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關工委
2022 年11 月,中國關工委表彰了73 名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其中廣東省有兩名老同志上榜,李克就是其中之一。
李克是中山市東區街道關工委委員,也是一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場上經受過戰火洗禮的老戰士。作為一名通信兵,從軍3 年,李克從新兵到優秀通信兵,獲得多次嘉獎。1981 年,他帶著3 次獨立營嘉獎、6 次連級嘉獎光榮退伍,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革命軍人。他積極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熱心志愿服務公益事業,先后被評為廣東省愛國擁軍模范、廣東好人、廣東省最美志愿者、中山市最美退役軍人。
作為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在2023 年的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上,李克分享了自己從退役軍人到關工戰士的心路歷程。
李克:我生長在一個革命軍人家庭,父母親都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一家六人從軍,兩代為國而戰。
李克的父親李立柱,1944 年12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武裝。李立柱所在的部隊在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后并入粵桂邊縱隊。新中國建立后,李立柱調任中南軍區、佛山軍分區。1963 年,李立柱任中山縣人民武裝部副師級部長。
李克的母親許珍參加過解放戰爭。新中國建立后,任雷州軍分區排級護士,后調任中山縣供電局、郵電局、民政局。
李克的大哥李勤,1968 年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川鐵道兵部隊,是一名無線電報務員。李克的二姐李展,1970 年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湛江陸軍野戰醫院,是一名護士。李克的三姐李堅,1971 年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衡陽陸軍野戰醫院,也是一名護士。
李克:受家庭影響,1978 年,18 歲的我懷著滿腔熱血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無線電通信兵。1979 年我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宣講時的李克充滿激情
他把紅色基因變為青少年心中
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


1979 年2 月17 日,李克奉命隨部隊參加南疆自衛反擊戰。他所在的部隊從邊境口岸的兩個方向展開進攻,撕開了敵人的第一道防線,打破了敵人“朔江天險不可跨越”的吹噓,完成了中央軍委交給他們的殲滅敵主力的任務,為實現戰役合圍取得最后的勝利作出極大貢獻。李克所在部隊還奉命保障戰區內公路的安全,為大部隊后勤物資輸送提供保障。因此,他所在部隊是最早發起進攻,最遲撤回國內部隊之一。
李克:炮彈從我們的頭上飛過去,指揮部離最前線只有一二公里。我們顧不上隨時會落在身上的炮火,腦子里只有“一字一碼,關乎千軍萬馬”的職責。除了上機工作,我們還要連續手搖馬達充電4 小時、挖貓耳洞,到位于山谷額指揮部收送電報文件。開戰的頭3 天根本沒時間休息。隨著戰場的深入,看到傷員和烈士的遺體運送回國內,我切身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我們師工兵科副科長、工兵營營長被敵人的槍榴彈打中,兩個一米八幾的山東大漢都只剩下了一小團灰燼。我們親愛的戰友常超淼烈士,為了攻破“朔江天險”,身負重傷后仍堅持發報十多個小時,把敵人的火力點一一報給指揮部。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緊緊地抱著電臺,把密電碼燒毀在自己的身旁。常超淼烈士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戰斗英雄,他是我們全體通信兵學習的榜樣。
退役后,李克時刻牢記要守住軍人本色,將戰友英雄事跡和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2007 年,李克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他先后被聘為廣東省國防教育學會會員、黨史學習教育中山百姓宣講團成員、中山市老兵宣講團成員、東區街道青少年校外教育輔導員,積極投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中。
他帶著一枚枚金光閃閃的軍功章、一封封泛黃的家書、一件件銹跡斑斑的電臺設備,跑遍了全市150 多所大中小學校、幼兒園和機關事業單位。每逢校外輔導站開班、新學期開學、青年新兵入伍,李克都會滿懷深情地給青少年講革命故事。
李克:每次宣講,我總是從一個標準軍禮開始,用樸實的語言為青少年描述當年炮火紛飛的戰場。有一次,我在某機關單位宣講,當講到英雄連長黃鑒初率全連攻克敵四號、五號高地,榮立集體一等功的事跡時,臺下一位女士突然失聲痛哭起來。原來她就是黃鑒初的女兒!她說從未聽過父親的這些英雄事跡。她說,我的宣講給了她巨大的心靈震撼。
每次宣講結束,幾乎都有學生向我表示要參軍報國。把紅色基因傳給下一代,讓崇尚英雄風氣代代相傳。在傳播紅色基因這條路上,我從未想過停歇。
2018 年,東區街道組織退伍軍人成立了博愛擁軍志愿服務隊,李克當選隊長。從2018 年發展至今,這支志愿服務隊從8 個人擴大到380 余人。在李克帶領下,博愛擁軍志愿服務隊建立起一個“移動軍旅展覽館”,博物館里的展品是志愿服務隊收集、捐贈或采購回來的,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是一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這些物品,承載著時代和革命先輩的記憶。目前,移動軍旅博物館已進校園、到社區宣講傳承紅色基因238 場,受教育青少年7 萬多人次。
李克:若有戰,召必回。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也不是什么豪言壯語,而是千千萬萬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鑄就的錚錚誓言。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面對社區志愿者緊缺的情況,李克帶領著志愿服務隊隊員們奮斗在抗疫一線。從最初的防疫宣傳、上門摸查,到后來的站崗查證,李克堅持了近60 天,從未缺席。在以志愿者的身份參加社區防疫工作之前,李克就在聯系本地的藥房、醫療器械廠商,搶購了一批價值5萬多元的防護物資,捐給了中山抗疫一線的社區和醫院。2020 年1 月底,李克將迎來60 歲生日。得知市中心血站告急后,李克馬上抓住最后一次獻血的機會,獻血400 毫升。在此之前,李克的獻血本已經記錄了滿滿一頁——從2008 年至今,共獻血2400 毫升。
李克:我們到哪里,就把責任扛到哪里,就把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帶到哪里。
2018 年,李克牽頭成立了東區街道關心下一代志愿服務隊、博愛擁軍志愿服務隊、退役軍人紅旗志愿服務隊,這些團隊的志愿服務總時數達5 萬多個小時。李克個人的志愿服務時長也達到5 千多個小時。
在軍營,李克穿的是守衛國家的綠軍裝。在社區,李克穿的是守護家園的志愿者綠馬甲。作為關工委委員、“五老”志愿者,李克一直在盡自己所能為幫助困難青少年做一些實事。通過希望工程,李克連續6 年資助了6 名貧困小學生。得知某中學急需電腦,他拿出10 萬元買了10 套電腦設備送到學校。得知家中困難的戰友女兒做手術急需50 萬元,李克帶頭捐助5000 元,并聯系相關部門和電視臺,幫助籌集了40 多萬元讓孩子順利完成了手術。得知某大學生小林因父親病重交不上學費,他當即轉去3000 元,幫助小林繼續學業。在對孩子們給予物質幫助的同時,李克還拿出時間與他們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健康成長。
李克:一日戎裝,一生信仰。作為一名老戰士,我的軍人使命感早已融入血液;作為一名關工人,關愛下一代的初心始終不變。非常榮幸,我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榮譽,這個獎項很重,重得我一個人扛不起來,因為它凝聚了全中山千千萬萬關工人多年奮斗的汗水,因為它代表了全中山關工人的榮光,它將激勵著我在關心下一代的新征程上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