黨震怒,把李志毅、吳勃、李雄三人列入必殺名單。1945年10月30日,鄧龍光秘密派員逮捕了李志毅,將其殺害于現湛江赤坎建設旅社前。李志毅遺體由鄉親運回村,安葬在本村鯉魚吐珠嶺。當日,吳勃親率本校師生到李志毅墓前祭奠。
1945年12月,國民黨兵再次攻打釣磯嶺小學,逮捕吳勃。吳勃被捕后,被押到黃坡偽鄉公所嚴加拷打。吳勃視死如歸,沒有出賣革命同志,被拉出黃坡燈盞嶺槍殺。就義前,他高呼“共產黨萬歲”,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釣磯嶺小學師生趕赴刑場為吳校長致哀,表達了師生及革命戰友的情義。
吳勃犧牲后,楊子儒兼任釣磯嶺小學校長。
此時,國民黨正大力撲殺吳川黨組織和釣磯嶺小學革命武裝,革命處于低潮。國民黨開出大隊長身份要策反李雄,但李雄不為所動。根據程耀蓮的指令,李雄迅速重新組建隊伍,向大仁堂村李春和處借來4支槍,與李育英、鄧家貴等12人在釣磯嶺村加如竹園宣誓組建游擊隊。李雄還把家中的2畝地賣掉,換來銀元和稻谷供游擊隊使用。
這支隊伍發展很快,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至1947年3月,已發展成為一支有200多人的革命武裝隊伍,部隊番號仍然叫南路游擊隊新四團吳川獨立大隊,李雄任大隊長,教導員李卓彬。
根據上級要求,該大隊抽調第五連100多人的武裝上送主力部隊參加東征。游擊隊在發展戰斗中先后收繳敵5挺機槍,但無人會用。當知道鄰村端德村人李鼎芬會用機槍時,李雄便通過自己秘書端德村人李子安去策反他,讓他加入隊伍,任六連連長。
李雄的革命武裝不斷擴大,影響較廣。對此,國民黨繼續策反李雄,但李雄信念堅定,不為所動。于是國民黨便實施暗殺手段。1947年7月22日晚,原先策反過來,又被國民黨策反回去叛變的李鼎芬、李洪欽、李觀友,于端德村槍殺李雄、李育英。7月23日,李鼎芬帶著原來策反過來的90多人、70多條槍,投奔黃坡國民黨偽鄉公所,被國民黨封為“吳川清鄉大隊正副隊長”。
這90人大多是本村或附近鄰村人,李卓彬隨即動員這些人的親屬,策反回來一部份,經重新審核后加入原隊伍。同時,李卓彬派員找尋殺害李雄、李育英的槍手李觀友、李洪欽,將之殺掉。7月23日晚上,李卓彬收攏80多人,在安葬李雄、李育英后,轉移到化南繼續開展游擊戰爭。
1947年9月,釣磯嶺村革命者李常英因叛徒出賣在茂名被捕,14日于茂名石彭被害。1947年12月,李鼎芬帶領鄉兵到釣磯嶺村抓走了共產黨員、游擊隊員李亞尾后殺害于黃坡圩。1948年2月23日,國民黨川西鄉鄉長李子強,配合李鼎芬帶人進入釣磯嶺小學抓走教師、共產黨員李全發、李全貴、李強,帶出黃坡圩殺害。
至此,在釣磯嶺村、釣磯嶺小學的革命斗爭中,村里犧牲了李志毅、李雄、李育英、李常英、李亞尾,學校犧牲了吳勃、李全發、李全貴、李強。楊子儒離開村后任吳川縣首任縣委書記,1958年任中共湛江市委黨校黨委書記、校長至離休。李卓彬繼續留在釣磯嶺小學,但學校已停課,于是專職收集原李雄武裝人員和擴大革命武裝,接受野戰軍改編,加入野戰軍4野47軍。后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回國后曾回到釣磯嶺村緬懷英烈、慰問烈屬,后任中央軍委北京警備區政委至離休。
由于知情者大多犧牲,楊子儒、李卓彬兩人著述甚少,以致釣磯嶺村和釣磯嶺村小學的革命斗爭史,如同往日暗戰一般靜悄悄,少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