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莉莉

2023年8月31日,時隔六年后,首艘滿載中國游客的郵輪駛入韓國濟州島港口
互聯網上近期出現了一個經典提問:對中國游客來說,近鄰韓國,正在變成“下一個泰國”嗎?
毫不夸張地說,韓國正在使出渾身解數,吸引中國游客前來旅游。早在今年3月28日,韓國《亞洲日報》的報道稱,為提振旅游產業疫后信心,擴大內需刺激消費,韓國政府計劃擴大對中國游客的過境免簽(stopover)政策,免除申請電子旅行許可制(K-ETA)。
韓國對中國游客免簽,如今落槌定音—9月4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下稱韓文體部)發布一個名叫“關于吸引中國游客的方案”,并且主動定下小目標:力爭今年吸引200萬中國游客訪韓。
KPI定得早,討論熱度少不了。在韓國文體部發布了這個旨在吸引中國游客的方案之后,互聯網上出現了一陣關于“下一站,韓國?”的境外游討論熱潮。有網友這樣評論:日本不想去,歐美去不起,正好看見免簽的韓國,決定了,你就是下一個泰國!
這位網友提到的泰國,是最依賴中國游客的境外游目的地,甚至在某些時段來看,真的可以去掉“之一”這個后綴。如果我們看一下新冠肺炎暴發之前的2019年的數據,就會發現,當年泰國一共接待3980萬人次國際游客,其中中國游客達1098萬人次,超過總人次的1/4。同一年,在中國旅行社出境旅游組織人次排名中,泰國是排名第一位的目的地國家(地區)。
而根據泰國國家旅游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泰國接待了超過140萬人次中國游客,僅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約1/4。截至今年7月,前往普吉島的國際游客數量已達到疫情前的70%,但中國游客的恢復率僅為30%。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動搖了中國人奔赴泰國的決心,而近期在文旅領域頻頻向中國示好的韓國,又會不會趁此良機,成為中國游客眼中的“下一個泰國”呢?
這兩年的泰國旅游,正在飽受“傳聞”之苦。
先是今年初中國女游客在泰國男模店旅游被“嘎腰子”的傳聞,在中文互聯網世界里出現了“病毒式傳播”,以至于不少網友在線“談泰國色變”:“嘎腰子,也就手起刀落的那么五秒,刀子一掏,一取,眼睛一睜,一閉,你就‘腎么都沒了?!?/p>
但實際上,無論是那些去過泰國的游客、旅行社業內人士,還是泰國商戶和本地人,都對這個“飛來橫‘鍋”表示無法理解,一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在泰國,男模店生意好得排不上號,至于嘎腰子,這更是無從說起。”
謠言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刷屏,傳聞在社交媒體登頂熱搜,泰國旅游也在今年初,從過去“物美價廉服務佳”的好口碑,變為“危險,亂象,嘎腰子”的集合體。
更大的輿論危機也在隨后到來——
伴隨著《孤注一擲》等根據詐騙案件改變的電影在國內上映,也隨著“緬北電信詐騙”開始搶占公眾輿論熱榜,不知從何時起,泰國這個度假勝地,被輿論塑造成了一個等同于緬北、金三角的“罪惡中轉之地”,有業內人士透露,在緬北詐騙案頻頻在新聞推送里出現,泰國的旅游業也被動地卷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連帶效應”中。
“很多報了去泰國旅行團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選擇主動退團,因為怕在國外出意外。我們好言勸說泰國和媒體上的各種新聞和傳聞無關,但他們普遍的回復是:我們知道,但我們就是還會擔心,所以干脆不去了,安全第一?!蹦巢辉妇呙穆糜螛I從業者這樣說。而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談論泰國“嘎腰子”“詐騙案”的話題,似乎成了自媒體博主的“流量密碼”。

2023年2月13日,泰國普吉島,游客們在邁考海灘上拍照打卡

電影《孤注一擲》劇照
泰國旅游也在今年初,從過去“物美價廉服務佳”的好口碑,變為“危險,亂象,嘎腰子”的集合體。
離譜傳聞頻出,也讓泰國的旅游部門坐不住了。
泰國國家旅游局就透露,自中國團體旅游陸續恢復以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游客數量累計達50萬人,高于早前30萬人的目標。但在剛過去的4月份,中國部分包機航班被取消,中國游客總體人數低于預期。
泰國當局甚至一度通過官方辟謠的方式,希望停止對泰國旅游妖魔化的謠言傳播。今年3月,泰國總理府第一發言人阿努查對外表示:“中泰網絡近期出現的假新聞,對泰國旅業、投資及其他相關領域造成的危害較大。關于‘游客抵達泰國后遭囚禁、轉移、販運或陷入其他危險情況的網絡文案并沒有在泰國發生,泰國的安全環境仍然處于世界認可的正常等級,無任何預警,無任何警告。”而泰國國家旅游局隨后的微博只有六個字:謠言止于智者。
正當中國游客面對泰國踟躕不前時,韓國出手了。
根據韓國文體部發布的“關于吸引中國游客的方案”,韓國政府將在華加大韓國游營銷力度,免除赴韓電子簽證手續費,簡化購物退稅流程,擴大免簽入境對象,并對中國、菲律賓、越南等國游客實施過境免簽政策。業內人士分析,過境免簽與中轉停留不同,允許旅客在過境國進行多日停留,能起到拉動住宿、餐飲等消費的效果。
如果我們回看一下近10年中韓的旅游交流,或許會發現,2016年是訪韓的中國游客最多的一年,當年中國游客達到了806.8萬人,占比接近為其他訪韓外國游客總數的一半。2017年受“薩德”影響,這個數字滑落到了416.9萬人次。2018年和2019年,赴韓旅游的中國人數量開始持續走高,分別為479萬和600萬人次。
等到新冠疫情的暴發,這個數字又大幅下降到了2020年的68.6萬人次。2021年和2022年,赴韓中國游客分別只有17萬人次和22.7萬人次。根據韓國旅游發展局8月10日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訪韓的中國游客為54.6萬人次,同比增長626.7%。
而根據韓國《亞洲日報》近日的報道,韓國今年上半年旅游收支逆差達46.5億美元,中國對韓國開放團隊游后,韓國旅游業界正熱切期盼中國游客回歸。

2023年8月27日,韓國首爾,明洞商業街的貨幣兌換點

2023年8月27日,韓國江原,游客們騎著高空自行車橫穿海面
專門發文強調中國游客的重要性,更在韓國旅游業歷史上是首次出現。
如果細看一下這份定位清晰、目標客群明確的“關于吸引中國游客的方案”,我們就會發現,韓國為了重振旅游業,已經開始“放大招”了,而韓國政府祭出的,是相比于泰國旅游業而言,異常清晰而又特色分明的“三大撒手锏”:
第一招,是專門發文表明對中國游客的親切態度。今年是總統尹錫悅政府提出的“觀光振興五年計劃”的第一年,韓國政府希望通過今后五年努力,吸引3000萬名外國游客,實現300億美元的創收目標。
而專門發文強調中國游客的重要性,更在韓國旅游業歷史上是首次出現。從宏觀的角度上看,這次方案的具體實施,體現在即將增加對華航空班次、縮減簽證辦理流程,甚至直接期盼在不久的將來,能徹底實現免簽。
韓國旅游部門祭出的第二招,是韓國民間的積極配合。
與官方發文鼓勵相比,和民間旅游業關聯緊密的企業、店鋪,正在為即將到來的中國游客提前造勢:首爾明洞化妝品店貼上了“招聘擅長中文和韓語員工”的招聘啟事、度假區的酒店新設可用中文點餐的系統、專門設置為打卡的首爾市內網紅點、大學街等將安放中文標識牌……
而區別于泰國主打休閑風、度假風和異域風情的定位不同,韓國方面此次祭出的第三招是:文化。由于地理、習俗和傳統文化等較為接近,日本和韓國游一直呈現同質性競爭的態度。而由于日本在核污水事件影響下,旅游市場的前景未定,韓國游有機會填補日本市場的空缺。
而更重要的是,韓國是一個主打流行文化的國家,20年前的韓劇帶來的“重訪經典韓劇拍攝地”的一波旅行熱。近年來備受歐美市場青睞的韓國電影則讓不少影迷有了前往打卡拍照的沖動。韓國男團女團的出道組合及其背后的娛樂公司,如SM公司,以公司所在地為據點,以周邊、博物館為衍生游覽地,打造了一個以偶像文化為內核的潮流酷游產業鏈。伴隨著頂級體育明星,比如孫興慜在歐美體育界地位的崛起、優質形象的奠定,不少Z世代球迷甚至自制出一條“Sonny(孫興慜)成長打卡路線圖”,把孫興慜成長的春川市作為“朝圣”的唯一目的地,私人訂制出了一次以興趣愛好為主線的奇特旅行。
但如今的中國游客還會買賬嗎?這還要打一個問號。
責任編輯何任遠 hr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