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新州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也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主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內容“十四個堅持”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我們要系統掌握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深刻把握的幾個重要問題和實踐要求,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一、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深刻把握幾個重要問題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輝煌成就: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們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一)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最大的區別。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同時,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進一步增強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我們既要注重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也要積極學習借鑒世界上的優秀法治文明成果,但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搞“全盤西化”“全面移植”,要有選擇地吸收和轉化,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三)全面依法治國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法治思想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新的歷史性飛躍。這一思想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四)全面依法治國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五)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制定和實施憲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是要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我們堅持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與西方所謂“憲政”本質上是不同的,我們堅持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要進一步堅定憲法自信、增強憲法自覺,維護憲法尊嚴,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不斷提高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能力和水平,推動憲法深入人心、走進人民群眾,推動憲法實施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六)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有機統一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要通過依規治黨健全黨領導法治建設的體制機制,始終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正確方向,同時要依靠依規治黨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進一步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
(七)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守正創新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教育為支撐,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相結合,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規律,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推動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高質量發展。要加快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要緊緊圍繞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實踐要求,切實加強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學理論研究。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法學理論研究,教育引導廣大法學理論工作者努力做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統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跨學科研究,充分運用法治力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法學教育和理論研究要努力以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的法治人才為重要目標。
二、深刻把握新征程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并將法治建設單獨作為一個部分進行專章論述、專門部署,這在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尚屬首次,充分凸顯了法治建設事關根本的戰略地位,體現了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在新征程上矢志不渝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定信心決心。我們要深刻把握新征程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遵循的實踐要求。
(一)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維護憲法權威,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加快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增強法律規范體系的全面性、系統性、協調性;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全面落實重大決策程序制度。
(二)扎實推進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在新征程上,要健全政府機構職能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要加快推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進一步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工作體系,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促進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要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行政預防調處化解體系,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形成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
(三)嚴格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有著顯著優越性,我們必須增強對其的自信,增強政治定力。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司法制度還需要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進一步規范司法權力運行,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要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督,促進司法公正。此外,還要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完善公益訴訟制度。
(四)加快建設法治社會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要通過整合律師、公證、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建設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構建公共法律服務評價指標體系,以群眾滿意度來檢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成效。要推動建設一支高素質涉外法律服務隊伍、建設一批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務機構。要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要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此外,要注重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討論題:
1.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深刻把握哪些重要問題?
2.結合實際,談談怎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