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烏云遮擋了千萬次的藍/被雨水洗過無數次的藍,終將/在原始森林的上空,變得凜冽而純凈/一朵藍,裹挾著太陽的光芒/在曠野上昭示著/自己有無窮的殺傷力/而我們,在這藍的威懾下/不得不臣服,不得不/加快腳步/并始終堅信/有藍天的地方,一定有神的眷顧。”
北琪在近年,尤其是近三年中,以創作數量大、質量高、發表量呈現禮花綻放式的勢頭,逐漸影響了詩壇。她的詩歌,具有素雅、明凈、清澈、遼闊、空靈、率真、雋永等特點。譬如上面的這首《凜冽的藍》,抓住藍的屬性特征,并與視覺中的藍色相糅,更調入心中的藍色情調,繪就了如此清澈明凈的畫卷,高遠寧靜的意境,給人心靈上的滌蕩和洗禮。
藍色,是神性的,是具有鄉愁基調的詩性色彩。而北琪的藍色意象,如在深邃畫布上靈動的藍色畫筆,讓人身處其中,卻又無法捉摸其中的妙處,目視全域,又無法調制其藍色的質地。她基于比興特質,將微小的“我們”與盛大高邈的原始森林上空的“藍色”做了對比,揭示出自然之力的神秘和深邃。
一、自然抒寫的心靈言說
北琪的詩歌,很大一部分是抒寫山水靈韻和草木生態的自然之作。這類詩作占了她整體創作的主窗口,思想銳進的主航道。她曾有言:“詩為心之聲,美化生活,凈化靈魂。詩歌可以華麗,也可以樸素,但一定要真誠,真誠面對詩歌、面對自然、面對生活。”生長在詩性迸射的科爾沁大草原,北琪深受草原原始生態的濡養和浸潤,草原詩性的氣象深深融于其血脈中。她輕輕撫摸過山川大地的脈脈律動,靜靜走過歲月流光里的生命芳華。從吉林長白山、云南蒼山洱海、浙江雁蕩山、廣東野貍島,到家鄉的阿爾山、烏蘭毛都草原、洮兒河等,在遼闊的祖國地理版圖上,北琪始終深情注視和書寫著自然與心靈完美相遇時那一瞬間的觸碰。那是一種深具原始審美的靈魂相遇。自然之美的豐富變幻和瑰麗浩大,具有難以描摹和言說的圣象,詩人以心靈質感的隱秘脆弱和多情靈逸,諦聽著自然之心樸素的原力和奧理。二者在必然的時空境域中,偶然地迎面相逢,自然會誕生生命與靈魂的淬煉之歌。詩歌誕生伊始,渾身閃耀著透明的光芒,觸感鮮活,意象流暢,語言細膩率真,意境靈動渾穆。
“或許,在這場大雪下面/有無數腳印,已被雪白和蒼茫覆蓋,或許/我的腳印也將被另一場大雪/抹去。” (節選自《腳印》)
“在我們共有的家園里/我愿意向一枚松果表達歉意/向一只松鼠供出/策劃良久的陰謀。”(節選自《與一只松鼠相遇》)
“當我回望時才發現/曾經被我踩在腳下的山峰/沒有降低一絲一毫的海拔。”(節選自《在原始森林,翻越一座座山》)
這種基于對自然原始之力的元認知,締造了北琪詩歌清澈明凈的審美特點。新鮮的意象來自森林的氣息,來自土地上所有生命樸茂的躍動。那種隱秘的原始神性,如遠古的秘語,如天籟的啟示,在招引著詩人的靈魂向上騰卷,與自然的緇衣相遇相偕,共舞諧樂。詩歌,就在這樣的一瞬間,穿越時空的阻隔,成為自然與心靈共鳴的完美嬰孩,誕生于詩人多彩的詩境中。
二、靈魂圖像的詩性表達
北琪詩歌是靈魂圖像的詩性表達。這種表達以自由、真實、樸素和唯美為源發點,糅融渾樸本真的自然原貌與純凈明澈的心靈觸感而成斐然大作。詩人始終在心與物之間尋找著詩的本真與物的本真相契合的原點。
“一朵浪花,親吻了我的腳丫/又歸于蔚藍/小螃蟹仍留戀沙灘的暖意/一邊橫行,一邊跟浪花說著/后會有期……在海邊,萬物都擁有了/海的胸懷。”《在海邊》
詩句并不復雜,難得的是詩人如何發現詩意并寄寓了自然的靈感,與心靈的本真巧妙契合而流淌出真摯的意境。這種天然的詩意,流淌著詩人天真渾樸的詩性素養。
“水從天宮逃離/就再也回不到歸途/會住到,某個人的眼睛里/有一天,也許會變成一片海/信大海,會將每一個黑夜/替換成黎明。”《漁女》
詩句質樸淺白,但意境卻闊大浩遠,哲理深沉激越。幾乎了無修飾的語言,卻有著純凈明澈的靈魂圖像,將詩人內心素雅寧靜的情懷呈現無遺。
“風一直在唱,唱它的似水流年,唱它的/陰晴圓缺/它只是用了心,而聽歌的人/卻動了情。”《杜鵑湖》
風是如此多情而善解人意,人在風中,感受了風的漂泊和哀傷,此時,風如我,我如風,詩人的心蒼涼而悲情,感受時光不易把握,如風之無痕,月之更替,內心的詩性與風之物象渾樸如一,直接抵達心境深處,直陳靈魂的觸感和清白的傷痕。
宗白華有言:“一切藝術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趨向于玉的美:內部有光澤,但是含蓄的光彩,這種光彩是極絢爛又極平淡。”這種“玉的美”,就是真善美的化境,渾樸如一的天性。北琪的詩歌,淺白的表達卻深含博大的意境,深遠的哲理,便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般質樸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詩無盡,人生闊大。極目遠方,詩歌伴隨人生之路,且行且珍惜。每一個人都在世間行色匆匆,走得艱辛又體驗豐富。當你走到一種人生的況味或者是風景的頂端,與自然、時空、歷史、人文觸碰的時候,你的詩意圖像可能就會轟然勃發,那些構成生命感觸的伏筆,會和眼前的世界渾然匯流成詩意的河流,自心底噴涌而出。自然是詩歌的導師,詩歌是自然的隧道。自然抒寫與靈魂圖像的詩性契合,是詩歌脫離庸俗,走向純凈的一個方向、一把鑰匙。北琪,已在這條路上走了很遠,且卓然有趣,斐然成章。
作者簡介:呂波,筆名漠耕。系內蒙古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巴彥淖爾市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內蒙古日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