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欽州是一座海濱城市,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習俗。把海洋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活動,并對當前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通過創設良好美育環境,設置本土化、生活化的活動內容,關注“海資源”的利用等方式開展美術活動,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如何運用線條的組合、色彩的搭配表現家鄉,這不僅豐富了幼兒園美術教育內涵,而且凸顯了“海洋文化資源+美術特色”教學模式對幼兒全面發展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海洋文化;美術活動;幼兒教育
基金項目:欽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2年度校級課題資助經費一般課題“利用本土資源構建海洋特色幼兒園教育課程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QZYZ2022C14)。
作者簡介:張笑非(1977—),女,欽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幼兒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其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挖掘本地有價值的藝術資源,讓幼兒在美的環境中走近美術活動,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海洋文化對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價值
(一)有利于豐富美術活動的內容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園要注重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游戲為核心,關注幼兒的興趣與發展需要,打破傳統的教育內容及教育形式的束縛,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豐富經驗,構建知識體系。欽州本土藝術品種繁多、異彩紛呈,比如漁家編織品,經過加工的海石、海螺、貝殼等,為豐富幼兒美術活動內容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本研究圍繞欽州本土的自然資源,整合“海洋生物”“忙碌的海港”“三娘灣漁家情”三大資源庫內容,讓幼兒了解和感受欽州海洋文化的特色,對海洋生物、海港、三娘灣等元素進行想象和創造,這不僅能豐富美術活動內容,還能促進幼兒“感受家鄉美”的體驗與表達,助力幼兒社會認知能力的發展[1]。
(二)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能力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必備能力。豐富的海洋材料能引發幼兒想象、發現、嘗試、創作,在積極與材料互動中激發幼兒的藝術創作興趣,充分鍛煉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有效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教師利用海洋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比如“美麗的貝殼”線條裝飾、“海洋王國”手工折紙、“魅力三娘灣”主題畫等,能引導幼兒了解海之美、感受海之美、表現海之美,豐富幼兒的藝術體驗。幼兒在情境中進行互動和交流,能不斷積累審美經驗,提升藝術感知能力。
(四)有利于幼兒學習品質的養成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可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和想法創造性地使用材料進行創作。幼兒在美術游戲中既是獨立的個體,也是創造的個體。豐富的海洋活動材料能促使幼兒主動開始新的挑戰,讓其在一次次的嘗試中,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自己創作的欲望。這樣,在釋放天性的同時,幼兒越來越能干,主動性大大提升。
二、現存問題
分析當前幼兒園運用海洋文化資源開展美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幼兒教師正確把握海洋文化資源與美術活動之間的關系,把握幼兒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促進幼兒發展。
(一)忽視環境與幼兒之間的互動
環境是幼兒成長的第三位老師,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境與幼兒之間應是一種動態的互動關系。然而部分教師習慣從自身審美的角度審視環境的創設,忽視環境和幼兒的互動性。例如,部分教師在幼兒園的空間布置方面融入輪船、漁網、船錨等元素,固定室內環境的整體風格,認為這樣能夠引起幼兒對海洋文化的興趣,但卻忽略了幼兒直接經驗的獲得,限制了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這會影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的發展。
(二)忽視開放性材料與幼兒行為之間的關系
材料是幼兒開展美術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美術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兒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發展。幼兒能通過欣賞、感受海洋元素的色彩,產生表現海洋主題的興趣和愿望,通過對魚簍、貝殼等材料的直接感知,優化藝術創作。然而,部分教師將低層次材料直接投放到美工區,無法滿足幼兒自主創作的需求。
(三)忽視幼兒的主動性學習
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才能充分發揮海洋文化資源在美術活動中的價值[2]。但是,部分教師過度注重繪畫技能的表現,預設了單一的表現形式和內容,限制了幼兒的自主表達和自主創作。部分教師對美術活動的認識過于狹隘,課程觀與幼兒的發展需求脫節,忽略了幼兒的主體作用。
三、實踐策略
欽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基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重新審視自身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從兒童視角創新美術活動思路,以引導幼兒多感官感受美、多渠道發現美、個性化表現美。
(一)創設良好美育環境,促進幼兒與環境的有效互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3]。因此,我園嘗試打造“自主·游戲·探索”美育環境,支持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同伴和玩法。在時間上,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探索環境,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作;在空間上,關注幼兒的主體性,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美工區域的設計、材料的投放等環節,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
我園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從景觀環境、區域環境、游戲環境三個維度進行環境的創設(見表1),為幼兒創設“文化·游戲·生長”的美育空間[4],構建本土文化融入幼兒美術活動的資源體系,增強幼兒與環境互動的愉悅性、主動性、合作性,以良好環境滋養幼兒成長。
(二)挖掘海洋文化資源,設置本土化、生活化的活動內容
我園深入挖掘海洋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梳理本土化、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內容,使課程由園內延伸到園外,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鮮活的課程體系。
1.“海洋生物”:提高認知與環保意識
欽州地處中國西南沿海、北部灣中心,被譽為“中華白海豚之鄉”,海洋生物種類豐富,20米等深線內有20余種主要經濟魚類和35種蝦類,包括大蠔、石斑魚、青蟹、對蝦四大海產,還有海豚、海鳥、沙蟲、沙蟹、貝殼等海洋生物。海洋中有著豐富的資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美術活動中開展畫一畫海洋動物的外形特征、說一說海洋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活動,可以加深幼兒對海洋的認識。海洋的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參與到保護自然的行動中,我園組織幼兒以“保護海洋,愛護海洋生物”為主題進行創作,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忙碌的海港”:培養生活與家鄉情感
欽州港不僅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還有人們投身海港建設的繁忙景象。我園以“忙碌的海港”為主題,選擇幼兒喜聞樂見的生活情景開展美術活動。例如,讓幼兒根據“平陸運河”“三墩島”“龍門大橋”“陸海新通道”等關鍵詞,創作與海港旅游、海上運動有關的主題繪畫。同時,為了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拓寬幼兒的創作思路,我園在美工區投放了圖片資料,以此讓幼兒感受欽州濱海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
3.“海韻三娘灣”:根植自然與生命觀念
“海韻三娘灣”主題美術活動旨在讓幼兒充分感受自然環境的藝術美,在欣賞相關圖片和視頻時感受本土文化的深厚、歷史的悠久和風景的絢麗,激發創作熱情。在創作中,幼兒需要以裝飾畫的形式展現自然風光,通過故事情境表現人文特點,彰顯三娘灣的溫度和生命力,這有助于幼兒樹立正確的自然觀與生命觀。
(三)關注材料的開放性,“因材施教”促進幼兒發展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投放有層次的材料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和發展需要,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合理投放層次性材料,以滿足幼兒不同的表現欲望,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例如,小班幼兒喜歡涂鴉、填色等美術活動,因此,教師可以收集無尖銳邊角的貝殼,在貝殼上描畫小船、海洋動物等,改造成有趣的材料,引導幼兒涂鴉,鍛煉幼兒的精細動作。中班幼兒控筆能力有所增強,他們會運用橫線、豎線、波浪線等簡單的線條表現大海等主題情景,因此,教師可以在美工區投放一些簡單的海洋動物模型和繪畫作品,給幼兒模仿繪畫。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細致觀察能力,對物體結構、造型有一定把握,能運用蠟筆、水彩筆、水粉等不同美術工具創作“海”主題作品,因此,教師可以投放幼兒感興趣的陶泥,引導他們運用團圓、搓長、壓扁等技能塑造輪船、漁網、船錨等造型。
2.支持幼兒探究、試錯、重復等行為
《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中提到,要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幼兒探究、試錯、重復等行為,與幼兒一起分享游戲經驗。因此,教師應關注材料的開放性,引導幼兒主動探究,拓寬美術創作思路。以大班為例,幼兒通過商討,決定運用魚蝦簍、竹籃、簸箕、竹篩子等漁家編織品布置展區。同時,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不同形態的海洋生物;把不同種類的貝殼用麻繩串起,做成貝殼掛飾;對各種各樣的海螺進行組合、線描,制作出豐富多樣的海洋手工擺件,在“貝殼展廳”進行售賣游戲;等等。這樣為幼兒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探索空間,能使幼兒獲得自主創作的滿足感。
結語
海洋文化資源是幼兒園開展美術活動的重要資源。以欽州海洋文化資源為載體進行幼兒美術活動實踐,是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本土文化教育模式新的探索和嘗試。一方面,幼兒能在與海產品的互動中產生新奇的想法,大膽地嘗試與表現,讓美術活動過程充滿創作的樂趣,充分彰顯本土文化資源的魅力;另一方面,幼兒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文化的創造者,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離不開文化資源。在美術活動中,幼兒通過欣賞和感受、想象和創作,能感知家鄉文化,促進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張潔.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美術課程實施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何婧云.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策略的教學路徑分析[J].知識文庫,2023,39(17):159-162.
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2(15):16-20.
余秋月.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新幼兒美術活動[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