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歌曲《桃花紅杏花白》中感受愛情中的積極心理體驗,啟發(fā)人們學會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兩性相處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情。
體驗愛情中的“福流”
我在接待親密關系的心理咨詢時,常聽來訪者抱怨另一半的種種不好,于是便會詢問他們:“您覺得自己的另一半有哪些優(yōu)點?”他們似乎已經(jīng)很久沒有思考過這個重要問題,或者從未這樣思考過。當他們開始認真思考上述問題再回到生活中時,夫妻關系便也開始改善了。
這不禁引發(fā)我深思,要如何引導人們在愛情中產生積極心理體驗的能力。我在山西左權縣一種非常好聽的漢族民歌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智慧,這便是開花調。
開花調的特色是歌詞以“花”為中心,有大自然中真實的花,也有象征意義的花,什么都可以“開花”,石頭可以“開花”,笤帚可以“開花”,門可以“開花”,鍋可以“開花”,月亮可以“開花”……一切在歌者心中都可以開出花來,令人聯(lián)想到一個成語—心花怒放。開花調具有很強的即興性,人們心中有所感悟時,隨口便可編唱出一曲來,體現(xiàn)出濃烈的積極心理體驗。
我們先來欣賞一曲開花調的經(jīng)典之作《桃花紅杏花白》。這首歌有多個版本的歌詞,以下是民俗歌唱家石占明演唱的版本。
《桃花紅杏花白》
嗨 啊格呀呀呆
啊格呀呀呆
桃花來你就紅來
杏花來你就白
爬山越嶺俺尋你來呀
啊格呀呀呆
玻璃來你就開花
里呀嘛里外明
遠遠就照見俺圪蛋親呀
啊格呀呀呆
鍋熬你這涔涔
下不上你這米
不想旁人光想你呀
啊格呀呀呆
山丹丹你這開花
滿坡坡你就紅
一村里挑下你一人
啊格呀呀呆
梧桐樹你這開花
招呀嘛招鳳凰
俺跟妹妹你結成了雙呀
啊格呀呀呆
俺跟妹妹你結成了雙呀
啊格呀呀呆
我們看到歌詞中有一種精彩的隱喻式“開花”:“玻璃來你就開花,里呀嘛里外明”,仿佛能夠看到一個小伙子透過窗戶玻璃看到心上人,在那一瞬間涌動起的愛戀之情。這種“開花”的象征,其內涵是對愛情最美好的預期,那一瞬間感受到的都是心上人無與倫比的美好。
這美好的預期就是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帶來的。人們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往往呈現(xiàn)在一個連續(xù)體上,一端是以最樂觀的眼光看待生活的人,另一端是以最悲觀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如果說最樂觀的一端是“開花”,那么最悲觀的一端便是“雨打風吹去”,我們在態(tài)度上如何選擇,對于事情的結果有極大影響。
開花調中“開花”隱喻的就是積極情感,當我們把這其中的樂觀態(tài)度與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就發(fā)現(xiàn)可以開發(fā)一條路徑,讓人們學會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兩性相處過程中發(fā)生的事情。這條路徑便是:樂觀→樹立積極目標→充分投入→沉浸→福流。
首先是建立起樂觀的態(tài)度。樂觀會讓人們樹立起具有價值感的目標,并為之投入和奮斗。抱有一份樂觀,便會在愛情中樹立起積極的目標,并為實現(xiàn)目標而充分地投入真摯的感情。投入才能體驗其中的美好,積極地去做利于親密關系發(fā)展的事情,解決親密關系中所遇到的問題。這一過程,就會產生沉浸式的積極心理體驗,達到“福流”狀態(tài)。
積極心理學研究認為,福流是在人們全身心投入到某項活動時的一種體驗。要想產生這種沉浸式的積極心理體驗,所做的事情必須是我們發(fā)自內心喜歡的,并具有挑戰(zhàn)性,我們必須發(fā)揮最佳水平才能完成。
經(jīng)營愛情和婚姻的過程中,需要引發(fā)積極的心理體驗,使伴侶雙方充分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就感。我們需要付出時間、感情、精力等,來維護愛情中的親密、激情和承諾水平。因此,想要完成這樣一個大工程,在前期就需要有一份樂觀的態(tài)度,愿意把自己交出來,充分發(fā)揮多種心理能力去積極建構這項幸福工程。把這項工程建設好,我們便會持續(xù)地在婚姻和愛情里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
心理學家米哈利·奇克森特米哈伊把人們在全身心投入去完成一件艱難而有價值、意義的事情并獲得成功時產生的無與倫比的快樂體驗稱為“最佳體驗”。當斯滕伯格愛情三元素“親密、激情、承諾”同步達到一種很高水平的狀態(tài),我們便可以體驗到“福流”,這便是愛情中的巔峰體驗。愛情中的“福流”通常會在具體行為的沉浸體驗中到達,包括相互之間親密、坦誠的交流,充分地對彼此進行理解、關心和支持,一起迎戰(zhàn)生活中的難題,一起度過撫養(yǎng)孩子時的快樂忘我時光,進行愉悅的夫妻生活等。
樂觀從哪里來
積極的心理體驗,多源自于自身樂觀的態(tài)度,并對生活積極地進行參與式建構。研究表明,持有樂觀態(tài)度的人比持有悲觀態(tài)度的人能夠取得更多成就,愛情和婚姻也是如此。那么,樂觀從哪里來呢?樂觀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從人類不斷發(fā)展的文化中來。樂觀其實也是我們的集體無意識中的文化,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必然產物。沒有人是絕對悲觀的,我們的人格里都存在樂觀。我們需要把這份樂觀開發(fā)出來。
當人們能夠跳出過去的經(jīng)驗,用心地去感受和對方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就會從中發(fā)現(xiàn)很多美好,也能夠積極地看待對方一些不夠完善的方面,進行接納、理解和包容,共同建構幸福的生活。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便會產生豐富的愛情積極心理體驗。
消極的心理體驗,多源自于自身悲觀的態(tài)度,以及在愛情里并沒有真正投入。如有的人曾經(jīng)歷過一些傷痛,自身安全感不夠。如果不能及時放下過去,仍然帶著過去的眼光經(jīng)歷新的愛情,那么在感受外在事件對自己的影響時,就很容易解讀為一種創(chuàng)傷、危險,陷入創(chuàng)傷體驗的思維黑洞。他不由自主地擔心自己會受傷,遇到各種危險,看不到自身幸福的其他線索,遇到問題也找不到新的解決方式,沒有力量去建構一份幸福生活。我們自身往往難以覺察到這些思維黑洞,會覺得自己很無辜,感嘆“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如果沒有學習心理學或者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許多人無法做到自我覺察。
我們要承認,有些事件確實會造成創(chuàng)傷,會令人們產生強烈的創(chuàng)傷體驗,例如失去親人,失去愛情。當這些創(chuàng)傷經(jīng)過積極的轉換、升華它存在和發(fā)生的意義之后,人們依然會擁有面對生活的能力。還有些事情不是必然會產生創(chuàng)傷或危機,比如男友今天沒給自己打電話,剛剛和女友吵架了,我們要看體驗的人是否把其解讀為創(chuàng)傷或危機。如果解讀為對方需要自己的關心,解讀為機會,解讀為幸福,便會產生完全不同的體驗。有的人持有一種“防御性悲觀主義”,是為了應對某些事件,而對事件先做出沮喪預期,做最壞的打算。這是一種防御策略,并且不是對所有人都有用。
因此,我們還是提倡在愛情中開發(fā)自身的樂觀能力,把自己和對方視為值得珍視的生命個體,看見彼此生命的美好、價值和意義,給予彼此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全身心投入,建構幸福的愛情和婚姻,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一樹一樹的花開。
韋志中
資深心理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服務24年,出版心理學著作48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