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常新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便開始堅持兒童文學創作,他筆下的小說主題多與成長有關。不同于一般作家烏托邦式的敘事手法,常新港敢于將嚴肅的主題直接展現給少年讀者們看。在他早期的創作中,多用寫實手法塑造一些扎根于黑土地的“北大荒”少年們,作家從個人經驗出發,塑造了石牙、全子、范大樺等經典鄉村少年形象。跨入2000年以來,常新港更多運用荒誕、諷刺或幽默的手法,運用幻想題材展示城市少年們的生活現狀,如糖、陳土、徐偉等男孩子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同樣面臨著屬于他們這個時代的煩惱。常新港通過對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少年以及他們身邊家長形象的塑造,呈現了各種少年兒童的心理現象,并巧妙地幫助書內書外的少年們解決成長中的煩惱,在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敢于向嚴寒抗爭的鄉村少年群像
成年作家時常在作品中追述自己的童年生活,他們會運用自己童年時的經歷,與現如今的兒童生活互相參照。作家會用自己成熟的經歷指導當今兒童,也會在創作的過程中重溫遠去的童年記憶,以成人的身份審視那段寶貴的經歷,并對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加工塑造,發出更加深刻的感慨。
出生于天津的常新港,幼時同父母一起搬到了黑龍江。這一位于祖國北部,同時又極度寒冷的省份,給年幼的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常新港的部分寫實小說更偏向于半自傳模式,他親歷了當時的環境,更能向當今的少年兒童傳遞他所想要傳達的信息。在這些半自傳體小說中,主人公身上帶著這個年齡段應有的調皮與活潑,同時,他們也有著超出自身年齡的擔當,是北大荒孕育出的獨特小男子漢。當作家筆下的人物置身于相應的環境中時,其個性也會或多或少地受到環境的影響。這些人物形象對少年兒童讀者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使他們迅速成長。
《冰城往事》展現了幾個生活在北大荒少年的生活面貌。“與人為善”是他這部小說的主旨,使寒冷的“冰城”哈爾濱在冬天也能升起人性的暖陽。馬萬才在吃過爸爸撿回來的香腸后,構筑了一個住在香腸房中的夢想,他將夢想落筆于紙上,這樣的隨筆成了他作家之路的起始點。這些孩子性格各異,但本質上都是善良的人。他們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長。心思細膩的馬萬才、古道熱腸的古力、慷慨的張劉盛、知錯就改的胡星安,他們的善良影響著小讀者們的價值觀念,以此更為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談及兒童文學,大多數人都會構建出溫馨快樂的景象,這里的主人公是小動物,是公主和王子,是天真無邪的孩童,但兒童不該完全沉溺于這樣的想象之中,他們也該適當閱讀一些建立于嚴酷環境中的作品,從這類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汲取生長的養分,從而完成自身的成長。常新港于2019年創作的《寒風暖鴿》講述了四個來自不同國度的孩子們的成長故事。馬樹、魯塔、小維卡和薇拉,異化的生存環境為他們的成長帶來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困難,但也促成了他們的成長,馬樹從一個懵懂的男孩變成了有擔當的小男人;魯塔面對眾人對他父親接骨手藝的誹謗時,勇敢地發出聲音為父親正名;小維卡在亂世只能用拳頭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他的成長過程中帶著一絲俠義的味道。
日本作家上笙一郎曾經說,“所謂兒童文學……是成年人適應兒童讀者的發育階段而創造的文學。”①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被分為多個階段,他們每個階段的生理及心理都產生著變化。有些道理不能一股腦灌輸給兒童,因此,兒童本位的書寫也是極其必要的。《寒風暖鴿》存在很多兒童視角描寫,如馬樹不懂董四父親對自己父親有什么恩,值得他免費供應老人一輩子豬頭肉,發出了天真可愛的疑問。年紀尚小的他,自然是不懂得大人之間的恩情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姑娘薇拉在保護流浪狗時被打傷了腿,被問為何要如此拼命時,稱“它把我當成自己的姐姐了”;薇拉更是把裝著已故祖母照片的相框稱作“奶奶的房子”,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姑娘形象馬上出現在了讀者眼前。在故事的最后,馬樹在警察面前直言將來想娶薇拉,作者不避諱描寫少年的情感心理,而是將它坦然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常新港筆下的少年們,無論身處什么時代,面對什么樣的生活,都能保持昂揚向上的姿態,以飽滿的形象出現在讀者眼前,形象地訴說著常新港想要講給小讀者們的道理。
二、為自由成長奮戰的當代城市少年群像
常新港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大約在2000年,我開始了幻想小說寫作。幻想小說讓我從以往的殼子里跳出來,再次進入興奮期,寫了大量的作品。”②在他的“常式”兒童文學作品中,城市的少年經常插上幻想的翅膀在無盡的天空中盡情飛翔。而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卻隨著科技與經濟的進步逐漸浮出水面,那便是少年們能否獲得自由成長的機會。少年兒童呼喚著自由,他們依舊是孤獨的個體,他們往往擁有一顆敏感又努力掙脫世俗的心,這使得他們生活得十分糾結。常新港沒有回避這樣的問題,他通過自己無盡的想象,為這些孩子安排了合理的歸宿。在2000年后的創作中,常新港多運用幻想的題材,對孩子們成長中遇到的困惑進行描寫。在一個個夸張卻又現實的故事中,他教會孩子學會放棄,但放棄并不是逃避,它是開啟嶄新的、有意義的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幻想文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有助于深化主題,以此達到現實主義作品很難抵達的主題深度。③幻想文學展示了陌生化的世界,而常新港的幻想小說大多立足于當代常見的青少年生活環境,乍一看,其塑造的角色十分平常,但通過對某些方面的異化刻畫,以此達成了更加刺激的沖擊效果,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加深了少年兒童讀者的印象。《天才街》中的徐偉不承認自身的劣勢,應邀去了“天才街”,成了籃球天才。在這個神奇的天才街中,想要獲得某樣超出常人的特長,必須犧牲自己身上的一樣東西。男孩徐偉放棄了善良、勇敢、正直的優秀品質,留下了自私、虛榮與冷漠。故事中的徐偉是一個因缺乏安全感而渴望變強的人,其他應邀進入天才街的少男少女們也是如此。青春期階段,少年們已不再單純滿足于童話故事,他們開始發掘無限的可能。但徐偉等人“追夢”失敗的故事同時也教育了小讀者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投機取巧去完成夢想。
在20世紀西方文學中,作家們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展現給讀者們極具諷刺性的文學世界。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變形記》通過將主人公變幻成為一只大甲蟲,映射了小人物的人生境遇。現如今,城市的生活更加私密,同時,也影響了這些少年的成長空間,也是對他們伸展個性的一種束縛,孤獨成了很多青少年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天王是只貓》中的可來居住在一個老舊小區內,比起想要生活在高處的人們,可來更加向往樸素的生活。他有著一群動物小伙伴們,如天王貓、老鼠一家、啞巴公雞,和一只叫作小可來的螞蟻。可來是孤獨的,他在老師、同學的眼中是一個怪人,他的爸爸想要通過發明創造獲取名利,竟將監控裝置偷偷放在了兒子的衣服里。可來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天臺上與動物們相會,這展現了城市少年們對接觸自然的強烈渴望。這些孤獨的少年們往往是正直的、不隨波逐流的。在故事的最后,男孩可來在搬家之前變成了一只螞蟻,徹底融入了大自然,體會到了幸福。如同格里高爾一般,他們都是由于外界眼光的異化,從而導致自身產生異化的,不同的是,格里高爾變形后仍是在自己家中生活。可來在故事的最后獲得了“徹底的”快樂,他的生存空間是整個大自然,外在空間拓展的同時,也拓寬了少年的眼界。這樣的情節安排,不僅能使小讀者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同時,也能引發成年讀者的深思。
青少年在心理上具有顯著的“閉鎖性”特征,他們的心理活動向父母關閉,卻很愿意對朋友吐露心聲。年齡上越發接近成年的青少年,對集體與友情就會更加重視,且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④在常新港的成長小說中,生活在主人公身邊的每個同齡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常新港的筆下,沒有好孩子和壞孩子之分。他匯總了人們青少年時期常犯的一些錯誤,他給了所有孩子克服困難、改正錯誤的機會,糾正了人們對大部分孩子的不正確看法,以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觀察著當今的孩子們。如《五頭蒜》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即將面臨中考的班級內,作者用“五頭蒜”暗示了五個成長中的孩子,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行為向成年人宣示著自己。除了主人公柯柯外,還有看似孤獨叛逆,實際上內心十分通透的英贏,他有時比成年人還更加適合做同齡人的靈魂導師;翰洋起初是一個不受同學歡迎的男生,他經歷過生病后,意識到了身體的重要性,活出了健康的自我;蘇越學會了放棄,他原本是一個追夢少年,但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夢想遙不可及時,主動放棄了那個不切實際的夢想;相反,澤宇走上了尋夢之路,用自己的行動向家長宣示了自己的決心。除此之外,還有努力克服打擊的女生慧繪、為夢想堅持不懈的班長苗吟等。短短的故事包含了成長中的各種辛酸,作者巧妙地解開了成長的難題,使故事中有名字的孩子都在結尾處有所成長。這些角色性格各異,又符合現實,其中的叛逆行為是青少年的態度表達。每個少年都是花朵,常新港給了他們肆意盛放的機會。這些超脫世俗的人物設定,無疑也是專屬于常氏特殊審美情趣的表達。
按照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看法,人生的每一個季節都有它自己的特征、價值和發展任務。⑤青春期正是少年成長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身心都會得到飛速的成長。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其對異性的重視程度也會越發增強。此時的他們更具獨立性,他們的思想變得比童年時期更加深刻與遠大,但較之成年人依舊顯得幼稚。常新港在創作時十分重視青春期少年們微妙的心理變化,通過對這一時期少年形象的塑造,引導書外正處于或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小讀者們如何面對成長中的各種困惑。在常新港的成長小說《傷花落地》中,他除了描寫了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伙伴外,還著重描寫了一個同齡的女孩子梅可含。她的出現如同一個高效滅火器,一下子將男生畢必勝心中那股毫無來由的火焰澆熄了。梅可含是一個溫柔又冰雪聰明的女孩子,這樣的形象正是能夠給那個年齡段的男生們以心靈支持的理想形象。作者通過對畢必勝與梅可含相處中細節的描寫,展現了那個年齡段男孩子的共同心理。畢必勝敏感又容易暴躁,但在梅可含面前,便會發自內心地想要展示最棒的自己。這類少年的形象也是成功的,青少年們能在他們身上習得成長的經驗,成年讀者也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從而更能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
馬程序和楊天笑這兩個角色的設計也十分精妙,馬程序本是和主人公們一起長大的朋友,在故事結尾時,作者筆鋒陡然一轉,給讀者呈現出了更具刺激性的結局。前往雪域高原尋找馬程序和楊天笑的伙伴們,在毫無顧慮宣泄完十幾年來積壓的壓力后,恍惚中意識到生活中其實并沒有他們二人,他們只是像影子一樣跟隨著大家。每個人都是馬程序和楊天笑,大家都在為了追求快樂而不懈努力著。這一切使得這兩個十分平常的角色大放異彩,他們像是全體青少年的集合體,他們又或許只是青澀時代的一個美好夢想。意識到這一點時,主人公們終于得到了真正的成長,看見了冬天的花開。常新港為孩子們提供了能夠宣泄自身情感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青少年們可以自由地抒發自己的喜怒哀樂,以達到心態上的平衡。
三、多面復雜的成年人群象
在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眼中,文學的充分任務就是表現生活。⑥現實主義作家注重對現實生活進行細致的描繪,而常新港的成長小說自然不能全部歸類于“現實”或“幻想”,在幻想為主要基調的小說中,也是有寫實部分存在的。少年們的形象往往灌注了常新港天馬行空般的想象,而成年人的形象則是寫實的。為何孩子能夠插上幻想的翅膀在成長的天空中肆意飛翔,而成年人卻不能?常新港的作品著重解決了這類的問題:成年人需要同孩子一起成長。
在成長的過程中,青春期少年很容易產生叛逆的想法,這使得他們想要打破由家長和老師制定的框架,成長為更加符合自己理想的自我,這就使得親子與師生關系變得十分緊張。在《少年黑卡》中,導致男孩風八年之內沒有成長的因素,除了調皮搗蛋、目無尊長的自己之外,還有因離婚而擔心生活再次發生改變,遲遲不愿風長大的媽媽。又如《侵略》中陶寶寶的父母,《積雪的舞蹈》中的理科教授馬吾權,《女孩不哭》中的班主任等。對于這些家長,常新港沒有一味批判,他往往會在故事的結尾處給予這些師長機會,正如《空氣是免費的》中指出的,孩子中有“悲傷的孩子”,成年人中也有“悲傷的大孩子”。他們某些行為的成因,很可能是在年少時也遇到過同樣的遭遇,導致他們的心理沒有隨著身體一同成長起來。大人們有時也需要褪去這身嚴肅的“現實”外衣,來到“空氣街”放松一下自我,只有親自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更好地感受他們的真實想法,在日后與孩子的相處中才不會走上彎路。在常新港的兒童文學世界里,無論是書內的成年人,抑或是書外的成年讀者,都能夠真正意義上地成長起來,成為孩子們真正的伙伴。
四、結語
人物形象是小說創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人物推動著情節的發展,情節同時也彰顯著人物的個性。常新港的成長小說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有叛逆且疾惡如仇的青少年,也有不懂得尊重的大人,本該諄諄教導主人公的師長,有時反而成為束縛青少年的存在。這些形象雖自古有之,但常新港通過塑造這樣的人物形象,讓他們在自己創造的世界里產生各種矛盾與沖突,從而凸顯人物個性,又能使書內書外的大人同孩子們一起成長,為孩子構建更好的生存環境,以便于外界情況良性運轉。他在故事中想要傳達的道理,已經通過人物形象的轉變,巧妙地凸顯出來,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形象是十分成功的。
注釋:
①上笙一郎:《兒童文學引論》,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69年版。
②李景濱,六一:《對話本土兒童文學作家》,黑龍江日報,2013年5月30日。
③李利芳:《兒童文學理論與批評實踐》,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8年版。
④王曉玉,孟臨:《兒童文學引論(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⑤黃云生:《兒童文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⑥童慶炳,錢翰:《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新編文學理論(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參考文獻:
[1]陳伯吹.兒童文學簡論[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59.
[2]王泉根.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
[3]張怡.常新港兒童文學創作研究[D].安徽大學,2021.
[4]朱南靖.現實的反抗與幻想的浪漫[D].東北師范大學,2012.
[5]伍美珍,張怡.論常新港奇幻動物小說對“成長”的詮釋[J].文藝評論,2019(04):36-42.
(作者簡介:劉佳琦,女,碩士研究生在讀,黑龍江大學,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