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友傳
30多年歲月更迭,有酸有甜;30多年風雨兼程,有苦有樂;30多年不懈追求,有滋有味。
泰州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周燕霞以勤奮、忠誠、堅守、擔當,鐘情于她所從事的“關工”事業,書寫了她人生的又一番風景,雋永、悠長、甘甜。
2015年9月,身為市教育系統關工委成員的她,強力推進“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活動,確保留守學生“人人有結對,學業有指導,親情有呵護,生活有保障”,為全市10.5%的學生家庭解決了后顧之憂。為此,周燕霞創造性落實“四個全”,確保關愛對象“一個不少”:
注重關愛對象全面覆蓋。學段涵蓋幼兒園到高中;關愛對象不僅包括留守兒童,還有孤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身心發展困難的學生。全市42426名學生擁有了自己的“教師媽媽”。
組織教育系統全員參與。全市教育系統機關干部、學校教職員工成為了“教師媽媽”,實行與留守學生“一對一”或“多對一”的結對幫扶。
動員全市學校全面實施。經她倡導,全市319所城鄉中小學和329所幼兒園同步實施,“教師媽媽”讓留守、孤貧等特殊兒童群體成為“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
保障學段之間全線跟蹤。每一位留守學生都有對應學段的“教師媽媽”。建立留守學生信息庫,跟蹤留守學生信息和學生成長情況。
周燕霞創新“加減乘除”工作法,確保關愛對象健康成長:
“加”,就是加強思想引導。以扶志為根本,強化立德樹人,幫助留守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涵養留守學生的心靈。
“減”,就是減輕學業負擔。以扶智為核心,開展一對一精準指導,引導留守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確保個個學業上有提高。
“乘”,就是生活上加倍關心。以生活幫助為基石,從關心學生衣食住行做起,有力解決了留守學生的后顧之憂。
“除”,就是除去心靈上包袱。以情感關懷為突破,重點關注留守學生心理狀況,與他們成為“知心朋友”,了解所思所想所盼,解除心理疙瘩,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她帶動全市“教師媽媽”家訪12.2萬人次,與留守學生談心15萬人次,使留守學生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周燕霞創優實施行政推動、典型帶動、活動驅動、考核促動“四大行動”,確保關愛落地見效。為此,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出臺了關于開展“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活動的實施意見,隨后召開全市現場推進會,建立評選表彰制度,推進成果展示館、“教師媽媽工作室”、“三點半課堂”、留守學生快樂驛站、助力微心愿等系列活動建設,促使關愛活動落地生根。“教師媽媽”團隊先后入選“江蘇好人榜”和“中國好人榜”。杰出“教師媽媽”代表陳錦華被表彰為全國十大“最美教師”。央視多次向全國推介泰州市“教師媽媽”幫扶特殊兒童的經驗做法;《中國教育報》頭版刊發《泰州:留守學生都有“教師媽媽”》專題報道。
2020年10月,退休后的周燕霞服從組織安排,擔任泰州市教育系統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她時刻牢記“忠誠敬業、關愛后代、務實創新、無私奉獻”的“五老”精神,廣泛凝聚關愛幫扶力量,優化關愛幫扶機制,讓“教育關工”的特色品牌越傳越響。
特殊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時刻牽動著周燕霞的心。早在擔任市教育系統團工委書記時,她就組織開展“一個市直學校幫一個班特殊兒童”的活動。

周燕霞
退休后,她連續3年“六一”兒童節趕去特殊教育學校,為啟智班孩子送去蛋糕、繪本,為培智班“唐氏寶寶”送去水彩筆,為二年級孩子送去橡皮泥等美工用品,讓自己健康的孫子和身體殘疾的孩子們一起拉二胡、吃蛋糕,歡度別樣的節日,體會不一樣的情愫,享受不一樣的收獲。
“退居二線骨干教師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可享受一線教師同等待遇。引導和吸引了一批優秀老教師從教學二線轉戰關工委工作一線?!敝苎嘞纪菩械倪@一創新舉措被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向全省推廣。
周燕霞還協調推進“校站結合”、“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和“六一”關愛周活動,從假日向日常、從校園向家庭和社會、從物質資助向呵護精神成長三延伸。
她爭取泰州移動公司向留守兒童家庭贈送固定電話,讓在外務工的家長可以隨時和留在家鄉的孩子通話;積極對接知名眼鏡企業、服裝企業,為市特校學生無償配眼鏡、添置校服;邀請泰州市誠泰測繪有限公司,向永安洲小學“三童”贈送體育文化生活用品。在周燕霞的建議下,“三童”關愛幫扶被納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年度要點和月度計劃,形成了“教育局主導、關工委主推,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學校牽頭、各界支持”的關愛網絡。圍繞時事熱點和教育中心工作,周燕霞每年精心策劃一個主題,確?;顒映掷m發力、常抓常新,關愛幫扶學生的一系列活動先后被《中國火炬》 《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報》等媒體報道,在全市全省產生廣泛影響,獲得普遍贊譽。2021年,她榮獲“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創新獎”,市教育局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她深知,“黨建帶關建”是推動關工委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根本保證。
為此,周燕霞通過“黨建帶關建”,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一起發力。將關工委工作列入市教育工委工作要點,納入黨建工作一起謀劃,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對上級關工委文件“逢件必批”,及時傳達布署,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在周燕霞的推動下,全市教育系統關工委的重大活動,均通過局長辦公會研究討論,真正做到對關工委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積極支持、經費上全面保障”。關工委在黨建引領下,“帶著感情”,發揮“主體作用”、體現“主動作為”、擔當“主要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 《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全面實施后,特殊家庭和孩子的身心發展成周燕霞關注焦點。她先后到高港、興化、姜堰、泰興、靖江等地調查研究,組織人員在泰州市中小學范圍內采取抽樣分組、網絡問卷調查家長和學生的方法,問卷內容涉及家庭教育基本情況、相關政策法規普及情況、中小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困惑等,共發放問卷3553份,研究分析全市中小學家庭教育現狀及主要問題,探索中小學家庭教育的路徑和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導家庭教育。她撰寫的《泰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調查報告,獲江蘇省家庭教育及家長學校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
周燕霞以做一名“關工人”為榮,以做事業為樂,把汗水和心血花在抓好典型示范引領,發揮“關工品牌”輻射作用。
如今,成立了泰州全市教育系統老教師講師團,建立“雙菜單”,深入到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宣講,發揮退休名校長、名教師及有專長的優秀教師的獨特鑄魂育人作用;成立了市、市(區)、校三級退休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為全市青少年講紅色故事、理想信念、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知識,培植“關工”更多亮點,讓“關工”品牌擦得更亮。
有耕耘必有收獲。黨和人民始終沒有忘記這位“關工”事業的“孺子?!?,她先后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個人”、“江蘇省婦女兒童工作先進工作者”、“江蘇省幼兒教育先進工作者”。成績和榮譽面前,周燕霞更感受到了“關工”之路任重道遠,她說:“關心下一代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