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法官的珍藏
歲月,就像一塊橡皮擦。
多少美好,多少失意,多少平淡,都逃不過它的折騰,不覺中從記憶擦除掉。只有寥寥可數的點滴,則牢牢印記在腦海里,總也抹不去。
老法官的記憶里,有一段二十多年的珍藏。
那時,他是初出茅廬的法官,意氣風發,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有件賠償案,依稀記得,原告是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被告是一家運輸公司。
老太太訴說,自己坐公交車回家,下車時,腳還沒有著地,司機卻往前開車,其倒地受傷。而運輸公司一概否認,拒絕賠償。
誰主張,誰舉證。老太太沮喪地說,那天是傍晚,公交車上只有一位乘客,但一直沒有找到。
那個年代,通訊落后,交通不便。年輕法官替老太太著急,騎著那破舊的兩輪摩托,穿過大街小巷找尋乘客。對老太太提出的要求,比如到醫院調病歷等,也都一一應允。
苦心人,天不負。經過一番周折,終于找到了那位“神秘”的乘客。年輕法官暗暗為老太太慶幸,滿滿成就感。
而開庭那天,“劇情”出現反轉。
證人出庭證實,老太太倒地的時候,公交車司機并沒有行駛。
年輕法官眼里,證人閃爍其詞,舉止不自然。
善良、正義、現實、利益、是非……年輕法官心里,五味雜陳,一團亂麻。
有句法律諺語,法官不得拒絕裁判。經過反復抉擇,年輕法官出了判決,駁回了老太太的訴訟請求。
那天,年輕法官內心還在糾結。
看罷判決書,老太太卻意外平靜,說了一句,“年輕人,我輸了官司。不過,還是想說感謝你,辛苦了?!蹦贻p法官始料未及。
突然間,不知從何處,涌上一股暖流,迅速傳遍全身。
此后,年輕法官再也沒有見過老太太。那個輸了官司,反而說感謝的、“不一樣”的老太太。
那句話,卻被年輕法官銘記了下來,并在內心深處珍藏。年輕法官堅信,老太太的感謝,就是他得到的最高獎賞。
那句話,伴隨年輕法官二十余載,激勵著、鞭策著、傳說著。
那句話,至今在老法官耳畔縈繞。初心依舊,那就是尊重、理解、服務。
二、夢想
“就像高鐵一樣,不取登機牌就好了!”
北京辦完事。在去往機場的路上,我不無遺憾地,對同事東俊說道。
高鐵的無紙化乘車,便利、環保。
到了機場。大興機場,盡顯現代化氣息。
不料,大廳里的提示板告訴我們,憑電子登機牌,就可以登機。
我們相視而笑。
“夢想就這么實現了”,東俊打趣道。
以為是夢想,然而是現實。都是孤陋寡聞的錯。
首次“無紙化”安檢和登機,非常愜意。
飛機,騰空而起。
茫茫云海,思緒飛揚。
早年,我們搞無紙化。紙張,卻隨處可見。
近年,信息化與法院,頻頻撞出火花。網上立案、網上閱卷、網上開庭,打破傳統,貫通時空。
新思路,解決老問題。信息化支撐,徹底實現全流程無紙化。三級法院,蓄勢待發。
我關心,這個無紙化,能否給老百姓帶來優質感受,就像機場,帶給我的欣喜。
法院的改革,離不開兩點。一是工作需要,二是群眾需求。最終,又統一于群眾需求。
當事人的一句話,難以忘懷。她說,“那天剛到法院時,心情還挺郁悶。而看到窗臺上的花兒,突然就輕松多了!”
通常,一個人卷入官司是不幸的。而暖心的微笑,走心的服務,舒心的環境,總能讓官司收獲滿意的結果。
這些,就是我們要努力造就的夢想吧!
每個人都有夢想,關于自己、關于家人、關于事業的。夢想,引領腳步。億萬個小夢想,匯成一個中國夢。
無紙化思緒,意猶未盡。
飛機緩緩降落。
回家的路上。我多了一個夢想。
三、心中該裝什么
上周,發生兩件事情,形成鮮明對比。
越回味,越感慨!
一是,窗口工作人員熱情周到,不厭其煩,反復對當事人做出回應。當事人感動之余,致電12345熱線,提出給予表揚。
二是,大廳工作人員擔心沒飯吃,將要求立案的當事人拒之門外,而去食堂吃飯。當事人氣憤之余,向“對話院長”等多個平臺投訴,要求進行處理。
同樣是窗口人員,這一正一反的反差,就是心中裝的是人,還是飯的差距。
心中裝的是人,就會尊重人、重視人、理解人,努力滿足其司法需求;心中裝的是飯,就寧可傷害群眾感情,也要趕著去吃飯。
法院,不管是現代化,還是什么化,如果離開人性化,必定是冰冷的空間。
每年,有兩萬個案子等著解決。
每年,有四萬當事人渴求公正。
我們心里裝的是人還是飯,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至于說不說,何時說,因人而異罷了。有馬上表揚,馬上投訴的,大部分則是,裝在心里,日后慢慢說。
每個人,心里裝的是什么,其實本人最清楚。
四、一點點變化
上周,有兩則消息。聽完,略感欣慰。
一是,律師稱贊法官變化大。說,以前該法官很兇,律師參加庭審,每回都打怵。那天,卻發現很和藹。不知道個中原因,卻很高興。
二是,當事人為法官點贊。說,初次到法院訴訟,沒有找律師,也不懂法律、不懂流程。法官卻耐心引導,公正處事,讓其感動。
兩個法官,兩個庭審。
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讓人感受作風的變化,以及司法的溫度。
律師和當事人,我們天天見,卻匆匆而過,是熟悉的“陌生人”?;蛟S,他們習慣了以前的“我們”,不通情,不解意,只會埋頭辦案子的“我們”。
我們反思,我們決心,我們行動。
立足需求,改變自己,改善作風。
我們紅過臉,出過汗。
而現在,我們有點變化,便得到褒獎和鼓勵。
但思考,不能停頓。通往夢想的路,還要走下去。
哪一天,我們的努力,我們的轉變,他們司空見慣了,不再感動了,只有冥冥之中的親近感,以及淺淺的微笑;而回家后,又感覺暖暖的。那就好了。
夢想,就在不遠處。
作者簡介:金光錫,男,朝鮮族,吉林省和龍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有作品在報刊、網絡平臺發表。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