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世勛
4月29日早上,我們從改則縣城出發,朝陽照射下路兩邊的原野金光燦爛,格外醒目。車子過了幾座標有“先遣x號”的小橋,我們知道當年解放西藏從新疆進軍阿里的先遣連烈士紀念碑和先遣村就在附近。在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朝不同方向找了一會,便把車停在進藏英雄先遣連烈士紀念碑的不遠處。
1950年5月,為完成“進軍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務,新疆軍區以獨立騎兵師一團一連為基礎組成進藏先遣連,共有漢、蒙古、回、藏、維吾爾、哈薩克和錫伯等7個民族的136名(一說是139名)指戰員,由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任總指揮兼黨代表、曹海林任連長。
8月1日,先遣連在新疆于田縣普魯村誓師出征,軍區司令員王震等首長前來送行,勉勵同志們不怕艱難險阻、完成毛主席交給的解放藏族同胞的任務。先遣連進入昆侖山區,僅憑地圖和指南針,邊偵查邊前進,克服高原缺氧、風雪嚴寒、雪盲癥和裝備缺乏、后勤供應不足等困難,艱苦跋涉幾百公里,翻越海拔6400多米終年積雪的昆侖山。進入藏北高原后,積極宣傳、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贏得藏民的理解和歡迎,粉碎了反動頭人的陰謀破壞。1951年5月28日和后續部隊在扎麻芒堡會師,然后翻越海拔7615米的岡底斯山東君拉達坂,8月3日到達阿里首府噶大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藏北作出了突出貢獻。先遣連在挺進和駐守藏北的一年時間里,共有李狄三等63名官兵光榮犧牲,連隊被西北軍區授予“進藏英雄先遣連”稱號。
我們并排走到紀念碑前,仰望著陽光下高聳肅穆的烈士紀念碑,碑文“進藏英雄先遣連烈士永垂不朽”13個大字帶著光影。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虔誠地向著紀念碑默哀、致敬。伍君代表我們以水代酒祭奠烈士,然后大家默默地繞著紀念碑一周。紀念碑下方的前后兩面分別用漢藏文字刻著碑文,左右兩面分別用漢藏文字刻著烈士名字。
這座進藏英雄先遣連紀念碑是2011年新建的,其右前方有一座于2000年修建的低矮斑駁的烈士紀念碑。此地原來叫扎麻芒堡,1950年10月先遣連抵達此處,并與后續部隊會師,駐扎時間長達7個月。現在,烈士紀念碑周邊仍保留有地窩子(哨位)、戰壕及掩體等。
1999年阿里地區撤區設鄉時,為紀念進藏先遣連,改扎麻芒堡區為先遣鄉。
2000年,阿里地區黨委、行署、人大工委、政協和軍分區聯名,在烈士原葬地(后遷葬到獅泉河烈士陵園)為進藏英雄先遣連全體烈士豎立起紀念碑。
我們在烈士紀念碑周邊徘徊良久,靜靜地離開后,又到了不遠處的“進藏先遣連紀念館”。
進藏先遣連紀念館于2019年9月27日落成,據說廣場中央豎立的旗桿高13.6米、代表先遣連136名官兵。紀念館當時沒有開放,我們就在紀念館前瞻仰,追思英雄先遣連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眼前浮現出先遣連官兵們上昆侖、頂風雪、戰嚴寒、抗高反,艱難跋涉數百公里的一幕幕情景……我們不能忘記革命勝利是無數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必須牢記烈士們的豐功偉績,繼承先烈遺志和革命傳統,為國家富強、中華騰飛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