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新杰
(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G213 策克至磨憨公路樂都至化隆段公路工程,設計斜溝5號特大橋橋梁全長1 380 m,主橋下部結構采用80∶1 變截面薄壁空心墩,最大墩高為91 m;上部結構采用兩聯43 m+5×80 m+43 m 連續剛構,左右幅各12 個T 構。最小平曲線半徑400 m,最大縱坡3.9%,連續超高橫坡4%。 左幅位于加寬段范圍,頂板寬度由12.18 m 變化至13.368 m;右幅箱梁頂板等寬12 m。
橋址區地形條件復雜,位于兩山一溝間,地形起伏較大,溝壑發育,通過螺旋曲線展現。 同時,項目區域屬內陸高寒氣候區,冰凍期長,日照溫差較大,多風少雨、干燥寒冷,工點海拔達到3 000 m,每年有效施工期僅為6 個月。
小曲線半徑連續剛構施工在懸臂澆筑階段, 兩懸臂端存在向曲線內側產生扭曲變形的影響,施工線形控制難度大,加上日照溫差、風速變化的影響,對現場測量精度要求更高。
1)由于作業面最大高度達到96 m,0#塊施工作業平臺搭設屬于高空作業,吊裝工序多,施工安全風險高。
2)連續剛構超高橫坡為4%,為達到掛籃行走穩定性的要求,需根據掛籃兩片主桁設計中心間距對橫坡進行調整,保證掛籃行走時兩側主桁處于同一標高,確保行走穩定。
3)加寬段的連續剛構受橋面橫坡及寬度影響,為達到翼緣板端部最小厚度要求,需對翼緣板寬度和底部線形進行調整。
4)橋址區日照溫差大,常年多風,溫度和風速對結構位移和現場測量精度影響較大。
5)多跨連續剛構橋每聯需分4 次合龍,施工工藝復雜,占用時間較長。
由于受現場作業高度影響, 承臺頂至墩頂0#塊高度達到91 m,現場施工承重平臺只能選擇托架進行。 由于在91 m 高空中作業,施工平臺很難搭建,所以,要求托架的拼裝工藝不能過于煩瑣,應避免較多的組合或拼組工序。
1)托架按照組裝形式分為焊接式和裝配式,目前采用最多的形式是裝配式托架。 裝配式托架由預埋件、鋼牛腿、三角托架、卸落裝置、承重分配梁和作業平臺組成。 為方便拼裝,簡化高空作業工序,確定受力三角托架為整體式,由型鋼直接在地面上采用銷軸拼裝組合而成, 這樣可以避免在高空中過多地拼組桿件,可一次性進行吊裝。
2)托架與墩身預埋牛腿為銷軸連接,連接操作方便,避免了傳統的焊接連接工藝需要在高空中耗費大量的作業時間,降低安全風險和作業人員的工作強度。
3)卸落裝置采用卸落鋼塊,卸落塊由4 組上、下、左、右墊塊組成, 通過左、 右墊塊內設的高強精軋螺紋鋼進行高度調節,調節操作方便,同時,卸落鋼塊可根據0#塊底板橫坡進行坡度設置,與承重分配梁間貼合緊密,安全性更高。
4)承重分配梁可以采用掛籃前下橫梁和后下橫梁的型鋼,在0#塊施工完成后可轉至掛籃施工。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節省工程成本,而且便于掛籃拼裝,減少了吊裝次數[1]。
1)連續剛構頂面橫坡為4%,為保證掛籃行走穩定性要求,可采取調整下墊梁和支座高度, 以保證掛籃行走時兩側主桁處于同一標高。 如果只在采取墊梁上進行標高調整,可能會由于軌道錨固精軋螺紋鋼外伸長度較大,存在軌道失穩的風險;如果只在支座上進行標高調整, 掛籃行走時會存在支座脫軌的風險。
2)掛籃兩片主桁設計中心間距為6.25 m,按照4%橫坡計算,兩側軌道高差為25 cm。軌道墊梁一側采用雙20b 槽鋼,一側采用雙32b 槽鋼,墊梁頂面及底面采用10 mm 加勁板組焊,實現單側調整高度為14 cm。單側前后支座與主桁節點箱間增設高度11 cm 剛性調節塊, 與支座節點箱間通過連接鋼板螺栓連接。
3)在保證掛籃下部操作空間和掛籃整體穩定性的要求下,采用低吊點菱形掛籃,即可將菱形掛籃主桁前上橫梁位置降低,在保證作業空間的條件下,降低了前吊點,縮短了前吊桿長度, 這樣由吊桿變形引起的質量影響就小, 同時重心降低,行走穩定性更高[2]。
1)左幅位于加寬段范圍,箱梁頂板寬度由12.18 m 漸變至13.368 m,頂板寬度漸變由箱梁中心線兩側翼緣板對稱等寬調整。 曲線段橋面變寬連續剛構橋受橋面橫坡及頂面寬度的影響,為保證翼緣板端部最小厚度要求,翼緣板底部線形發生改變,模板轉動1.95°,翼緣板下降54 mm。
2)考慮到模板的通用周轉性,模板頂板寬度均按照左幅最大寬度制作,且在模板加工時設置可調節翼緣板端頭板,以及在翼緣板底部設置調節絲桿, 保證翼緣板線形及斷面尺寸可調節,滿足設計要求。
3)翼緣板底部面板采用整體加工,在翼緣板漸變處模板邊部鋼帶加工成25°三角豁口,用于適用調整翼緣板底部高度調整。
4)模板外部橫橋向主背肋在翼緣板高度調整處間斷設置。 翼緣板底部主背肋與模板外側桁架水平桿間應通過3 個調節絲桿連接,背肋和桁架上焊接的耳板通過鋼銷連接,方便安裝拆除。
5)在進行翼緣板底部標高調整時,應拆除翼緣板下部內側2 個調節絲桿,只保留外部調節絲桿,旋轉調節絲桿,調整翼緣板底部標高。
1)連續剛構位于半徑為400 m 圓曲線上,施工中采用以直代曲的方式。 為保證掛籃行走至設計軸線位置,軌道采用分段設計,使同一條軌道的前后段形成一定的夾角,然后再采用軌道連接器連接,掛籃行走時,利用軌道與支座間的間隙實現掛籃的整體轉彎。
2)行走采用兩個千斤頂進行頂拉施工。 先同步頂推掛籃左右兩片主桁,使掛籃整體前移至2 個軌道接頭的位置處,再采用內、外弧側不同步行走的方法來實現掛籃的整體轉彎,即外弧側掛籃行走快于內弧側掛籃行走, 以達到掛籃在軌道上適應軌道的夾角,完成掛籃的整體轉彎。
對于小曲線半徑連續剛構橋, 除了考慮懸臂端在結構自重、預應力、施工荷載引起的線形變化外,還需考慮受結構受曲線結構的影響,懸臂澆筑階段有向曲線內側發生轉的可能,造成線形發生變化。
為使合龍后的線形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應對各懸臂澆筑節段的撓度和軸線進行監測, 同時對不同時段溫差變化對結構變形的影響進行量測,獲取結構變形影響的變化規律,在施工過程中及時進行修正和調整有關參數, 為下節模板安裝提供數據預報,從而實現線形控制。
在開展連續剛構橋施工中的線性控制工作時,應結合橋梁工程項目實況,測定線形控制相關參數,計算連續剛構橋梁施工預偏度。(1)通過掛籃荷載試驗,測定施工過程中掛籃變形值。(2)測定掛籃自重、施工設備等施工過程中的臨時荷載,以及混凝土彈性模量、重度等結構參數,為建模仿真分析提供數據。(3)分別測定施工中橋梁的混凝土收縮徐變以及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然后按照掌握的所有參數進行分析,計算預偏度[3]。
監測過程劃分為混凝土澆筑前、混凝土澆筑后、預應力張拉后、掛籃行走后4 個階段進行監測,以此確定掛籃變形、預應力、施工荷載等對結構線形的影響。
在監測過程中, 日照溫差和混凝土收縮徐變造成的影響是相互疊加的, 因此, 監測分為同日按一定時間間隔連續監測,以及連續對每日的固定時間點進行監測,以此分析溫差對測量儀器精度的影響、 日照溫差產生的疲勞變形和混凝土收縮徐變變形。
1)通過對固定點一日不同時段的連續監測,獲取位移量顯著增大的溫度場和風力場, 施工測量盡可能避免在該時段進行。 通過對時間、溫度場、風力場監測數據及測量數據對比,發現早晨無論是風力和溫度都變化較小,相對穩定,對于掛籃的校核、測量精度的影響都是最小;中午和下午溫度變化快,風速較高且強風次數多, 對于掛籃的固定和測量精度的影響較大,因此,選擇溫度變化速率較小、3 級風以下的時段監測,線形控制精度能大幅提升。
2)通過連續對每日的固定時間點進行監測,可以獲取在一定時間內受混凝土收縮徐變、梁段自重、預應力和溫度變化影響產生的線形變化規律。 在實際對每梁段平面位置的監測中,可以發現箱梁受混凝土徐變、自重和風力溫度的影響,會使梁體向曲線內側產生一定的偏移,最大偏移量為1 cm。通過整體對掛籃中心向橋梁外側預偏移1 cm, 確保橋梁的軸向偏位均在規范允許范圍之內[4]。
合龍施工是連續剛構體系轉換的重要環節, 它對保證成橋質量至關重要。 合龍前,將兩懸臂端臨時連接,保持相對固定, 以防止合龍混凝土在早期因為梁體混凝土的熱脹冷縮開裂。 多跨連續剛構按照設計的合龍順序為:先邊跨→次邊跨→解除連續梁墩頂臨時固結,完成體系轉換→次中跨(施加頂推力)→中跨(施加頂推力),形成連續剛構。
合龍施工工序復雜,需要在不同階段穿插其他施工作業。完成體系轉換時,臨時固結墩可以采用繩鋸切割,切割面應平順,對結構擾動小,且施工速度較快。
頂推力施加的作用點為腹板與頂、底板的交接位置,由于頂推力施加位置的限制,合龍段鋼筋無法進行綁扎,可以采用調整頂推力施加位置,在頂、底板焊接型鋼反力架,采用此種方式時可以同步進行鋼筋綁扎。 頂推力施工時,應采用智能千斤頂同步施加,確保均衡、對稱。
本文對小曲線半徑連續剛構施工技術開展研究。 在工程案例中通過采取裝配式托架, 降低了作業強度, 提高了安全性;通過在掛籃主桁架下部增設調節塊的方式調整橋面4%橫坡,提高了掛籃使用的穩定性;軌道采用分段設計,鋪設時使同一條軌道的前后段形成一定的夾角,采用內、外弧側不同步行走的方法來實現掛籃的整體轉彎, 確保了掛籃行走至既定位置;通過對連續剛構懸臂澆筑自由端在日照溫差、風速作用下的變形和位移研究,掌握了連續剛構橋的變形規律,從而實現了連續剛構施工平面線形及撓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