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奇峰
(潛山市王河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安徽潛山 246313)
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地方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1]。為全面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安徽省潛山市農業農村局把開展常態化風險監測作為促進農業產業健康發展和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把控風險隱患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由于農業生產存在點多、面廣、分散、生產不穩定等特征,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機制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
潛山地處安徽西南部、大別山東南麓、長江下游北岸、沿江平原與皖西山區接壤地帶,市域總面積1 688 km2,呈“七山一水兩分田”地貌特征,轄16 個鄉鎮、183 個村居,總人口58.6 萬人左右。全市現有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公司1 000余家。種植作物山區以茶葉、生姜、桑葉為主,圩畈區以水稻、栝樓為主。畜牧養殖主要為豬、牛、羊,水產養殖品種有魚、蛙、蝦、黃鱔等。
1.2.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潛山市農業農村局每年年初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有關規定,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方案,確定專職人員,明確各自工作責任,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1.2.2精心組織,確保監測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承擔監測任務的單位及上級部門加強對檢測機構的監督,確保風險監測質量[2]。承擔風險監測任務的單位要嚴格遵守規定,科學、公正地做好抽樣和檢測工作。既要根據潛山市實際確定監測品種和指標,又要改進抽樣方式,落實和完善隨機抽樣,提高抽檢主體覆蓋面,避免出現少數企業反復抽檢、多數主體未抽檢的情況,確保檢測的科學性。同時,要做到快速抽樣、隨機抽樣、快速檢測,確保監測時效性。及時將不合格樣品信息反饋至市農業農村局,并做好風險防控和預警。加強單位間協作,會同相關單位跟進開展禁用藥物和非法添加物監督抽查,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提高檢打聯動效率和依法處罰的時效性,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1.2.3不斷細化、優化風險監測方案為充分發揮風險監測的風險預判能力,市農業農村局對風險監測方案中的監測地點和范圍、時間安排、監測品種和數量、抽樣要求、監測項目和依據、監測報告編制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2022 年潛山市根據以往經驗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要。改進和完善后的風險監測方案體現“5 個突出”:一是突出隨機性;二是突出普遍性,加大對產地小農戶的抽樣力度;三是突出溯源性;四是突出合理性,樣品抽取圍繞重點品種,圍繞產量大、問題多的品種,圍繞“三品一標”認證企業和承諾達標合格證實施主體的后期監管開展抽檢;五是突出時效性。在監測項目的選擇上,依據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項目清單結合潛山市往年的例行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并增加了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滅蠅胺、腐霉利和吡唑醚菌酯等易超標常規農藥的監測。
1.2.4動態更新農產品生產主體抽樣名錄潛山市農業農村局通過與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對接,取得全市所有注冊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名錄,通過各鄉鎮監管站實地摸排、篩選和補充,按果蔬、畜禽、水產、茶葉、水稻和栝樓籽六大類分別建立抽樣名錄,并根據實際生產情況保持動態更新。2022 年,潛山市抽樣名錄共納入709 家生產體。
1.2.5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隊伍建設潛山市提前布局,完善縣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和設備,不斷加強質量體系管理和提升檢測技術水平。潛山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市農檢中心)于2018 年底通過“雙認證”,目前全市16個鄉鎮監管站都建有快檢室,其中農殘快檢系統8臺(套),農殘、畜牧二合一系統3 臺(套),農殘、畜牧、水產三合一系統5 臺(套)。市農業農村局充分依托市農檢中心的技術優勢,合理安排風險監測任務承擔單位。快速檢測任務由市農檢中心和16 個鄉鎮快檢站承擔,檢測結果實時上傳至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平臺,市農檢中心對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種植業產品中蔬菜、水果定量檢測任務由市農檢中心承擔,其他種植業產品以及畜禽和水產品定量檢測任務由潛山市農業農村局公開招標確定,市農檢中心負責監測結果匯總和總結報告的報送工作。監測過程中,市農檢中心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通過科學制定抽樣方案、規范抽樣過程、控制檢測質量(如通過添加盲樣、平行樣或留樣委托其他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等)保證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真實性,通過數據匯總分析發現風險并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
1.2.6完善風險監測機制快速監測日常化開展,突出時效性;定量監測定期開展,突出精準性;例行監測工作按計劃開展,突出普遍性和隨機性;針對高風險品種或監管需要開展專項監測進行補充,突出目標性和選擇性[3]。2020—2022 年,潛山市共開展風險監測快速監測樣品212 263 批次,合格率99.95%;定量監測樣品2 021批次,合格率99.36%,其中例行監測樣品1 903批次,專項監測樣品118批次。通過綜合運用快速檢測手段、例行監測和專項監測數據匯總分析,根據省市風險清單結合潛山市監測數據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清單。2021 年市農檢中心依據風險監測結果,通過科學分析制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項目清單》[4]包含種植業產品風險項目18 種,畜禽產品風險項目14 種,水產品風險項目11種。2022年結合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動態調整風險項目清單,將農業農村部重點治理的11個品種作為重點品種,其中種植業產品中“三棵菜”的風險項目增加到42 種,畜禽產品中雞蛋、烏雞、肉牛、肉羊的風險項目增加到16 種,水產品中大口黑鱸、烏鱧、鳊魚、大黃魚的風險項目調整為9 種。風險監測機制的完善,風險清單的建立和動態調整,為潛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2.7把風險監測工作同農業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為更科學、高效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潛山市擴大風險監測的品種范圍,除了水果、蔬菜、食用菌和稻谷種植業產品以及一般畜禽產品和養殖水產品外,還將茶葉、栝樓籽、鴿子、小龍蝦等特色農產品納入風險監測范圍,促進潛山市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擴大市場競爭力。2022 年,通過開展風險監測,結合服務平臺以及各種展銷會、推介會等,為潛山市近2 萬t優質特色農產品提供產地準出服務,增加產值約5 000萬元。
潛山市農業生產主體具有數量多、規模小、布局散、生產不穩定等特點,農產品生產受氣候、市場行情、勞動力等因素的影響大,有的生產主體只進行季節性生產或因效益不好而改行等,導致風險監測抽樣計劃難以如數完成。2022年,受夏秋季長時間干旱等影響,市內部分主要蔬菜基地夏秋蔬菜幾近絕收,樣品數量無法滿足省級風險監測要求,抽樣時部分樣本只能通過批發市場或農貿市場補齊。
2.2.1快速檢測方面目前,潛山市各快檢站主要通過酶抑制法開展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酶抑制法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前期投入少、檢測快等特點,但在實際農藥殘留檢測中有明顯不足之處:一是可檢測農藥種類少,主要用于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其他農藥檢測不敏感;二是檢測結果不夠準確,易出現假陽性。例如,在對芹菜、韭菜等樣品檢測時通常會受到較強的干擾從而造成檢測結果出現假陽性。2021 年農業農村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中,鼓勵對“三棵菜”中克百威、三唑磷等禁限用農藥,腐霉利、滅蠅胺等易超標的常規農藥殘留開展針對性快速檢測,受資金、儀器設備和檢測能力的限制,目前潛山市距離這一要求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2.2定量檢測方面目前,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大型檢測設備僅有1 臺氣相色譜儀(帶FPD 和ECD 檢測器)和1 臺液相色譜儀(帶紫光檢測器),已認證品種和參數只包含蔬菜和水果品種的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等共35 種農藥。受檢測儀器設備和認證參數的限制,除蔬菜和水果外其他農產品定量檢測全部通過招標由第三方完成,而且水果和蔬菜通過NY/T 761—2008方法得出的農藥殘留結果需經過更換儀器部件反復驗證。另外,通過液相色譜儀檢測的5 個參數涉及3 種檢測方法,前處理和上機操作持續時間長,導致檢測結果時效性不能滿足風險監測和日常監管的需要。
近年來,潛山市開展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風險監測的判定依據主要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該標準覆蓋了13 大類農產品的10 092 項農藥殘留限量。2023 年5 月11 日正式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2,4-滴丁酸鈉鹽等112 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1—2022)增補了112 種農藥共290 項最大殘留限量,但在實際應用中,部分種植業產品特別是果蔬產品,常見監測參數沒有對應的限量標準,導致檢測結果無法判定。例如,莖用萵苣(萵筍),目前最新版本的GB 2763—2021 標準中吡蟲啉、阿維菌素、多菌靈、吡唑醚菌酯等常見農藥,都沒有規定在莖用萵苣上的最大殘留限量值,需進一步完善。
通過和市場監管等部門對接,及時掌握新注冊農業生產主體信息;通過農業主管部門內部機構如種植業服務中心、農村合作經濟指導科以及各鄉鎮監管站的信息共享機制準確掌握抽樣名錄中生產主體的種植養殖品種、生產季節、生產規模、上市日期等關鍵信息;結合農技推廣“包村聯戶”工作,及時收集、匯總服務對象的主要農事信息;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工程的實施力度,督促指導生產經營主體入駐省或國家追溯管理平臺,及時上傳生產信息;按照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督促生產主體建立并完善農產品生產記錄檔案;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建設,鄉鎮監管站嚴格按照《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日常巡查工作規范》開展日常巡查[5],在生產季節加大巡查頻率,及時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錄入農產品質量檢查信息;并充分調動村級協管員的工作積極性,隨時掌握生產主體農產品上市情況,以便風險監測抽樣工作順利開展;實踐中根據本地生產實際情況和市場規律動態調整風險監測方案,力求客觀實用、科學高效。
充分利用安徽省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和省財政農業高質量發展“兩強一增”等項目支持,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更新添置質譜儀等檢測儀器設備,通過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等技術手段擴項認證檢測范圍和檢測參數,增加檢測技術人員,力爭3年內認證參數達到50 種以上且包含目前潛山市蔬菜和水果中常見農藥種類,定量檢測能力達到600 批次/年。鄉鎮快檢站快檢儀器升級換代,實現農藥殘留速測提質擴面,推廣應用價值高的常規農藥快檢技術,擴大快檢范圍,如推廣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檢測啶蟲脒、吡蟲啉等常規農藥。完善檢驗檢測業務技術培訓機制,保障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有處檢、檢得出。市農檢中心質量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檢測技術人員和鄉鎮快檢員每年按計劃接受相關系統培訓,切實提高檢測技術力量,打造高質量檢測隊伍。
加強和上級農業質檢機構的合作溝通,邀請省部級農業質檢專家給予指導。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等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和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合肥)的指導,潛山市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檢測能力快速提升。今后還需要加強聯系,及時獲取最新技術標準,擴大風險監測品類判定范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為更全面、準確地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實現有效監管提供技術支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