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平 李傳習 曾有藝 李紅利 劉小燕
摘? 要:為使專業課任課教師走出課程思政實施過程的誤區,在橋梁工程課程思政建設中,結合學生和橋梁工程課程特點,提出橋梁工程課程思政建設的“五融入”教學范式,即在“播種希望,強調責任,彰顯成就,突出美感,嚴管過程”五個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并自然融入到課程教學中。第一,播種希望,用學校橋梁專業畢業生和任課教師的工程與科研業績激勵和感召學生,并引導學生參與工程或科研實踐;第二,強調責任,引導學生懂得通過橋梁工程師的努力可大幅減少橋梁事故的發生,體現人生價值;第三,彰顯成就,中國橋梁人打造了響亮的“橋梁名片”,中國橋梁建設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第四,突出美感,橋梁外觀、技術、橋梁建設者和橋梁知識體系都有美的元素;第五,嚴管過程,課程思政應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從學生行為規范、課堂表現、學習習慣到教師課堂授課、作業批改和考試考查,再到橋梁工程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各環節均應有體現。給課程思政融入技巧,展現出課程和教學過程的美感本身就是最好的課程思政、多用和善用“隱性思政表達”、教師“以身作則”和“寬嚴相濟”使課程思政潛移默化、易于接受。
關鍵詞:橋梁工程;課程思政;“五融入”;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8-0186-07
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walk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politics implementation, in the curriculum politics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the "five integration" teaching paradigm of politics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s proposed, that is, in the five aspects of "sowing hope, emphasizing responsibility, highlighting achievements, highlighting aesthetic sense, and strictly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the politics elements are excavated and natur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First of all, sowing hope, we inspire and inspire students with the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graduates and teachers of bridge major, and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ngineering or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Second, we emphasize responsibility,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at the efforts of bridge engineers can great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ridge accidents and reflect the value of life; Third, we highlight achievements, Chinese bridge people have created a loud "bridge card",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bridge construction 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Fourth, we highlight aesthetic sense, the appearance, technology, bridge builders and bridge knowledge system of bridges all have aesthetic elements; Fifth, the process of strict manag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hould run through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from students' behavior norms, classroom performance, learning habits to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homework correction, examination, to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graduation design of the bridge project. It gives out the skills of integrating politics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showing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best curriculum politics education; Multi use and good use of "implicit politics expression"; Teachers' "setting an example" and "combining leniency with severity" make the curriculum politics imperceptible and easy to accept.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ve integra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課程是教育的最微觀問題,但解決的是教育的最根本問題[1]。課程在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地位,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最重要環節。新世紀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高等教育的本科人才培養更加強調“五育并舉”和“課程思政”。課程思政探索如火如荼[2-3],有許多成功的范例和模式[4-6],不過也存在著不少誤區,將課程思政理解為泛政治化,去貼政治標簽,簡單地貼上立德樹人、國家意識、政治認同等標簽,而并不去深入地挖掘課程本身的育人價值內涵[3,7],有課程思政存在與學術聯系不緊密或強行融入或者不合理融入的問題[8-9]。如何避免課程自身思政元素的不合理挖掘與融入是困擾專業課任課教師的難題,尚需不斷探索與實踐,從而不斷改進和完善。
橋梁工程是土木工程專業橋梁工程方向非常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和土木工程其他專業方向的重要課程之一。課程思政既是一種“升華”,也是一種“回歸”。韓愈在《師說》中就已指出為師 “先傳道后授業解惑”。因此,課程思政實際上是“返璞歸真”。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0]。課程團隊結合多年的橋梁工程課程建設實踐,在充分挖掘課程本身思政元素的基礎上,提出了“五融入”教學范式,即將“播種希望,強調責任,彰顯成就,突出美感,嚴管過程”融入到了教學中(簡稱“希望、責任、成就、美感、嚴管”“五融入”)。
一? 為什么挖掘“五融入”
為什么要將“播種希望,強調責任,彰顯成就,突出美感,嚴管過程”融入到橋梁工程教學中,既是考慮了國家、社會、學生及其家長的需要,也是契合了橋梁工程專業和課程的特點。
第一,播種希望。由于橋梁工程等專業方向工作本身有一定的危險性,加班較多,工作地點多不固定而且工作條件也較艱苦,因此學生及其家長目前對橋梁工程等專業方向的認同感越來越低,從近幾年的招生情況可見一斑,第一志愿報考土木工程專業橋梁工程方向的學生逐年減少。該專業大四學生有的并不愿意在本專業內考研或就業。即使是到了工作崗位,該專業方向的學生離職率也是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向學生傳遞精神,播種希望,激發興趣,就成為專業老師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二,強調責任。近年來國內外橋梁與結構工程事故頻發,社會影響惡劣。要求我們敬畏職責,敬畏生命,嚴謹履職,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校的莘莘學子沒有社會經驗,可以講完全是“璞玉”,在學校的學習階段一定要有專業教師灌輸工程責任和質量意識。畢竟橋梁結構事關人民生命安全,不能有半點馬虎,不能兒戲,“責任重于泰山”,包括橋梁工程師在內的所有土木工程師都必須繃緊“結構安全”這根弦。
第三,彰顯成就。近代中國橋梁發展史是在屈辱中抗爭和奮進的歷史,從“一窮二白”的舊中國開始起步,中國橋梁人一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從無到有,從有到強,中國橋梁人已經打造了響亮的中國名片。中國橋梁不僅跨度大,登上了多種橋梁跨徑榜單,而且已經創新和發展了多種橋型和橋梁施工技術,并正從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大步邁進。彰顯橋梁工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無疑將增強我們國人尤其是年輕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專業認可度。
第四,突出美感。橋梁工程的外在美比較顯性,許多橋梁尤其是許多城市橋梁都是地標性建筑,美觀效果顯著。同時,跨越本身就是美的,因此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豪邁。另外,如果深究橋梁工程的知識體系,就會發現橋梁工程的知識體系也蘊含美感,那就是嚴謹和安全之美。
第五,嚴管過程。對橋梁工程知識的初學者來說,除了工程案例、橋梁發展、構造等知識點外,橋梁工程的計算分析、識圖繪圖、設計驗算等知識點一般都是力學和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知識體系較難,而且非常枯燥和繁瑣,如果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嚴加管控,則不太能吸引學生,并且容易讓學生在最重要的計算分析環節掉隊、課后自學也比較費勁,因此需要全程嚴管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放松每一個教學環節。
二? “五融入”實施過程與方法
在橋梁工程課程建設中,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挖掘課程自身和教學實施中的思政元素,整體設計課程思政,提出了“五融入”的課程思政體系,其主要實施要點如圖1所示。下面具體說明如何做到“五融入”。
第一,如何播種希望。其一,長沙理工大學(以下簡稱“長理”)橋梁專業畢業生在祖國的路橋建設中樂于奉獻,成績斐然,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和引以為傲。每種橋型的介紹中總離不開工程案例,國內外不少特大橋或超級工程中總有我們長理人的身影:從港珠澳大橋的工程總監,到100多位工程骨干;從矮寨大橋的項目總工程師,到虎門二橋等多座超級工程的項目經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到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長理橋梁專業畢業生為在校學生樹立了榜樣。在講到這些工程案例時,適時地講出我們長理學生的貢獻和力量,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二,橋梁專業教師也參與了許多特大橋和超級工程的科研和施工控制等項目,例如港珠澳大橋、矮寨大橋、嘉紹大橋、佛山平勝大橋和張花高速澧水大橋等,根據不完全統計超過了500座橋梁,這些項目的開展為橋梁的順利建成貢獻了長理力量,講到橋梁的施工和構造細節,穿插使用我們參與過科研或是橫向項目的工程圖片,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對學生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三,讓學生參與到科研實驗或是創作中,讓他們找到興奮點。讓感興趣的少部分同學參與到科研或是論文寫作、橋梁設計大賽或是專利、軟件著作權等創作中,讓學生在科研工作中找到發力點。有的學生上課不太有激情,如果讓他挑戰點難度,讓他做點目標明確且成果可見的事情反倒容易引起他的興趣,他們甚至可以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實踐。
第二,如何強調責任。在相應的知識點講解時,適時地用橋梁事故講解橋梁設計、施工和運維中需要關注或注意的問題,既是講解知識點的需要,更是強調工程的責任與擔當、任務與使命。不過,橋梁事故講多了可能也有“負作用”。有的學生就跟我們老師講“既然橋梁工程這么危險,我們還是不要從事橋梁工程專業了”,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講橋梁事故的同時應該也要向學生分享以下觀點:①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要勇于承擔責任,勇于直面迎接和面對風險和挑戰,而不是懼怕危險。這個世界上,風險最小的職業可能是“乞丐”。②不管是什么職業都有風險和挑戰,雖然有危險,但是我們應嚴格履職規避風險,大部分的橋梁垮塌都是因為參與建設的多個單位人員都有或多或少的失職,應該是可以避免的。③正是因為有較多的橋梁工程事故,因此我們才要認真地學好橋梁工程專業,今后有了我們的參與和建設,橋梁事故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也正是我們橋梁人的價值體現。
第三,如何彰顯成就。每一種橋型都要講橋梁的發展,中國橋梁在各種橋型排行榜上已真正做到了笑傲世界。在世界前10大梁橋、拱橋、斜拉橋和懸索橋、鋼拱橋等多個統計排行榜上,我們已走在前列,大部分的排行榜我們占了5席以上。中國橋梁的總長度(里程)也已居世界第一。而且,中國橋梁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亞非拉許多國家都有中國修建或是援建的大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印尼蘇拉馬都大橋、坦桑尼亞坦桑藍跨海大橋等)。中國橋梁走進了歐洲,比如我們參加了英國的昆斯費里大橋和挪威的哈羅格蘭德大橋等的修建。中國橋梁也走向了美國,舊金山與奧克蘭之間的新海灣大橋,其鋼箱梁全部由中國制造。中國橋梁已成為一張響亮的中國名片。
第四,如何突出美感。橋梁的美是顯性的,每一座橋梁都是一處景觀。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美觀的橋梁。橋梁工程中所有類型橋梁的工程案例都是美觀的,賞心悅目的。不光建成的橋梁是美的,我們建橋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也是美的,建橋工人揮汗如雨,成就了一座又一座的大橋。建橋的方案和技術也充滿了詩情畫意,例如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中國的圓月亮”的湖南矮寨大橋采用了軌索移梁施工工藝,就是像游客坐纜車一樣的架橋方法。另外,更為重要的是,不光橋梁結構外形是美的,橋梁工程知識體系本身也是美的,保證安全是橋梁工程設計計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使是枯燥的理論推導,我們也可以從中找到嚴謹之美。
第五,如何嚴管過程。課程思政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全過程,從課堂學生行為規范、到作業批改考試考查,再到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各環節均應有體現。對于教師而言,嚴管過程要求做到以身作則:要重視每一堂課,用準備一場學術報告或講座的標準去精心打磨每一堂課的教案、PPT和講稿;提前10分鐘到教室做教學準備;徹底打破單一依靠PPT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雨課堂、學習通等多媒體技術和平臺。根據講授內容的不同,常規多媒體教學、傳統板書講解、案例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研討式教學、項目引導式教學和問題導入式教學、慕課與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使教學內容和方法豐富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聽課率和抬頭率。對于學生而言,對其遲到早退、上課不聽講、看手機和作業馬虎等不認真行為均要指出;對作業抄襲、課堂行為屢教不改等行為嚴肅批評。對于上課不學習甚至不來上課的后進或是“問題”同學則要多關心其心理問題,與學生輔導員或是班主任老師齊抓共管,讓學生在老師的嚴格教學管理中有觸動有改變。此外,善于運用橋梁工程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的思政元素。如果指導教師全程認真地指導畢業設計,會有許多的思政元素可以融入到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為思政元素的融入及其施教提供了無限可能,在專業課上受教學時間限制可能無法開展的思政教育,在畢業設計環節可以很好地補充。由于畢業設計成果多次提交和批改評閱,指導老師能發現學生的很多問題并相應地采取對策。
三? “五融入”的橋梁工程教學課程思政融入要點
根據以上“五融入”課程思政范式,對橋梁工程各章節的授課要點、思政映射與融入點、授課形式、教學方法和思政目標等進行系統設計,限于篇幅,采用教材[11],給出主要教學內容課程思政融入設計要點見表1。
四? 課程思政的融入技巧與注意事項
(一)? “展現課堂美感”使課程思政更加直接有效
切忌思政案例濫用或過多影響課堂教學內容,隨意融入課程思政是對課程和思政的“傷害”。把每一堂課程準備好,每一張PPT做精致,把每一堂課的課程內容講精彩,把專業課程的知識體系講透講清,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卻更加直接有效,與其挖空心思在教學內容中插入思政元素,不如把課堂內容打造成“金課”,展現出課程和教學過程的美感。學生喜歡上你的課,本身就是最好的課程思政。
(二)? “隱性思政表達”使課程思政更加潤物無聲
所謂“隱性思政表達”是在教材或PPT課件中展示,而不在課堂上講出來,不必要占用課堂教學講解時間,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節省時間,在專業課時壓縮而專業內容又在拓展的大趨勢下,“隱性思政表達”就很有必要;另外一個方面,有的時候,穿插思政案例會擾亂正常的教學內容,比如說我們在講到某種橋型時可能用到了校友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典型工程或者教師的科研案例,不必特意強調講解,只需要在PPT上做一個備注即可。
(三)? 教師“以身作則”使課程思政更加潛移默化
教師總是要充滿激情和正能量來上課,無論你多忙多累,盡量不要把那些可能影響學生的負面情緒和做法帶到課堂,無論是教學準備還是上課、批改作業、答疑等教學全過程應做到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待他們和教學的態度,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學習不夠努力和勤奮,但是他們依然會對老師抱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只要老師足夠嚴謹負責,總是會收到學生的積極反饋。
(四)? 教師“寬嚴相濟”使課程思政更易被學生接受
嚴格管理肯定有對的地方,但是也需要“溫度”,即“寬嚴相濟”。原則性問題我們必須嚴格,比如對學生作業和考試的抄襲,我們必須嚴苛。但是對于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學生遲交作業、上課遲到和打瞌睡等行為,更多地從關心他們的角度出發,進行催促和批評。讓嚴格管理有溫度還一定要“道理講到位”。比如對于作業和考試抄襲,我們一定要在考試前跟學生說清楚“考試抄襲是自欺欺人”“考不及格不丟人,抄襲才丟人”“考試及格了是合格品,考試不及格是可以重新加工的不合格產品,而考試抄襲是不能重新加工的廢品或次品”。這些道理老師在考前就跟學生講明白,絕大部分的學生就會好好復習。
五? “五融入”的實施效果
首先是學生評價,在教務系統里學生對橋梁工程教學評價較高,評分多在92分以上。此外,在每學期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團隊成員均會進行教學情況的調查,收到了學生的大量反饋建議,并將這些建議積極用于課程持續改進,教學效果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其次,橋梁工程在線開放課程于2019年年初立項,2019年年底通過驗收,“橋梁工程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入選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橋梁工程課程于2020年獲批湖南省線下一流本科課程,課程負責人在2021年和2022年長沙理工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中均獲得了二等獎。
本課程思政建設入選的教學成果“新時代橋梁工程課程創新與實踐——‘雙高、三形、四結合、五融入的課程范式”獲得了第13屆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圖2),課程思政方面的成果即為“五融入”。2020年11月22日,在第七屆全國橋梁工程教學研討會上,課程負責人代表橋梁工程團隊,受邀分享了橋梁工程課程建設的經驗和成績(圖3),其中課程思政是介紹的主要內容之一。
六? 結束語
結合橋梁工程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出了橋梁工程課程思政建設的“五融入”教學范式,即將“播種希望,強調責任,彰顯成就,突出美感,嚴管過程”融入到了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供同類型課程建設參考與借鑒。
在多年的教學經歷后,越來越強烈地體會和感受到向學生傳遞精神、播種希望、啟迪興趣與傳授知識同等重要。突出責任、情懷和工匠精神等這些橋梁工程師的素養,充分展示我國橋梁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橋梁名片”和橋梁大師(如茅以升等),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自然緊密結合,將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了橋梁工程教學的全過程各環節。
課程思政的融入技巧有:“展現課堂美感”使課程思政更加直接有效;“隱性思政表達”使課程思政更加潤物無聲;教師“以身作則”使課程思政更加潛移默化;教師“寬嚴相濟”使課程思政更易被學生接受。
參考文獻:
[1] 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2] 張大良.因時而動 返本開新 建設發展新工科——在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大學教學,2017(4):4-9.
[3] 葉志明,汪德江,趙慧玲.課程、教書、育人——理工類學科與專業類課程思政之建設與實踐[J].力學與實踐,2020,42(2):214-218.
[4] 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5] 吳鳴,劉祥玲.《橋梁工程》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1(2):67-72.
[6] 趙宏,熊璨,王忠玲,等.新工科下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以《橋梁工程》課程為例[J].綠色科技,2021,23(11):239-241.
[7] 董慧,杜君.課程思政推進的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21(5):70-74.
[8] 高婧,雷家艷,張堯,等.橋梁工程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討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8(14):193-196.
[9] 龐彪.基于“世界第一拱”項目驅動的《橋梁工程》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2(6):107-110.
[10]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11] 李傳習.橋梁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0.
基金項目: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橋梁工程》教學中的課程思政”(HNKCSZ-2020-0166);長沙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在畢業設計中培養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研究”(201907)
第一作者簡介:張玉平(1976-),男,漢族,遼寧建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