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涵碩,王留彬,張 睿,王麗鴛,韋 康
中國農業科學院 茶葉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水解單寧1,2,6-三沒食子酰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e,1,2,6-TGGP)是一種多酚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1-2]。然而目前對多酚類物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兒茶素類物質上,對1,2,6-TGGP的關注較少。茶是世界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3],具有多種保健(藥理)功能[4]。茶葉中富含多酚類化合物,研究人員已從茶樹中鑒定到1,2,6-TGGP,但是茶葉中關于1,2,6-TGGP含量變異范圍的研究報道非常少。Zhang等[5]通過高效液相色譜結合二極管陣列和質譜檢測了16個茶樣(6個綠茶、6個烏龍茶和4個白茶),結果發現茶葉中1,2,6-TGGP含量非常低,在0~6.6 mg/g。Song等[6]通過高效液相色譜結合二極管陣列和質譜對13批龍井綠茶進行分析,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Wei等[2]對17個茶樹品種進行1,2,6-TGGP含量測定,發現其變化范圍為1.96~43.20 mg/g。李強等[7]對‘中黃1號’‘中黃2號’‘白雞冠’與‘中白1號’進行1,2,6-TGGP含量測定,結果發現含量在0~0.24 mg/g。
茶樹種質資源是茶樹種質創新及品種遺傳改良的基礎[8-9]。目前對茶樹資源的分析多集中在水浸出物、兒茶素、氨基酸、咖啡堿等成分,尚無對1,2,6-TGGP優異資源鑒定與篩選的研究報道。本研究擬對219份茶樹資源進行1,2,6-TGGP含量測定,分析其變異特性并探尋其與兒茶素類物質的相關性,從而篩選出高1,2,6-TGGP優異茶樹資源,以期為高1,2,6-TGGP茶樹新品種選育及其形成機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以53份種植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園(N 30°19′、E 120°10′)的茶樹資源、166份種植于浙江省嵊州市中茶所嵊州實驗基地(N 30°15′、E 121°22′)的茶樹資源為材料。2019年、2020年和2021年3月在不同地塊采摘試驗茶樹資源一芽二葉鮮葉樣。具體樣品名稱見表1。其中編號1~21是杭州2019年樣品,22~32是杭州2020年樣品,33~53是杭州2021年樣品;編號54~110是嵊州2019年樣品,111~152是嵊州2020年樣品,153~219是嵊州2021年樣品。共計219份。

表1 219份茶樹資源名稱Table 1 The names of the 219 tea germplasms
儀器:Waters HPLC,Phenomenex色譜柱(Synergi 4 μ Polar-RP 80A, 4.6 mm×250 mm,5 μm);UV-25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Shimadzu公司);Waters alliance 2695-2498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公司)。
試劑:甲醇、乙腈、甲酸(杭州碩科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均為色譜純級;1,2,6-TGGP,由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沒食子酸(GA)、沒食子兒茶素(GC)、表沒食子兒茶素(EGC)、兒茶素(C)、表兒茶素(EC)、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CG)、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壞血酸、EDTA(Disodiumethylendiaminetetrac etate,乙二胺四乙酸)鈉鹽。
1.3.1 標準曲線繪制
分別精密稱取1,2,6-TGGP、GA、GC、EGC、C、EC、EGCG、GCG、ECG標準品2.000 mg置于10 mL離心管中,加入70%甲醇(色譜純級)溶液2 mL超聲溶解,配成1 000 μg/mL的母液,再用70%甲醇溶液將對照品母液稀釋成系列梯度濃度的標準溶液,繪制標準曲線。利用標準曲線對各代謝物進行定量。
1.3.2 HPLC檢測
流動相A為1%甲酸水溶液,流動相B為100%乙腈。流速為1 mL/min,檢測波長280 nm,柱溫40℃,進樣量10 μL。梯度洗脫程序詳見表2。
1.3.3 樣品制備
于2019、2020、2021年春季按一芽二葉的標準采摘鮮葉原料,置于電熱式碧螺春烘干機中120℃烘30 min左右,烘干至恒重。
1.3.4 茶多酚提取與鑒定
多酚類物質提取和鑒定在課題組前期建立的方法上略有改進:取茶樣0.1 g(0.999~0.100 3 g)精密稱定,置于10 mL離心管中,準確加70%甲醇溶液5 mL,于70℃水浴鍋水浴浸提20 min(每隔5 min上下搖動一次),待冷卻至室溫后轉入離心機(3500 r/min,10 min)。吸取0.5 mL上清液至5 mL離心管中,加2 mL穩定液(10 mg/mL EDTA-Na 2、10 mg/mL抗壞血酸、純乙腈、超純水的質量比或體積比為1∶1∶2∶16混勻,使用0.45 μm有機微孔濾膜過濾,取濾液到進樣瓶中,放至HPLC儀器中進行1,2,6-TGGP鑒定與含量測定。
1.3.5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Excel 2108軟件進行整理,數據統計采用SPSS 24數據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變異系數的計算公式為:變異系數=標準差/均值。
1,2,6-TGGP(峰9)含量的鑒定情況見圖1,1,2,6-TGGP含量較高(> 5.00 mg/g)的茶樹資源兒茶素組分及1,2,6-TGGP的具體含量測定結果見表3。

圖1 茶葉中主要成分液相色譜圖Figure 1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ea

表3 1,2,6-TGGP含量較高的茶樹資源兒茶素及1,2,6-TGGP含量Table 3 Catechin and 1,2,6-TGGP content of tea germplasms with high content of 1,2,6-TGGP mg/g
對219份茶樹資源9個組分含量進行統計分析(表4)后發現,1,2,6-TGGP含量為0.34~53.63 mg/g,平均為9.53 mg/g;GA含量為0.16~1.32 mg/g,平均為0.48 mg/g;GC含量為0.46~7.88 mg/g,平均為2.00 mg/g;EGC含量為3.03~27.41 mg/g,平均為12.36 mg/g;C含量為0.47~22.72 mg/g,平均為2.16 mg/g;EC含量為2.96~13.86 mg/g,平均為7.07 mg/g;EGCG含量為12.25~114.10 mg/g,平均為67.39 mg/g;GCG含量為0.29~4.50 mg/g,平均為1.80 mg/g;ECG含量為3.46~53.87 mg/g,平均為25.24 mg/g。219份茶樹資源中9個成分變異系數從大到小排序為1,2,6-TGGP、C、GC、GA、GCG、EGC、ECG、EC、EGCG;變異系數最大的是1,2,6-TGGP,為101.45%。以上結果表明,219份茶樹資源表現出豐富的遺傳多樣性。

表4 219份茶樹資源9個組分含量統計Table 4 Content statistics of 9 components in 219 tea germplasms
對219份茶樹資源1,2,6-TGGP含量的分布進行分析(圖2)可以看到,1,2,6-TGGP含量低于1%的資源材料最多,有149份,占比68.03%;1%~3%的有57份,占比26.03%;高于3%的最少,有13份材料,分別是‘中茗6號’(5.36%)、‘中茗6號’(4.92%)、‘恩施5號’(4.20%)、‘中茗6號’(4.11%)、‘4201’(4.02%)、‘ESN-5’(4.02%)、‘中茗6號’(3.82%)、‘中茗66號’(3.57%)、‘1118’(3.41%)、‘Z9’(3.30%)、‘4511’(3.23%)、‘ESN-8’(3.21%)和‘0401’(3.12%),占比5.94%。其中1,2,6-TGGP含量最高的‘中茗6號’在不同年份、不同地點均有較高含量,說明該品種受環境影響較小。

圖2 219份茶樹資源的1,2,6-TGGP含量分布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1,2,6-TGGP content in 219 tea germplasms
對219份茶樹資源的9個組分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5)可看出,9個組分中有2/3的組分間存在顯著性的相關關系。除GC外,EC與所有的組分存在顯著性的相關關系,其中與EGC、C、EGCG、GCG、ECG呈極顯著正相關,與GA、1,2,6-TGGP呈極顯著負相關。除C外,1,2,6-TGGP也與所有的組分存在顯著性的相關關系,其中與GA、EGCG、ECG呈極顯著正相關,與GC、GCG呈顯著正相關,與EGC、EC呈極顯著負相關。1,2,6-TGGP與GA呈極顯著正相關,結果與Wei等[2]研究結果一致。

表5 219份茶樹資源生化成分含量相關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n 219 tea germplasms
茶多酚是茶樹中酚類物質及其衍生物的總稱。茶多酚包括兒茶素(黃烷醇類),黃酮、黃酮醇類,花青素、花白素類,酚酸及縮酚酸等,是茶葉的重要品質成分和構成茶湯滋味的主要物質[10]。目前大多數研究主要圍繞兒茶素類物質,很少有酚酸衍生物的報道。1,2,6-TGGP作為酚酸衍生物的一種,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本研究測定了219份浙江杭州和嵊州茶樹資源中兒茶素和1,2,6-TGGP含量并對其進行了含量變異分析,結果發現9個組分的變異系數從大到小依次為1,2,6-TGGP、C、GC、GA、GCG、EGC、ECG、EC、EGCG,表明1,2,6-TGGP有巨大改良潛力。進而分析了1,2,6-TGGP的含量分布情況,從中篩選出13份高含量茶樹資源。最后分析了1,2,6-TGGP與兒茶素的相關性,發現與其呈極顯著正相關的GA、EGCG、ECG和呈極顯著負相的EGC、EC。
前期研究表明,1,2,6-TGGP是UDP葡萄糖和沒食子酸經過一系列嚴格位置的沒食子酰基化步驟合成的。具體過程為UDP葡萄糖先與第一個沒食子酸反應合成葡萄糖沒食子鞣甙(β-glucogallin),后者再與第二個沒食子酸反應合成1,6-二醛酰葡萄糖(1,6-digalloylglucose),1,6-二醛酰葡萄糖再與第三個沒食子酸反應合成1,2,6-TGGP[11]。本研究發現1,2,6-TGGP與沒食子酸有極顯著的相關關系,這與李強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有趣的是,EGC和EC都與1,2,6-TGGP呈極顯著負相關,EGCG和ECG均與1,2,6-TGGP呈極顯著正相關,EGC和EC經過酰基化后可形成EGCG和ECG,而1,2,6-TGGP中存在三個酰基,可能可以充當酰基供體。初步推測這5種物質間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關系。可能的過程是1,2,6-TGGP給EGC提供沒食子酰基生成EGCG,給EC提供沒食子酰基生成ECG。但具體的反應過程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我們篩選到富含1,2,6-TGGP的優異茶樹種質資源并且對1,2,6-TGGP的變異范圍、與兒茶素的相關性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這為后期1,2,6-TGGP合成機理研究及品種選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