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萍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創設多種復雜的運動情境”,即在體育教學中根據某一運動項目的主要特點創設場景和營造氛圍。根據學習目標、教學進度等引導學生在對抗練習、體育展示或比賽等真實、復雜的運動情境中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以提高技戰術水平和體能水平。“運動情境”是學生體驗運動項目特點的練習場,更是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陣地。為此,在體育教學中要創設適合的運動情境,幫助學生完成結構化學習,提高技戰術水平和體能水平。
在水平三《籃球:體前變向運球》教學中,筆者根據籃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在課中安排了五個循序漸進的運動情境,使學生在有序的練習中體驗了有對抗性質的籃球運動,在提高學生籃球運動水平的同時,促進了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的提升。
作為熱身環節的準備活動應是兼具身體和心理的準備,即在熱身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打好技能與心理基礎,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相互打擊”干擾球的趣味性與技巧性就能達到這一效果。
“相互打擊”干擾球即學生運球時,運球手有節奏地控制好球的落點和方向,另一只手則找準時機將附近同學運的球打掉,使球離開對方的控制。每位同學可以任意尋找目標進行“破壞”。使球隨著身體的移動在保護好己方球的基礎上干擾對方運球,既能鍛煉學生邊運球邊觀察場上情況,又能培養護球意識?;顒訒r,將籃球場分為3個區域,即中圈和兩端3分線外的區域為1號區,一端3分線內的區域為2號區,另一端則為3號區(圖1)。先組織學生散點在1號區內自由運球,并鼓勵學生在保護好己方球的基礎上,用另一只非運球手去打任意一名同學的球。球被打脫手的同學運球至2號區,與該區的學生繼續游戲,若再被打脫手,則換到3號區。每個區域只能待一次,若第四次被打脫手,則繞著籃球場四周行進間運球直至游戲結束。最終,留在1號區域的學生得9分,留在2號區的學生得7分,留在3號區的學生得5分,邊線運球的學生得3分。這一活動除熱身和激發興趣之外,還通過對三個區域的劃分及邊線的利用,使學生對球場結構有了初步的認識。

圖1 “相互打擊”干擾球場地設置
在進行“干擾球”練習時,要提醒學生不要打到對方的手,滲透規則意識。
籃球運動是一項對抗性的運動項目,進攻者特別是持球者需要躲避防守者的干擾,將進攻路線向前推進。因此,在籃球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躲避”技巧并恰當地進行應用?!白笸挥议W”避障礙練習是指在規定范圍內自由行進間運球,眼睛盡量不看球,在跑動過程中隨時通過身體的轉向或雙手的交替運球避免與他人發生碰撞,要具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要鼓勵學生運球時注意觀察。
組織學生在跑速較快的前提下,滿場行進間自由運球,并及時躲避周圍的同學,既不碰到別人,也不被別人碰到。同時,還要控制好自己手中的球,每次正面遇到人時迅速換另外一只手運球,同時從對方身前避過。
成四列橫隊,每兩隊兩人面對面同時用右(左)手運球,聽信號體前變向運球后與對面同學快速交換位置,再聽信號繼續練習,完成兩次輪換之后每隊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一個位置后與其他同學再合作進行相同的練習。
“左突右閃”避障礙練習的設計是基于籃球運動中的攻防特點,通過面對防守者采取相應的動作技能,能培養學生的反防守意識。同時告訴學生“躲避人”可以貼緊對方身體,通過跨步和側身將對方堵在體側或體后。
籃球賽場上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特別是進攻方的運球路線,在防守的干擾下,需要變換多種路線,擺脫多重防守,才能完成進攻。有時運動員需要連續突破好幾個人才能傳球或投籃?!癦”形運球技術是基本的運球技術之一?!癦”形運球即直線或斜線像“Z”字一樣,運球至某處換手向下一個方向繼續運球,通過不斷變向擺脫防守,達到最終的目的。
對于“Z”形運球變方向過人技術,可先講解示范體前變向動作,帶領學生練習,基本掌握動作之后,可分為5人一組,4人站成“Z”字形并呈防守姿勢(防守姿勢可由最初的固定位置或動作,發展成跟隨移動進行防守),1人運球過人接投籃。每投中一次得2分。5人輪換進行。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來自防守的威脅,同時,也使學生逐步感受到籃球運動的對抗性。
在籃球比賽中,“一對一”運球攻防是指1人進攻運球推進,另一人防守進行堵截,是常見的攻防形式,也是基本的戰術形式之一,更是實戰的基礎。因此,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及多種路線的運球練習,幫助學生體驗與掌握這一技術。
如在3分線右側進行變向運球的“一對一”運球攻防練習。2人一組,1人作為進攻方,面向籃架運球突破,另一人作為防守方背對籃架進行防守。進攻方在半場范圍內至少完成一次帶變向運球的突破上籃,投中得2分,并且判定為一次有效進攻。投不中則繼續爭搶,防守方搶到球后則攻防轉換。
營造實戰氛圍也是復雜運動情境創設的一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接近真實的比賽情境。
由于小學生是初步接觸籃球運動,而籃球運動中又有許多規則和要求。想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則和要求并不容易,必須循序漸進。因此,可以安排簡化規則的籃球比賽,讓學生初步體驗籃球比賽。如在向學生介紹球出界、腳踢球、非法運球、帶球撞人等簡單規則的基礎上,鼓勵進攻者結合傳球巧妙運用體前變向運球進行小范圍的3對3比賽,對更復雜的3秒違例等判罰暫時不予應用。鼓勵防守者積極封堵對方行進路線,使學生在接近真實比賽的情境中體驗行進路線和隊友間的配合。也可嘗試男女混編的比賽。
在簡化規則的籃球比賽中,學生可以初步在相應的運動情境中體驗到籃球比賽的樂趣和特點,逐步將所學技術在情境中進行運用,從而提高籃球運動的水平。
總之,運動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基于運動項目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教材要求創設最貼近教學實際的對抗、展示或比賽情境,以達到提升技戰術水平和體能水平的目的,使學生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