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方磊(賴少其藝術館)
賴少其是近些年常在拍場能見到的藝術家,他的版畫、山水畫、書法篆刻均自成一家。其創(chuàng)作“主力”山水畫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鮮為人知的是他的花鳥畫也個性鮮明,在意境和形式的開拓上獨樹一幟。作為“新興木刻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賴少其在版畫方面已經營多年,而花鳥畫藝術正是他從版畫轉向中國畫創(chuàng)作,深探傳統(tǒng)堂奧之肇始。從陳老蓮到金冬心,從海派到嶺南畫派,從墨梅到紅梅,從“梅花歡喜漫天雪”(圖1)到“二月嶺南花似錦”,賴少其的花鳥畫探索過程表明,習古和寫生是其認定的藝術正道。

圖1:賴少其 《毛主席七律·冬云詞意圖》 95cm×180.5cm 1978 年
1957 年,賴少其在上海負責文藝界工作,結識了黃賓虹、潘天壽、唐云、謝稚柳、王個移、江寒汀等畫家。賴少其在和他們的交往中受益匪淺,也因此開始學習有關傳統(tǒng)繪畫知識。機緣巧合,在謝稚柳的目鑒下,賴少其購得一冊《陳老蓮花鳥冊》,內有陳老蓮精品花鳥畫10 幀。賴少其特別傾慕陳老蓮高雅的藝術品位和富裝飾性的構圖技巧,便著手臨摹。
其時,毛澤東倡導文藝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藝界人士積極響應,也激發(fā)了賴少其的創(chuàng)作熱情,他赴上海龍華苗圃寫生,準備創(chuàng)作100 幅花卉作品以應。最終在三周時間里,賴少其共創(chuàng)作了《吊鐘海棠》《紅背海棠》《粉面茶花》等70 余幅花卉作品。(圖2-圖4)審視這批作品,可以看出賴少其的不懈努力,他大量借用水彩技法,用色明快,而線條略顯生拙、稚嫩。在此之前,他并沒有深厚的中國畫基礎,因此陳老蓮那種舒展勁柔的線描是賴少其力所不能及的。不難發(fā)現(xiàn),此時的賴少其尚未找到切合自己秉性的筆墨語言,但其對藝術正道的選擇和堅守為其花鳥畫藝術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2:賴少其 《吊鐘海棠》25cm×22cm 1958 年

圖3:賴少其 《紅背海棠》25cm×22cm 1958 年

圖4:賴少其 《西府海棠》25cm×22cm 1958 年
1959 年,賴少其開始深入中國畫創(chuàng)作,逐漸認識到“書畫同源”的重要性。此時他與海派名家仍保持著緊密聯(lián)系,尤其是接受了花鳥畫名家唐云的意見,對金農的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認真臨摹金農的“漆書”,這極大地拓展了賴少其的藝術視野。金農的書法結字用筆極具金石氣息,人稱“漆書”,繪畫則與書法同源,追求“古拙”趣味,在清代可謂獨樹一幟。有著多年版畫創(chuàng)作背景的賴少其很容易就接受了這種碑學的美學思想。
而金農的梅花系列作品則啟發(fā)了賴少其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新思路。賴少其說:“我在此時學習書法,也同時學習國畫,才認識到‘書畫同源’的道理。更直接的理由,我學習書法,首先是為了‘題畫’,特別是當我學習金冬心的梅時,更感到有學習金冬心‘漆書’的必要了?!笨梢姡嚿倨鋵W書不僅為題款所用,更是要以書入畫,其飽含金石韻味的書法更加強化了墨梅的鐵骨錚錚,從而使賴少其的梅花作品更加筆墨淋漓,氣韻生動。
在花鳥畫的題材方面,賴少其對梅的喜愛程度非同一般,他在詩中常寫“臘梅黃金粟,清香溢晚寒”“寒梅香徹骨,月下橫斜影”“寒冬過盡迎春歸,臘梅一支香滿屋”“疏影橫斜月有跡,幽香處處沁羅襪”。還有自書詩云“自古畫梅多高士,鶴子梅妻林處士。王冕畫梅稱高標,金農水邊數(shù)畫須。吾愛梅花骨如鐵,吾畫梅花發(fā)畫癡。君不見,畫梅畫得出了神,梅花瘋子楊補之”。
賴少其習梅的對象除了金農,還兼學諸家,他在一幅梅花作品上題曰“梅學王冕、王謙二家,字學冬心先生”。賴少其明確地指出王冕、王謙的梅花畫法與金冬心的“金農體”題款相結合符合其寫梅的審美取向,即其自評“我畫梅花白如雪,我畫枝干曲如鐵”。賴少其對金冬心的臨摹,使其花鳥畫深得“古拙”之三昧。
在20 世紀60-70 年代,賴少其花鳥畫的主要描繪對象是梅花。在特定的年代,創(chuàng)作毛主席詞意圖是畫家學習毛主席詩詞最為直接的行動之一。賴少其將毛主席詞《七律·冬云》《卜算子·詠梅》大量地題寫在梅花作品上,幾乎凡有梅痕處大多題毛主席詞。如1973 年與1978 年,賴少其先后創(chuàng)作了兩次《毛主席<七律·冬云>詞意圖》。(圖5)1977 年4 月,賴少其應安徽省民航局邀請,以陳毅《紅梅·隆冬到來時》為主題,為駱崗機場創(chuàng)作丈二大畫《紅梅贊》,上題“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陳毅同志詩,一九七七年四月于淝上”。這幅紅梅尺幅之大,在賴少其的花鳥畫中實屬罕見。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賴少其看來紅梅不再是謙謙君子,而是敢于迎戰(zhàn)隆冬的堅強戰(zhàn)士。賴少其所畫紅梅枝枝向上伸展,不屈服不畏懼。

圖5:賴少其 《毛主席七律·冬云詞意圖》 24cm×85cm 1973 年
賴少其也將這種帶有強烈人格品性的審美取向大量地反映在梅花扇面的創(chuàng)作上,或自娛,或酬贈。扇面《潘天壽詩意》(圖6),寫一老梅,枝干上新枝茁壯,花蕊繁密,璀璨異常。用順逆有勢的散鋒在質地堅韌的黃皮紙上皴擦枝干,筆力雄勁,有蒼龍出岫之勢。枝梢線條勁如彎矢,吸收了王冕的寫梅遺法。梅花勾瓣點蕊,冷艷綺麗,與粗壯的枝干相映,蒼勁中見清氣,冷峻中見風姿。上題潘天壽《詠梅花》中的詩句“氣結殷周雪,天成鐵石身”。在扇面《夢梅》(圖7)上,賴少其更是直抒胸臆,上題自作詩“看長江滾滾東流急,千古英雄多磨折。斥佞臣,一尊頑鐵我遲來。梅花已謝,北望中原,漫天大雪”。

圖6:賴少其 《潘天壽詩意》 20cm×56cm 1985 年

圖7:賴少其 《夢梅》 19cm×55cm 1986 年
此外,賴少其還時常將宋之問、林逋等詩人名句入畫,用清幽香逸的梅花表達“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意境。賴少其對詩詞入畫的經營可謂用心良苦。
賴少其的花鳥畫藝術兼容并包,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藝術面貌。除了陳老蓮和金冬心外,賴少其從以吳昌碩、虛谷為代表的海派名家處亦獲益良多。
吳昌碩以草、篆書入畫,筆力雄厚,他把深重變化的水墨、強勁有力的用筆和妍麗的色彩結合起來,既古樸又鮮艷。賴少其在《枇杷與紅果》上題“以缶翁法兼學邵宇,此所以既重古人又重今矣”。虛谷則擅畫魚鳥,造型拙中寓巧,富有童趣,用筆松秀而空靈,意境優(yōu)美。賴少其在《我作黃山客》上題“江寒汀先生畫虛谷可以亂真。余松鼠學虛谷,尚未入門。如江寒汀不作古,當拜其為師也”。不難發(fā)現(xiàn),賴少其臨習古今花鳥畫名家,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身藝術的獨特面貌。
1986 年,賴少其七十歸故里,開始藝術變法,其年是農歷丙寅年,他自稱“丙寅變法”。關于花鳥畫變法的動因,他在《丙寅變法》一文中寫道:“廣州沒有黃山,但也是革命名城,風光秀麗,五彩繽紛,有著名的嶺南畫派,又是改革開放的龍頭。地處熱帶濱海,魚產與花卉是美術的主要品種,不畫是可惜的。”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賴少其開啟花鳥畫藝術變法的根源有兩點:一是嶺南畫派的深遠影響力,引起賴少其的極大關注和學習熱情;二是賴少其對故鄉(xiāng)周邊事物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努力用藝術去描繪和歌頌。
1986-1993 年是賴少其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豐產期,題材以花卉和魚類為主(圖8)。他作了很多大膽的嘗試,筆下的物象時而筆墨生拙,造型夸張富有童趣,色彩變幻莫測;時而造型逼肖,線條舒展富有張力,用色謹守法度;時而渴筆焦墨,色彩濕潤明麗;時而用墨極少,色彩明快突出。此時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現(xiàn)代性,他在《小倉蘭之圖》(圖9)上題:“當你采取傳統(tǒng)風格時應注意時代精神,當你接受外來影響時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要畫誰亦不喜歡的作品?!笨梢?,賴少其的花鳥畫藝術不論是何種筆墨意趣,不僅筆筆皆從古人來,更是結合了時代特征。

圖8:賴少其 《游魚可數(shù)》 67.5cm×68.6cm 1986 年

圖9:賴少其 《小蒼蘭之圖》 50cm×41cm 1991 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賴少其再次臨摹《陳老蓮花鳥冊》14 幀,他在《臨陳老蓮雀石》上題曰:“臨畫的目的是創(chuàng)作,把臨摹當創(chuàng)作與騙子何異?空論學傳統(tǒng),自己又不臨摹,豈不也是騙子?自己不知道什么叫傳統(tǒng),但否定傳統(tǒng),這種青年豈不太狂?把一切傳統(tǒng)當寶貝,結果害人不淺;只臨摹不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容易走入邪路。我以為任何科學都是實實在在的,來不得半點夸張。余學花鳥,以陳老蓮為師;先是臨摹,同時寫生……”
從陳老蓮到金冬心,從海派到嶺南畫派,從墨梅到紅梅,從《梅花歡喜漫天雪》到《二月嶺南花似錦》(圖10),賴少其將習古、寫生巧妙地進行了結合,融入時代特點,形成自身花鳥畫鮮明的個性,這個過程既體現(xiàn)了中國畫的規(guī)律在他的藝術基因里,又多了些版畫前輩的創(chuàng)造性傳統(tǒng),以及嶺南人變革圖新的文脈。因之賴少其的花鳥畫之路又代表著現(xiàn)代中國畫的新途之一,給后來者提供了規(guī)律性的經驗和啟發(fā)。

圖10:賴少其 《二月嶺南花似錦》 188cm×142cm 1991 年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