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霞,朱近陽,范瑞
項城市中醫院,河南 周口 466200
妊娠、分娩是女性的特殊生理階段,尤其對于初產婦而言,由于無分娩經驗,產前普遍存在焦慮、緊張和恐懼情緒[1],身心承受巨大壓力。若調節不當,會導致第一產程出現異常,延長產程,影響母嬰安全。科學的護理干預可幫助產婦順產[2],現階段通常在常規干預基礎上予以骨盆運動干預。骨盆運動干預能促使胎兒入盆,同時鍛煉盆底肌肉,增加產力,但不能避免產婦負性情緒的影響[3]。有研究表明,給予音樂分娩產前培訓能夠促使初產婦在舒暢的音樂背景下放松全身,樹立分娩的信心,緩解負性情緒,從而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討初產婦孕晚期骨盆運動干預聯合音樂分娩產前培訓的效果。
1.1 對象 選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103例孕晚期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運動組(n=51)和聯合組(n=52)。納入標準:①單胎妊娠,孕38~40周足月初產婦;②不存在妊娠其他合并癥;③表達能力較好。排除標準:①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胎位異常;②出現先兆早產、胎膜早破等異常者;③生產過程中轉剖宮產者;④因個人原因未參加全程干預。本研究取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初產婦均給予常規護理干預:①醫護人員在產前了解其心理狀態,若存在焦慮等負性情緒,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緩解其緊張情緒。依據訓練計劃和患者及家屬的文化程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并茂及現身說法等不同形式進行健康教育。②產前助產士對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內容,當產婦宮縮時協助其采取舒適的體位,并通過調整呼吸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促進產婦肌肉松弛。
1.2.1 運動組 分娩前給予骨盆運動,干預至產婦分娩。具體動作:雙膝跪地,雙腿打開與肩同寬,后背挺直,大小腿呈直角,兩臂放置于雙肩下方并支撐地面,吸氣,沉腰翹臀,眼睛看向上方,保持10 s屏住呼吸,然后10 s呼氣,同時隨呼吸的起伏臀部兩側搖擺,弓腰拱背;吸氣,低頭向下看,保持10 s屏住呼吸,然后10 s呼氣,同時隨呼吸的起伏臀部兩側搖擺,弓腰拱背。
1.2.2 聯合組 在運動組的基礎上聯合音樂分娩產前培訓,干預至產婦分娩。包括:①組建音樂療法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音樂療法相關培訓。與產婦溝通,了解其喜歡的音樂風格,盡可能選擇舒緩、優美的旋律,參考曲目《維也納森林》《致愛麗絲》等,每天1次,每次30~40 min。②在醫生允許范圍內,播放舒緩音樂,引導產婦取舒適體位,在宮縮來臨時指導產婦在音樂的陪伴下專注于呼吸。在音樂結合呼吸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暗示,引導產婦深呼吸1次,叮囑產婦完全放松,通過評估宮縮情況行鼻吸氣、口呼氣,調節呼吸頻率。宮縮加快時呼氣加快,不斷給予產婦正向鼓勵,以積極的自我暗示緩和過度緊張的交感神經。產婦可在音樂療法的基礎上結合深呼吸,仔細傾聽當下環境中的聲音,通過一種全新的方式接受環境的聲音,感受思維及情緒的起伏,通過口呼氣、鼻吸氣逐步放松,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1.3.1 焦慮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進行評估[5]。共20個條目,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重。
1.3.2 疼痛 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估[6]。分值為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
1.3.3 分娩效能 采用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hildbirth Self-efficacy Inventory, CBSEI-32)[7]對產婦分娩信心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結果期望與分娩自我期望兩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產婦對分娩越有信心。
1.3.4 母嬰結局 記錄兩組產婦胎兒窘迫、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自然分娩的發生情況。胎兒窘迫:胎兒在宮內有缺氧征象;產后出血:產后24小時內,自娩后出血量超過500 mL或剖宮產術后出血超過1 000 mL。

2.1 一般情況 運動組51人,年齡22~29(25.27±2.61)歲,孕周38~40(39.21±0.11)周;聯合組52人,年齡22~29(24.74±2.57)歲,孕周38~40(39.32±0.34)周。兩組上述特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2.2 兩組整體焦慮及疼痛程度對比 分娩前,兩組SAS、VAS各維度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分娩后,兩組SAS、VAS各維度評分均下降,且聯合組低于運動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表1 分娩前后2組初產婦焦慮情況及疼痛程度對比
2.3 兩組初產婦分娩效能對比 分娩前,兩組CBSEI-32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后,兩組CBSEI-32各維度評分均上升,且聯合組高于運動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2。

表2 分娩前后2組初產婦分娩效能對比
2.4 兩組母嬰結局及分娩方式對比 兩組發生胎兒窘迫及產后出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自然分娩發生率高于運動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母嬰結局及分娩方式比較[(n)%]
產程主要受產力、產道、胎兒以及產婦的精神心理4個因素影響。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意外或異常,都不利于產程的順利進行。臨床通常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骨盆運動,鍛煉孕婦身體深層的肌肉韌帶,促使胎兒入盆,增加產力。但由于初產婦過于緊張,強烈的宮縮會加重不良情緒,這些干預措施對保證分娩安全及改善妊娠結局作用有限。
研究表明,產婦分娩后,兩組SAS、VAS各維度評分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在產婦臨產前通過骨盆運動放松肌肉,緩解部分鎮痛,通過多方位的身體擺動,使得骨盆及骼間發生性狀改變,促使部分胎位不正的胎兒能夠在母體轉動,從而順利進入產道[8]。本研究中,聯合組SAS、VAS各維度評分均低于運動組,表明骨盆運動聯合音樂分娩產前培訓可調節孕晚期初產婦負性情緒,效果優于單純的骨盆運動干預。孕晚期聆聽音樂能夠將產婦的注意力從部分宮縮的疼痛轉移至音樂旋律上,孕婦軀體化、人際敏感等不良情緒因子有明顯的緩解趨勢。其次,音樂療法能夠刺激大腦,使腦垂體分泌具有鎮痛作用的內啡肽,也可促進大腦皮層神經遞質釋放,有利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激素分泌,從而使人放松,緩解緊張狀態,消退應激反應。
此外,分娩后兩組CBSEI-32各維度評分均上升,可能的原因是骨盆運動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最大限度拉伸骨盆韌帶,使關節韌帶松弛柔軟,為胎頭旋轉提供空間支持,促進生產時的爆發力和柔韌度。分娩后聯合組CBSEI-32各維度評分高于運動組,且聯合組自然分娩發生率高于運動組,表明骨盆運動聯合音樂分娩產前培訓可提升分娩自我效能感,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不影響母嬰結局。音樂分娩產前培訓能夠促使孕婦掌握基本的分娩相關知識,提高對分娩過程的理性認知, 并在積極信念的引導下學會在孕產不同階段的應對方法。音樂療法幫助患者達到生理、心理和情緒的穩定,改善神經系統功能,調節心理和生理狀態。同時,愉快的情緒可以使產婦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增高,通過調節并控制呼吸頻率,利于宮口自然擴張,從而利于胎兒娩出,避免出現宮內窘迫等問題。另外,音樂可以興奮大腦聽覺中樞,從而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提高應激能力,達到鎮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