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鷹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通城供電公司,湖北 咸寧 437400)
輸電線路是電力基礎設施,主要負責將電能從發電廠輸送到用戶端,是確保可靠與持續供電的重要保障。輸電線路在露天環境中,易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故障,如果不能做好巡檢,未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將會使供電無法正常進行,對生活與生產用電產生影響,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過去線路巡檢以人工為主,具有耗時長與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智能巡檢是一種新型巡檢方式,綜合了無人機、大數據技術、可視化技術、智能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等,在輸電線路巡檢中合理應用,可使得巡檢智能化、高效化、流程化、動態化、可視化,輸電線路巡檢的效率和質量會提高,這樣就能及時發現線路運行隱患進行處理,強化線路運行安全與可靠性,為更好地輸送電能保駕護航。
輸電線路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電纜線路,另外一種是架空輸電線路,從目前我國的輸電線路情況看,以架空輸電線路為主。這類線路受自然環境干擾和影響大,常常會因為樹木、鳥害、雷擊等出現運行故障,還會因為人類生產活動與各類建設發生故障。這種情況下輸電線路運行維護與管理難度大,既要防止自然環境對線路產生破壞,又要防范人類活動對線路運行造成影響。一般情況下,電企會安排人工巡檢,要求開展相關的檢測與檢修工作,如果巡檢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和責任心不強,存在巡檢不到位,未能發現隱患和問題,將會引發線路故障,導致電能輸送中斷和誘發事故。此外,巡檢人員對于輸電線路問題判斷具有主觀性,缺乏準確性,未從根本上解決缺陷的情況下,也會使得線路輸送電能出現問題。
隨著我國供電需求不斷增長與輸電線路越來越密集,傳統人工巡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必須要加強新技術與新設備的應用。智能巡檢系統具有自身優勢,在輸電線路巡檢中應用,能夠解決傳統巡檢各種問題和突破自然環境限制。智能巡檢下可自動與智能檢測,采用GPS 技術精準定位,確定故障點,然后實時傳輸相關信息,并與GIS 結合,針對數據信息展開分析處理,在快速發現問題同時,防止錯檢與漏檢。智能巡檢具有電子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特點[1],可自動與準確記錄線路缺陷與問題,效率十分高,而且準確性強,可為故障診斷與處理提供可靠依據。智能巡檢中可數據信息會自動存儲,也支持查詢與分析,也可自動生成報表,由此實現對巡檢全過程監督,從排查檢測到發現再到解決。此外,智能巡檢能夠實時監控與調度,具有實用性與可靠性強的優勢,同時可減少對巡檢人員的需求與節約巡檢成本,與現代化巡檢需求高度契合,故而要加強對智能巡檢系統的應用研究。
電企要做好輸電線路智能巡檢系統設計,一方面要結合《專業移動巡檢需求規范》,另一方面要依據線路實際情況與業務需求,綜合分析與考量基礎上系統的架構。智能巡檢系統需構建不同模塊,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系統,支持與促進輸電線路實時與智能化巡檢[2]。一般情況下,系統既要建立人機協同智能運檢管理與控制平臺,又要建立人巡智能移動終端與無人機智能操控終端,還要滿足線路隱患、故障、缺陷智能分析的要求,通常要由智能分析軟件負責該項工作。智能巡檢系統功能要齊全,契合無人機巡檢要求,并要引入視頻在線監測設備,以及與智能運檢中心聯系起來,能夠對輸電線路問題和故障進行識別。
智能巡檢系統要滿足非功能性需求,既要確保性能穩定,又要易于操作與實用性強,數據存儲可靠性高。設計中智能巡檢系統性能指標需要從可用性、可靠性、響應實時性等方面考慮。易用性需要結合安裝與升級、用戶交互界面、使用操作、系統支持、維護等方面考量。數據存儲可靠則需要防范不可逆故障,導致系統巡檢相關數據丟失或錯誤。智能巡檢系統實際應用之中,將會獲取兩種數據[3],一種是結構化數據,另外一種是非結構化數據,前者包含巡檢記錄、問題與缺陷記錄,后者則涉及塔桿圖片、缺陷圖片等。針對結構化數據,應當將其傳入數據庫中,采用數據冗余技術和可用存儲技術;非結構化數據要傳入文件系統進行保存,同時要采用冗余技術,通過這種辦法確保數據不會丟失、破壞、惡意篡改。
智能巡檢系統總體架構要從多個方面分析和考慮,一般要由兩個部分構成,一個是PC 端,另外一個是智能終端,不同部分需要滿足對功能的需求。PC 端要提供數據服務、通信服務、地圖服務,每個功能為一個模塊。工作人員可通過系統查詢到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并且可更好地進行數據管理。服務功能具體來說主要涉及查詢巡檢記錄與缺陷記錄,此外應當具備定位信息管理功能,以及要執行消缺任務與支持軌跡回放。PC 端平臺巡檢系統是由不同層級構成的,主要有支撐層、功能支撐層、數據層、應用層、UI 層[4]。支撐層包含硬件、軟件、網絡,這里要注意軟件應為第三方提供的;功能支撐層以功能支撐系統為主,依靠的是本地數據庫管理工具;數據層除了中心數據庫,還包含空間數據庫與平面數據文件;應用層有巡檢管理、數據管理、統計分析、缺陷管理等;UI 層為巡檢系統PC 端平臺。
導航終端軟件體系結構設計包含智能終端平臺、應用API 層、智能終端硬件平臺、安卓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智能終端確定十分重要,必須要與PC 平臺具有匹配性,有助于巡檢現場數據采集。巡檢系統架構要設置應用軟件,既包含導航定位和數據管理,又涉及缺陷采集和消除管理以及地圖信息管理。智能巡檢系統不同模塊要實現功能,依賴于數據支持,所以數據庫設計尤為關鍵,需要采用開源軟件,比如SQLite。
輸電線路智能巡檢要先進行基準定位,在第一次巡視線路以及巡視新線路過程中,采集相關的數據信息,包含設備位置信息與屬性信息,然后進行利用。一般情況下設備位置信息要生成工作地圖,為后期巡檢提供指導,屬性信息則要用于巡視設備管理。完成這項工作以后,針對輸電線路展開日常巡檢,先要借助GPS 接收器掌握位置信息,緊接著要將其與原始定位信息對比,同時要將所發現的缺陷記錄,傳入PDA 中,這樣就能更好地處理,主要依靠的是桌面巡檢系統。日常巡檢基本流程為登錄桌面巡檢系統,制定巡檢任務,登錄移動巡檢系統,將巡檢任務下載到PDA 中[5]。日常巡檢任務生成以后,需要制定巡檢計劃,在實際巡檢前可優化和調整。巡檢任務正式下傳以后,工作人員要到達現場,并要手持PDA,在移動巡檢系統中掌握巡檢相關的情況,依照規定進行巡視與檢測。這里要注意,巡檢任務執行之中,一定要對任務進行判斷,確定屬于日常巡檢還是基準定位。
一般情況下有多個巡檢點,日常巡檢要抵達每個巡檢點,通過GPS 定位,同時要結合PDA,由此確定位置坐標,調取數據庫中信息,將獲取的坐標與原始坐標比較,通過這種辦法確定巡檢對象和及時到位。實際巡檢中要對所有的設備檢測真實與全面地記錄相關情況。對于發現的缺陷,在系統中選擇標準缺陷庫,智能記錄相關的信息。巡檢任務完成以后,工作人員要借助PDA 將所有的信息上傳,通常要傳到桌面巡檢系統,然后分析處理,自動生成報表。
輸電線路需要進行日常巡視,但是分為不同種類,有特殊巡視,也有狀態巡視、例行性巡視、故障巡視。智能巡檢系統應用下采取人工巡視與無人機巡視結合的方式。實際巡視要做好線路區段的定義,也要確定好周期,具體需要依據巡視類型和方式確定,然后由負責該項工作班組進行巡視。此過程中要應用終端導航功能,借助GPS 定位獲取位置信息,然后自動連接高德地圖,為工作人員進行導航,協助快速達到線路位置。工作人員達到現場方式可進行選擇,不同方式均可進行導航。巡檢人員距離桿塔比較近時,切換模式,了解地形圖,這樣可更好地找到能夠快速到達桿塔所在處的線路。工作人員到達現場以后,應當登錄系統,點擊到位登記,自動記錄所在位置,并選擇巡視的方式。智能巡視系統管理人員可查詢到相關信息,距離規定的位置20 米以內,則視為合格,否則系統自動顯示為紅色。
工作人員在實際巡視中要打開終端APP,自動記錄巡視的軌跡,方便后臺查詢,能夠更好地進行巡視管控。輸電線路巡視要確定好周期,在當前周期快要到達的時候,需要在系統中進行查詢,明確周期所包含的線路有沒有全部巡視完成。期間假如存在未完成巡視任務的情況,管理人員要反饋和提醒,并要將巡視周期完成情況在線記錄與考核,最終納入績效管理中,與工資與福利待遇掛鉤,以此增強工作人員巡檢積極主動性。智能巡檢系統應用可實現對工作人員巡視監督,防止未依照要求進行巡視,為了應付虛報數據狀況出現。
輸電線路巡檢之中,檢測是最為重要的,能夠從中發現潛在的缺陷,提前進行檢修和處理,降低線路運行故障出現率,還可使線路保持高效運行狀態。輸電線路檢測要紅外測溫,還要對絕緣子鹽灰密與零值測試,同時要對接地電阻測量。智能巡檢下線路檢測可進行在線檢測,實時檢測與測量,由此掌握線路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線路檢測要針對桿子傾斜度展開,通過觀測明確具體狀況,防止存在問題導致事故出現。各類檢測項目要確定好周期,嚴格執行相關要求,同時要記錄數據信息。
移動巡檢檢測功能應用之下,接地檢測更為方便,可實現對所有桿塔接地數據的采集,從中排查出存在問題和不合格的,增強線路運行安全性,也可為防雷工作開展提供依據。紅外測溫技術支持下采集大量成像數據,從中發現缺陷,針對發熱設備安排檢查與修理,達到消缺目的,可最大程度地防止輸電線路運行事故。當前智能巡檢系統檢測模塊植入了芯片,可對線路運行遠程監測與采集數據,并傳回系統中心,在保存的同時進行分析,掌握導線振動、桿塔傾斜的狀況,有針對性地及時處理,有助于檢測效率與成效提升。
智能巡檢系統之中,缺陷模塊功能極為重要,對于移動與智能巡檢影響很大。輸電線路巡檢主要是為了發現缺陷,從根本上進行消除。傳統模式下巡檢缺陷發現,主要依靠的是安排工作人員發現缺陷,然后用紙質單子記錄,具有一定的風險,比如記錄不準確和不規范,或者是紙質缺陷單丟失等情況,將會產生嚴重后果。智能巡檢系統應用以后,巡檢發現缺陷可自動與智能化記錄,可直接將相關的照片與信息傳入錄入端APP 中,全面、準確、規范地記錄各種缺陷,防止出現問題。
管理人員可在后臺對缺陷數據進行分類和統計,并根據需求分析處理,為線路檢修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缺陷模塊構建和應用可實現對線路缺陷全過程追溯,也能更好地進行管理與控制,在分析與研究下明確缺陷實際狀況與性質,以及確定好等級,結合具體情況部署好消缺事宜,監督消缺進度與提醒。
輸電線路采用無人機巡檢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受限制少、靈活性強的優勢。無人機巡檢要安裝紅外探測設備,還要利用可見光,使其結合巡檢任務飛行,在此期間自主進行軌跡記錄與數據信息采集。無人機巡檢獲取數據,采用缺陷分析軟件和可見光點云處理,將掌握輸電線路運行實際狀況,發現缺陷和消除缺陷。
無人機巡檢要確定好使用的無人機型,經常使用的有無人直升機、固定翼無人機等,各自具有優缺點,所以要結合巡檢實際需求選擇。利用無人機巡檢可針對線路樹障和通道,也可針對桿塔進行巡檢,巡檢會更加智能化與精細化。
綜上所述,輸電線路穩定與高效運行極為重要,是確保供電正常進行與減少不必要能耗、促進供電經濟與社會效益提升的關鍵保障。智能巡檢系統架要以提高巡檢效率與質量,第一時間發現缺陷和隱患,自動記錄和分析,為輸電線路問題及時解決,確保運行始終保持安全與穩定狀態為目的。系統既要自動收集、記錄、存儲巡檢數據,促進巡檢無紙化記錄,又要支持查詢與智能分析處理,以及增強巡檢結果準確性,最大程度地避免錯檢和漏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