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尉曉文
蘇11-2 集氣站在荒蕪的毛烏素沙漠腹地構筑起了一座采氣堡壘,無愧于全國工人先鋒號的榮譽。
“開發蘇里格,建設大氣田。”中國石油長城鉆探蘇里格氣田公司采氣作業二區蘇11-2 集氣站,伴隨蘇里格氣田的勘探開發一路成長。
“把自己的一切都注入這氣田、融進這氣海,我們是‘大漠堡壘站’采氣人!”建站14 年來,這座由7 名采氣人構成的大漠小站,管理著155 口氣井,已累計集輸天然氣38 億立方米。他們在荒蕪的毛烏素沙漠腹地構筑起了一座采氣堡壘,用實際行動守護著心中的理想,獲得了中國石油先進集體等榮譽20 余項,今年4月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
2009 年3 月11 日,毛烏素沙漠還是一片冰天雪地。那一天,蘇11-2 集氣站成立了。7 名來自遼寧盤錦的采氣人,在這座位于荒漠中的小站扎下了根。
還記得建站初期,一次2 號分離器前的壓力表接口處發生刺漏。時任站長王建濱立刻組織人員進行搶修,但花了近2 個小時才解決了故障。
“太慢了!大家手忙腳亂的,基本功還是不扎實。”王建濱深刻感受到。雖然大家在上崗前完成了理論學習和實操培訓,但在緊急情況下,面對站內的2 臺壓縮機、17 條支線、3 條輸氣主干線、207 個閥門和109 個儀表,還是做不到游刃有余。
王建濱下定決心要將這座新站打造成標桿,提出了“建設一流班站、帶出一流隊伍、樹立一流形象、創造一流業績”的“四個一”奮斗目標。
建站的第一年,王建濱帶著大家編寫了覆蓋所有設備、所有工序的7 份標準操作規程,在集氣站組織開展了1 次崗位大練兵和4 次應急演練。員工們頭頂烈日,冒著風沙,苦練操作技能。一年下來,他們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集氣站管理本領。

功不唐捐接力干。第二任站長劉陽把精益管理理念帶入集氣站,總結出了“集氣站點、線、面量化管理法”“28+3壓縮機巡檢法”“巡檢四部曲工作法”,通過區域定人、崗位定責,提高了集氣站精細化管理、精準化運行水平。
“管理對了頭,抓關鍵運行得心應手,處理故障應對自如。2015 年9 月,我們站拿到了公司命名的‘大漠堡壘’獎牌。我們站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堡壘站。”現任站長黃丹自豪地說。
“好消息!好消息!咱們站的視頻在工人日報‘最班組’全國短視頻大賽得到了三等獎!”2022 年12 月,采氣工邵帥拿著獎狀向大家報喜。
在他拍攝的短視頻里,蘇11-2 集氣站以打造黨員責任區和黨員先鋒崗為抓手,黨員骨干主動亮明身份,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提高集氣站各項工作水平。
2018 年,為進一步推進基層站隊黨建工作與生產深度融合,黨支部書記劉陽結合集氣站工作實際,提出并實施了“一表兩卡三檢驗”黨員責任區管理方式,切實保障集氣站生產任務。“一表”,即《黨員責任區精準檢查表》。黨員對照集輸、工藝和壓縮機區三個黨員責任區檢查表開展工作,提高工作目標性和精準度。“兩卡”,即《對標管理卡》《定期考核卡》。黨員可以對標管理,黨支部每季度落實考核制度。“三檢驗”,即群眾檢驗、黨員檢驗、領導檢驗。黨組織用來綜合評價檢驗黨員責任區是否達到示范引領作用。
蘇11-2 集氣站,是采氣作業二區4座集氣站聯合黨支部的活動、教育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聯合黨支部以蘇11-2集氣站為依托,組織開展特色主題黨日活動,讓黨的旗幟在大漠高高飄揚。
蘇11-2 集氣站,是作業區新員工接受石油精神入廠教育的培訓點。石油青年們在這里聽黨支部書記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專題黨課,聽作業區老采氣工人講崗位從業史、公司在毛烏素沙漠創業史,不斷筑牢青年員工“堅守大漠、為油奉獻”的理想信念。
“1 號壓縮機正常……”早上7 點30分,黃丹就開始聽各崗匯報巡檢情況,由此對當天重要設備、危險點源的安全風險辨識有了基本掌握。隨后,他向大家提示了工作紀律要求和針對性的風險削減措施。在蘇11-2 集氣站,這樣的班前安全風險辨識會已經雷打不動地堅持了10 年。
沙漠氣候復雜多變,集氣站內管線交錯,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設施老化腐蝕。稍不留神安全隱患就可能被忽視,從而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怎么辦?“要想保安全,就必須從安全風險辨識這個源頭上抓起。我們將集氣站分為3 個模塊、27 個區域、15 個專項和490 個精細檢查項目。根據危害因素,辨識出49 項風險,全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進行風險消減控制。”黃丹說。
2021 年3 月的一天,大風呼號。“今天的大風可能影響檢測設備的準確性,大家在發現異常時一定要反復確認。”黃丹在班前會上提示大家。
中午時分,巡檢工李勇在例行巡檢時,發現1 號分離器自動排液橇處的聲音與平常有些不一樣。當他用隨身攜帶的可燃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查時,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于是便走到下一個檢查點進行巡檢。

●每一次巡檢都一絲不茍。
他忽然想起了站長早會時的提示,便立即返回1 號分離器再次進行檢查。寒風里,為了更方便查找隱患,他脫掉了厚厚的手套,將檢測儀放得更靠近儀器。同時,他用手指感受設備接口處的每一處異常,手指凍得通紅僵硬。最終他找到了漏點,原來是盤根處密封不嚴導致氣體滲漏。經過他和同事的及時處理,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天然氣火災爆炸事故。
作業區每季度開展一次應急演練。蘇11-2 集氣站的每一名員工認真準備,積極參與,練好應急本領。站內每周開展一次微培訓,主講人分享事故案例,不斷敲響安全警鐘。站里的每一次巡檢,大家一絲不茍地檢查,不放過任何一點兒異常……
正是憑著這種防患于未然的韌勁,蘇11-2 集氣站連續14 年安全生產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