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文題呈現
生活中,總免不了出些“亂子”,你是如何“擺平”的?生活中,總有某個瞬間點亮了你的眼眸,讓你感到欣喜……在這些驚險、美好、感動、難忘的經歷之后,又發生了什么呢?
請你捕捉生活中的點滴,以《? ? 之后》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將題目補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3)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500字。
寫作指導
1.題目補充要恰切
半命題作文對補題有較高的要求,所補充的關鍵詞要跟給出的關鍵詞搭配得當,即所選詞要和“之后”構成一個表意清晰的短語。另外,題目要和文章內容一致,有的同學題目表達的是堅強,內容寫的卻是勤奮。這個作文題指向性很明晰,就是寫某種情況出現“之后”的人、事、景,所以我們先要確定“之前”究竟發生了什么。
2.選材立意要精巧
關于“? ?之后”的事,我們可寫的內容并不少,如考試之后、遲到之后、生病之后、獲獎之后……但想要把這些內容寫出新意,就需要我們在選材構思上有新的突破。我們可以先思考“之后”的內容,是想寫人、事還是景,然后把人、事、景放在一個特定的“之后”的場景中,這樣就完成了選材立意。在材料詳略的安排上,注意“之前”的內容要略寫,“之后”的內容要詳寫。如果要將前后進行對比,還要注意“之前”的關注點和“之后”的關注點相統一,這樣的設計才能讓內容更加緊湊。
3.內容描寫要細致
想讓作文寫出新意,除了選材之外,內容描寫也要細致。如用環境描寫奠定情感基調,渲染人物和情節;用人物描寫塑造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用場面描寫真實地再現場景,還原事件過程,調動讀者情緒,使之產生共鳴……通過這些方法,可以細化內容,讓作文更加真實。
4.遣詞造句要生動
要想提高作文的可讀性,還需要在語言上多下功夫。多用修辭,增強語言的雕琢感,或生動形象,或富有氣勢,或獨具韻味……還可以引用一些名言、成語、熟語等佳句,增強作文的感染力。
下水文章
落入水中之后
小橋與流水是公園里不可或缺的元素,有橋,水更蘊藉;有水,橋更靈動。這不,眼前隱匿于深樹茂林中的這個公園里有一小潭,潭水不深,游魚可見。潭上有一吊橋,連接著不高的兩山,橋面斑駁破舊,伴著濃濃的水氣悠悠搖搖,頗有幾分新鮮刺激之感。我不顧大家的勸阻,執意要走到橋上一探究竟。
剛上橋沒走幾步,身體便不聽話地隨橋擺動,終是一陣緊張,踉踉蹌蹌后一個沒踩穩,掉下橋去。在自由落體的瞬間,冰涼的水漫溢開來,讓人無處躲藏。身上的熱氣仿佛被抽去許多,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驚恐,腳下沒有著落,不知踩在何物之上。幸好橋并不高,水不深,墜入潭中的我撲騰了幾下,很快便站了起來,頭露出水面的剎那,驚慌失措的心也漸漸平和下來。
我的落水驚擾了潭中的游魚,它們正在水中悠游,看有一龐然大物從天而降,以為是游人拋下來的美味,正想迎上去大快朵頤,定睛一看,可不得了,游人把自己拋下來了。于是轉換方向,四散而逃,那慌不擇路的樣子,或一躍而起,或橫沖直撞,或急剎側翻,這水下的交通狀況不免讓人心驚。還有幾條膽大的魚在游走之后又折返回來,想一探究竟。這時,有幾條一尺來長的魚瞪大眼睛,張著大嘴朝我挺進,伴著洶涌的水波,那氣勢讓人不禁望而生畏。我用手一劃,碰到了大魚的鰭,大魚見勢不妙,掉頭就跑,大嘴一張一合,好像在說:“不好惹,不好惹,兄弟們,撤……”于是,那些魚兒似商量好了一樣,都不再靠近我,只是遠遠地擺著尾巴,瞪大眼睛靜觀一切。
掉入水中的剎那,我分明看見一個甲殼蟲匍匐在一片樹葉上,正借助葉的浮力在水面上自在悠游,真有駕一葉扁舟遁入山林之感。我似乎聽到小蟲觸景生情,吟哦佳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我突然到來濺出的水花打翻了葉面,小甲蟲從葉上掉落水中。“救命,救命——”只見它六腳朝天,不住地撲騰著,翅膀想扇動,但因水的阻力過大而無法實現。我心有不忍,游過去,快速將甲蟲從水中托起,又找尋到那片葉,放了上去。小蟲抖落身上的小水珠,又用前足抹了抹臉上的水,朝我作揖表示感謝,我則用手將葉片在水中輕輕推出了好遠。
站在水中,看潭邊風景。似乎一切都籠罩在青紗帳中,山更青翠,四圍的樹深深淺淺,像涂了一層又一層青綠色的彩釉;樹下的野花探出頭來四下張望,竟與我的眸光撞了個滿懷;潭上古老的吊橋,隨風顫顫巍巍,太陽的光輝從橋板的縫隙中投射下來,光影隨風舞蹈,反射出的光芒刺人雙眸。
在伙伴們一驚一乍的呼喊中,我順利游到岸邊。回望小潭,仰視吊橋,卻心生莫名的歡喜。如果不是意外落入水中,在生活中奔走的我可能永遠都不會遇見那個細微、美好且充滿情趣的世界。這些美好的世界也許并不在遠方,而在不為我們所注意的身畔。與它們邂逅,使我的內心不由得產生了一種猛虎細嗅薔薇的悸動……
教師自評
文中,作者用精練的筆墨交代了落水之前的環境,和落水之后的視角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還將自己墜落時的狀態用慢鏡頭展示出來,內心的感受也能清晰地讓讀者捕捉到,這些細節極大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掉落水中的剎那,作者將關注的點落在泛舟于葉片的小甲蟲上,而非潭邊的風景,這樣的視角選擇很有特點,增強了文章的新奇感和可讀性。散文般的語言,一則能和唯美的風景融為一體,二則減輕了落水給人的驚懼感。本文的寫作目的并不是寫一場事故,而是換個角度展現了世界的美妙,并向讀者傳遞出一種美好的個人體驗及感受。
學生習作
雨過天晴之后
唐博楷
當我揉著惺忪的睡眼醒來,發現窗外早已陽光燦爛。想到雨后清新的空氣,樹木娟然如拭,我決定起床,出門看看。
我家就住在渭河畔。順著河堤一路向前,我看到路邊有的花朵掉落滿地,有的花朵還佇立枝頭。我疑惑了,母親解釋道:有的地方可能是風口,花兒經不住大風吹刮才香消玉殞。我點點頭,為美的消逝心生遺憾。
站在河堤上眺望,河水一改雨前的渾濁,此刻波光粼粼,陽光反射在河面上,像白銀,似碎金,刺人雙目。循著河流的上游看去,渭河大壩上豐沛的水流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個小瀑布,嘩啦嘩啦聲猶在耳邊,似有濺起的河水飛到臉頰鼻翼,帶來點點清涼,直入心底。河中水流漸緩處,鴨媽媽帶著小鴨在水中嬉戲,它們時而四散,時而快速聚攏,時而一字排開,時而栽入水中,腳下劃出的漣漪漸行漸遠,直至了然無痕。看著這群小生靈,我內心無比歡喜。
在河水的轉彎處有一片相對獨立的水域,像古詩中的半畝方塘,水里種植了很多荷花,飄飄搖搖,娉娉婷婷,不勝嬌羞;偌大的荷葉在水面連成一片,還未消散的雨珠在荷葉上隨風滾動,俏皮而靈動。粉色的、紅色的、白色的荷花,有的已然綻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瓣蜷曲著,不管是哪種姿態,都能引起人們的詩情:“清風徐來,心似荷開”“水面初圓,一一風荷舉”……這些詩句從心里跳脫出來,眼前之景與詩歌中的意境不覺間融為一體。吟哦著這些詩句,別樣的情愫頓生。
雨后的早晨,我在渭河邊感受著微風的吹拂,感受著水的溫潤與潮氣,感受著世界的靈動與生機。我用發現的眼光感受這些景物,它們也悄悄地進入我的眼眸,沉淀在我的心底。
【陜西西安濱河學校】
點評
小作者以一次雨后清晨散步時的所見所感為主要內容,展現了渭河之美。行文中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抓住了河面水波、河中小鴨及半畝方塘中荷花的特點進行描繪,選材充滿趣味性,吸引讀者去欣賞,去感受。語言凝練、唯美、深刻,極大增強了作文的可讀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