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柱 呼怡玲
2022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加強課程內容和學生社會生活經驗的關聯(lián),統(tǒng)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課程協(xié)同育人功能。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增設跨學科主題課程是必然趨勢,也是當前體育教學變革的挑戰(zhàn)。本文通過研究體育新課標的武術內容和戲曲內容的關聯(lián)點,設計出以“武術小戲臺”為案例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路徑,旨在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跨學科旨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培養(yǎng)學生在應對新環(huán)境、新變化和復雜的情境中,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打破學科壁壘,找到各學科間知識的關聯(lián)點,幫助學生產生知識遷移,獲得高階思維,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必備能力、關鍵品格。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就是要整合“跨學科”知識關聯(lián)點,科學設計與實施,讓學生深度學習,形成可遷移的“跨學科理解”,體驗“跨學科思維”,培養(yǎng)“跨學科素養(yǎng)”。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跨學科融合一直是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學習健康知識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體育與健康課程應融合多門課程,立足于核心素養(yǎng),結合課程的目標體系,設置有助于實現(xiàn)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雖然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跨學科思維已初步嘗試,但還不夠系統(tǒng)、全面。體育與健康課程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己任,立足大教育觀、大體育觀、大課程觀,充分發(fā)揮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其他學科的協(xié)同育人功能。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yǎng),就是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就是要立足本學科核心素養(yǎng),建立與其他學科密切相關、可遷移的知識鏈接,建立真實復雜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學習健康知識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終達到多學科協(xié)同育人的目標。
基于對《課程標準(2022年版)》跨學科主題學習板塊的研究,結合有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對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分類、細化、總結,梳理出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流程(圖1)。

圖1 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流程圖
1.梳理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真實、復雜的教學情境
每個學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各學科在學科起源、發(fā)展歷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均有可重疊之處。比如本文所研究的武術和戲曲,從有聲有色的戲曲表演,到行云流水的武術套路,看似獨立的兩門學科,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均有交叉和重疊之處。在參照新課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挖掘出武術與戲曲的內在聯(lián)系,提煉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精心選擇和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富有生活復雜情境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活動中進行自主合作和創(chuàng)造性的體驗,體驗學科間的“夢幻聯(lián)動”,敢于提出質疑,在批判中進步,在思辨中成長。
2.尋找各學科間“關聯(lián)點”,形成跨學科的學習主題和說明
要多方尋找體育與健康與其他學科之間、體育與社會生活的“關聯(lián)點”,充分挖掘體育與健康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lián)系,優(yōu)化整合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如在乒乓球教學中,可與物理、數(shù)學學科聯(lián)系,計算球的內旋外旋角度、球的落點位置等;在耐久跑教學中,可融入國防教育、安全教育、音樂、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模擬“火災脫險和救助”的真實情境,使學生了解真實火災情境中的急救知識和處理辦法,在“烈火英雄”的情境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沉著冷靜的應對能力、耐久跑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運動品格和樹立學生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情懷。基于體育與健康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跨學科融合內容,確定不同水平階段的跨學科學習主題及說明。例如,關羽既是忠義仁勇的武將,又是勇猛威武的戲曲人物,筆者以關羽為武術和戲曲課程內容的“關聯(lián)點”,設計了不同水平階段的“關云長”學習主題示例(表1)。

表1 “關云長”學習主題示例
3.確定活動目標和實施過程
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各學科課程綜合性質和理念,立足大學科觀,從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三個維度來確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目標。從學習任務、學生活動、教師組織、活動意圖四個方面去確定跨學科主題的實施過程。聚焦活動目標,精心設計有梯度的學習任務。在真實情境下,實施小組合作,創(chuàng)新驅動完成階梯性任務,教師通過指導、引導、提示等方式,把課堂交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4.綜合評估
活動目標是否達成、活動內容是否得當、活動過程是否有效,都要通過教學評價做出綜合評估。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過程時就要有預見性,明確活動意圖,科學合理地設計出教師和學生全方位追求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確保體育與健康跨學科主題學習有效落地。采用多樣化、全面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診斷、反饋、引導和激勵,促進學生更積極的“學”與教師更有效的“教”。
本案例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將中華傳統(tǒng)體育類課程內容和藝術課程中的戲曲內容相結合,以“武術小戲臺”作為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武術與戲曲的起源,自主搜集武術與戲曲的歷史文化起源、武術和戲曲相關的成語及古詩詞,舉辦“成語接龍賽”及“詩詞大賽”,自主創(chuàng)編“戲曲武術”韻律操、模擬“武林小戲臺”舞臺表演,深切感受武術與戲曲碰撞所帶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綜合應用武術、戲曲、美術、語文等知識與技能。以下是“武林小戲臺”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表2)。

表2 “武術小戲臺”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
1.育人價值
(1)通過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戲曲武術”韻律操、“武林小戲臺”舞臺表演等形式促進學生對武術基本功和戲曲基本功中“做、打”知識技能的理解。
(2)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實踐探索、組織創(chuàng)編、臨場反應等方面的能力。
(3)通過創(chuàng)設“武術小戲臺”的真實舞臺表演情境,促進學生理解和崇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弘揚見義勇為、自強不息的尚武精神和形神兼?zhèn)洹⒙暻椴⒚膽蚯琛?/p>
2.活動目標
(1)綜合應用武術、戲曲、語文等知識,學習了解戲曲和武術的外在基本動作原理,基本掌握武術和戲曲的基本動作方法,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爆發(fā)和協(xié)調平衡能力等身體素質。
(2)通過真實的戲曲武術舞臺情境,提高創(chuàng)編與策劃、組織與協(xié)調、溝通與表達、表演與控場等綜合實踐能力。
(3)通過體驗戲曲舞臺真實情境,感悟戲曲人物特征、武打動作特點,以“武”會友,以“戲”育人,多感官體驗,傳承武術和戲曲的傳統(tǒng)文化,弘揚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尚武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3.實施過程
實例設計見表2。
基于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目標,開發(fā)體育與其他多學科融合主題學習的科學形式,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和配合者,通過拋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導課堂,通過團隊合作、小組質疑、集體思辨、真實體驗從而有效獲得能力提升。通過對武術和戲曲的跨學科融合,建立真實、復雜的舞臺表演場境,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團隊創(chuàng)編等形式,真實地體驗武術和戲曲的精神內涵,學習掌握武術戲曲的相關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武術戲曲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藝術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