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關工委 淮河路街道關工委 第57 中學團委

張利修與孩子一起共話人生價值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五老”宣講團成員張利修,生于1930 年,19 歲穿上軍裝,歷經30 余載軍旅生涯,于1982 年光榮離休。從1993 年開始,張老義務舉辦紅色圖片展1900 多場次,制作42 個專題,使用圖片18000 多幅,觀眾達240 多萬人次,2005 年被民政部、原總政治部表彰為全國先進軍隊離退休干部。今天是國慶節,鄭州市第57 中初二學生周陳儀來到張老的展覽室,與張爺爺一起共話青春價值。
周陳儀:張爺爺,您30 年如一日堅持辦紅色圖片展,您對我們的希望和要求是什么?
張利修: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我的青春奉獻在了戰場上,你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未來競爭之大挑戰,你們應有一種志向高遠、腳踏實地的時代氣質。30 年前,我受毛主席誕辰100 周年的紀念啟發而產生了義務舉辦紅色圖片展的想法。30 年過去,今年是毛主席誕辰130周年,我的堅持就是希望你們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信念、執著奉獻,勇于變革、善于創新,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精神,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周陳儀: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一個人的價值觀?
張利修:什么叫人生價值?平津戰役期間,我們班9 個人,我是副班長,那一仗我們班就犧牲了5 名戰士,其中最小的一名戰士當兵才八天。面對死亡,我們的軍人戰士為什么能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因為我們的軍人明白倒下的是他們的身軀,扛起來的是共和國的脊梁。犧牲的是我們的生命,而建立的是新中國。自部隊返回家鄉以來,我常常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是他們把生命獻給了戰場,把機會留給了后人。30 年來,我能以自己微薄之力將這些紅色基因傳承下去,這就是我的價值所在。
周陳儀:聽完您的話,我們明白了,革命先輩用青春和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這美好生活,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當有吾輩當以鏗鏘有力的青春之聲,響應祖國需要和時代召喚,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張利修:“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中國革命來之不易,還是那句話,你們的青春正逢其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當一肩落清風明月,一肩扛起國家擔當,以“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務實作風,跨過一溝再越一壑,攀過一山再登一峰,做到沖鋒在前、擔當在先,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拼搏之姿成就人生,以奮斗之力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