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光文 殷紅梅 陳小虎 邊仕英

摘? 要:該文從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現狀出發,從創新創業教育知識的精準性,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力方向,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和創新創業理念與時代需求方面,深入分析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以西昌學院為例進行論述,提出圍繞“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鄉村振興”為重心,從“明確培養要素、優化培養結構、健全培養機制、營造雙創環境、提升價值引領”五個維度,按照大學四年逐年遞進的“雙心五維四階”模式,在學校進行實踐應用,取得較好的育人成效,可為新時代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平臺建設;“雙心五維四階”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8-0075-05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accurac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nowledge, the dire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Taking Xich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focusing on "student centered"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defining the training elements,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value leadership", according to the "double hearts, five dimensions, and four steps" model that has been progressive year by year in the university, it has been applied in practice in the university, and has achieved good educational results,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platform construction; "double heart, five dimensions and four levels"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9個方面的意見,成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行動指南。創新創業教育適應了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要求,更是當前鄉村振興背景下,欠發達地區高校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欠發達地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起步較晚,無論是教學條件,還是創新創業設施都相對比較落后。在經費、設施、人才等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采用“漫灌”式的教育,成效不顯著,精準化程度不高。長期以來,欠發達地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民族特色的彰顯和挖掘、融合專業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教育資源配置的效度等方面的建設仍待強化。欠發達地區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社會資源,決定著欠發達地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特殊性,也是構建欠發達地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生態體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以西昌學院為例進行論述,以探索更為高效的精準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 研究背景
(一)? 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
1? 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的李亞員從替代論、整體論、綜合論和融合論的發展歷程解析,提出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根本指向的全面的教育改革創新。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內涵是: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等創新創業素質為核心的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是旨在全面改革傳統教育教學、切實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
2? 創新創業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中南大學的鄭石明探索了運用大數據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途徑;貴州師范大學的任勝洪分析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演進邏輯;東北師范大學的王占仁從中國創業教育的歷史發端開始,研究了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興起、演進歷程與發展趨勢。
3? 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張秀峰以北京市31所高校為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華南師范大學的王庚以“新常態”的視角,分析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南大學的高文兵就眾創背景下的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研究。廈門大學的王洪才分析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核心、難點、突破點。
4? 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與路徑
中國地質大學的王焰新闡述了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科研項目孵化模式、“政產學研金介用”合作模式、專業實踐模式和綜合模式四種模式;清華大學的馬永斌通過引入“大學-政府-企業”生態網模式的理論體系,提出全面運用生態網模式解決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的具體思路;同濟大學的許濤從“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設的本質和內涵出發,借鑒歐美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從界定“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設中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方式及其重要性,提出應把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作為人工智能時代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標準和尺度,以培養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創新創業者、企業家或商業領袖等人才。
5? 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與生態
清華大學的李雙壽在分析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基礎上,針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三位一體、“三創”融合的高校創新創業訓練體系構建理念。黑龍江科技大學的高志剛在分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創新創業“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構想,并闡述了體系運行的保障措施。陜西科技大學的尹翔在理解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內涵的基礎上,就如何針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準確定位、更新育人觀念、構建完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闡述。
6? 民族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已有的關于民族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從現狀、困境、路徑上進行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的郭捷、楊立成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探討欠發達地區創新創業教育的3個可能路徑;蘭州商學院的張愛琴從西部少數欠發達地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狀況出發,探討了西部少數欠發達地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路徑選擇;青海民族大學的李琦以工科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目前青藏地區民族高校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少數民族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議。
(二)? 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專創融合開展成效不高
創新創業是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是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提高人才活力,促進社會就業的重要內容。高校要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在專業教育中尋求創新,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展現專業,二者不能割裂開來[1]。目前,西昌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偏重傳統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缺乏學科交叉、專業融合教育,特別是針對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和經濟特色發展緊缺專業人才所必須的專業知識教育少,精準性不高。例如,農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以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生產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在產品開發、營銷與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相對不足,特別是農產品的精細化生產的相關知識涉及較少,對學生依托專業開展創新創業的基礎搭建相對薄弱。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進一步完善組織領導和機制保障策略;以創新創業通識教育體系構建為載體,依據專業學習需求,將創新創業教育分層分類融入學生專業發展;以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補齊專創融合的最大短板[2]。
2? 創新創業教育發力方向不準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學生、關鍵是教師、基礎是平臺。欠發達地區地處偏遠、經濟文化發展滯后、財力薄弱和經濟待遇偏低,創新創業的硬件、軟件投入少,雙創平臺建設滯后,特別是導師人才成長平臺缺乏,導師成長路徑窄,我校創新創業激勵機制不健全,學生創新意識不夠。日常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停留在面上,發力關鍵點不準[1]。比如在教師的激勵機制、搭建教師成長平臺、完善平臺保障方面,還需要加強投入,精準發力,解決創新創業發力不準的問題。需要建立校內專職創業導師隊伍、專創融合的導師隊伍,推動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考核體系, 鼓勵專任教師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活動,同時,建立校外導師的激勵機制, 根據指導時間、指導方式、指導效果等方面科學評價校外導師指導成效,形成績效激勵,充分發揮校外兼職導師的指導作用[3]。
3? 創新創業平臺環境不優
民族地區高校學生雙創環境差、整體氛圍營造不夠,雙創平臺搭建不多和整體的雙創環境不優。多方位的環境營造、打造、培育“雙創文化基因”,培養形成“雙創觀念”,整合優勢 “雙創資源”,培育雙創“行為文化”等方面還需要不斷優化[4]。特別是我校現有的基于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的創新創業平臺還比較少,資源的整合還不到位。校企協同育人不足導致專創融合深度不夠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高校與企業協同難度大,學校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薄弱,傳統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不夠,現有的實踐教學大多偏重于技能培訓,難以提供就業幫助與指導,學生難以專創融合發展[5]。
4? 創新創業理念與時代需求結合不緊
欠發達地區高校與東部發達地區高校相比,創新創業理念滯后,導致創新成效不足。我校還未把“思政教育”“家國情懷”“鄉村振興下責任與擔當”“農耕文化教育”“勞動教育”“耕讀教育”等價值觀深度植入雙創人才培養體系,還未做到在雙創能力培養的同時,提升學生服務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識。讓學生利用專業優勢和創新能力,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人格品質的養成。
二? 研究思路
著眼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緊扣省委對涼山的定位要求,服務涼山發展戰略,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充分調研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各個環節所需要的支持,結合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圍繞“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鄉村振興”為重心,從“明確培養要素、優化培養結構、健全培養機制、營造雙創環境、提升價值引領”五個維度,按照大學本科四年逐年遞進的“四階”模式,培養欠發達地區創新人才,構建“雙心五維四階”的創新創業精準教育新生態系統(圖1),從而提升西部欠發達地區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
三? 主要研究內容
(一)? 構建“雙心五維”精準化教育體系
1? 突出兩個中心
一是突出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以立足涼山服務涼山為根據宗旨,堅持扎根涼山辦好大學的目標,讓創新創業教育高度契合學校的“四得”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教育的價值導向,彰顯服務地方的時代責任。以涼山鄉村振興過程中,產業的發展目標為根本遵循,引導創新創業物力、財力及智力資源向鄉村振興的核心產業集中,通過創新增加鄉村振興產業的活力和潛力。二是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目標,提升學校在日常教學和創新實踐中的管理和指導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搭建良好的創新創業平臺,強化師資隊伍建設,豐富創新創業形勢,形成創新創業激勵政策措施,逐步提升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能力,彰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 強化五個維度
一是夯實能力基礎。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的方式,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強化交叉融合基礎知識教育,擴大學生知識面。通過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推進。二是優化培養結構。加大硬件、軟件投入營造雙創環境,用好現在的實踐實訓場所,著力完善現有的創新創業中心,建立學校創新創業的孵化平臺;形成創新創業導師激勵機制,搭建導師人才成長平臺,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多維度推進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結合區域優勢,構建多方協同、開放、循環和永續的統一整體生態系統。三是健全培養機制。不斷完善雙創人才培養發展動力機制,充分利用好“中國涼山·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統籌做好資源能源、特色農業、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等戰略規劃,進一步明確地方對本科創新人才需求,積極構建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措施,構建當地政府、企業、高校、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務等機構協同共生機制。四是營造雙創環境。增強學校創新文化的宣傳,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通過名師導航、優秀項目案例宣傳、創新創業達人秀等方式,多方位的環境營造、打造、培育“雙創文化基因”。讓創新創業文化融入學生培養的整個過程,直達學生心底,培養形成“雙創觀念”,整合優勢 “雙創資源”,培育雙創“行為文化”。五是提升價值引領。將雙創人才培養與思政教育、課程思政、情懷教育相融合,確保在雙創能力培養的同時,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人格品質的養成。形成一種培養富有創新創業知識、意識、精神和能力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6]。
(二)? 探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四階”模式
認真分析創新創業知識體系構建中的各個要素,調研學生大學不同階段的知識基礎,充分了解創新創業項目開展過程中學生對不同行業、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施策精準性,逐步探索構建出大學本科四年中,不同階段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方式和知識結構。
四? 實踐成效
(一)? 建成了專創融合的創新創業平臺
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我校建成了“大學生專業技能綜合實訓中臺”“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兩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的實習實訓基地,搭建起創新創業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實訓基地”,主要設置農產品加工孵化區、組培中心、種苗生產區、產品展示及電商銷售區、水族造景實訓室、鳥類馴養室、攀西特色優勢作物實訓平臺、食品質量與安全實訓平臺和基礎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個實驗、實訓教學研究中心等,為專創融合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二)? 形成了完善的激勵導向
為了提升教師從事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學校不斷完善了激勵措施,將教師指導學生“互聯網+”“挑戰杯”、學科專業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作為職稱晉升的重要條件,對指導學生獲得省級及以上獎勵的教師納入績酬范圍,給予重獎。為提升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學校在學生的評優評獎過程中,把參加“互聯網+”“挑戰杯”、學科專業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也作為評選的重要條件,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引導形成教師學生協同創新的良好氛圍。
(三)? 形成完善的“四階”教育模式
圍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以服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以學校教務處牽頭的創新創業教學課程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完善和優化教學大綱,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將“思政教育”“家國情懷”“鄉村振興下責任與擔當”“農耕文化教育”“勞動教育”“耕讀教育”等價值引領植入教學全過程中,分析總結教學經驗,逐步構建完善的“四階”教育模式。大一階段,培養雙創意識、預熱學習、定制雙創活動參與規劃;大二階段,雙創實踐練習、申報雙創項目、參與競賽;大三階段,主持參加各類競賽,使創新創業、組織、協作、解決和研究等能力全面提升,實現“以賽促創”的綜合能力訓練和發展;大四階段,綜合成果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低年級,實現學生團隊“傳-幫-帶”模式建立,確保團隊、項目、競賽可持續發展,增加創新項目的經驗積淀和競爭實力。
(四)? 學生創新創業成效進一步提升
通過“雙心五維四階”創新創業精準教育體系實施,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近四年在省級及以上創新創業大賽中成績不斷提升,2019年獲得第五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紅旅賽道2個銀獎并榮獲優秀組織獎;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4銀6銅成績。2020年在第六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電商直播大賽中獲得四川省一等獎;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1 金1銀12銅的成績,實現了獲獎數量和金獎的突破。2021年在第七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3金6銀8銅的好成績,實現獲獎數量和金獎的歷史突破,并有2個項目晉級國賽。2022年在第八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級金獎4項,銀獎11項,銅獎23項,實現了成績的進一步飛躍。從近四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涼山州有85%高層次農牧人才、水電和建筑領域技術骨干來自于我校畢業生。
學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項目34項、全國專業技能大賽3次、四川省小動物技能大賽1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國家級項目20項、省級大創11項、“互聯網+”大賽5項、“挑戰杯”5項、“生命之星”3項、獲國家級二等獎3項、國家級優勝獎2項,以及省級大賽金獎1項、銀獎2項、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6項。從實施成效來看,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教育效果明顯。
五? 結束語
針對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緊缺人才,構建“雙心五維四階”精準化教育體系,逐步建立成了專創融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平臺。在人才培養的方式上,圍繞欠發達地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在價值引領中,將“思政教育”“家國情懷”“鄉村振興下責任與擔當”“農耕文化教育”“勞動教育”“耕讀教育”等價值觀深度植入雙創人才培養體系,確保培養的創新人才能積極服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對培養對象實施分行業、分階段、分需求精準施策,形成逐年遞進的“四階”模式,建設矩陣式課程包,圍繞專業核心能力提升,拓展創新亟需專業交叉知識,提升專創融合能力。在培養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過程中取得了較好成效,可以供類似的兄弟院校參考。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需要堅持并不斷創新的教育過程,我們也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優化培養路徑,才能更好地發揮高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為國家和地區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2(8):64-66.
[2] 趙國靖,龍澤海,黃兆信.專創融合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12596份教師樣本的實證分析[J].浙江社會科學,2022(7):142-151,161.
[3] 江五元,黎麗梅.地方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深度融合的現狀與對策[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5(3):84-87.
[4] 鮑銳.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以江蘇某高校為例[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6(2):73-78.
[5] 楊興凱,張雁鳴.“大平臺+”支持下的新商科“課賽訓創”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探索研究——以東北財經大學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2,13(3):73-81.
[6] 趙長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念內涵、政策演進與時代變革[J].繼續教育研究,2022(8):67-73.
基金項目: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欠發達地區高校‘雙心五維四階創新創業精準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G2021-1318)、“基于鄉村振興戰略導向的欠發達地區緊缺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JG2021-1305)
第一作者簡介:嚴光文(1981-),男,漢族,四川簡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與創新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