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東



摘要:為提高地下室屋面的防滲漏能力,以某地區工民建工程項目為例,開展地下室屋面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設計研究。選用水泥基材料作為地下室屋面防水施工的主要材料,制定水泥基材料進場質量驗收標準,按照規范制備防水防滲施工材料、處理地下室屋面;做好對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在施工中的連續澆筑,按照1:1的比例鋪設水泥漿,按照規范處理施工縫;布置地下室后澆帶,設計地下室屋面后澆帶防水材料刷涂與養護。實例應用實驗結果證明:設計的防水防滲施工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室屋面滲漏,使工程施工通過質量驗收。
關鍵詞:水泥基材料;施工縫;后澆帶;防水防滲;屋面;地下室
0? ?引言
近年來,建筑業的競爭日益加劇,施工企業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社會群體對建設項目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現代建筑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為滿足發展需要,工民建工程開始向地下發展,地下室工程成為了工程方在施工中的關注重點。在此社會環境下,困擾建筑工程單位的漏水難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建筑漏水不僅會對建筑物的外觀產生不良影響,而且會對建筑物的結構功能產生負面干預,針對此種現象,如果工程方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處理建筑滲漏問題,還會影響建筑中居民的居住與生活品質[1]。施工單位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獲得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施工質量、改善施工工地漏水、加強施工單位的管理[2]。
深入工程領域的調研中發現,大部分工民建地下室工程為鋼混結構,此種結構出現長期滲水現象,會導致混凝土材料出現鈣流失的現象,對鋼結構造成一定的侵蝕,嚴重情況下,會影響地下室主體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整體性與有效使用壽命。盡管工程方已經提出了多種措施用于提高建筑的防水、防滲性能,但相關工作的實施效果一直未能達到預期。
為提高地下室屋面的防滲漏能力,本文將以某地區工民建工程項目為試點工程,以地下室屋面結構為研究對象,開展房屋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設計研究,旨在通過此次設計,提高地下室屋面工程質量。
1? ?工程概況
本次研究的試點工程為某地區大型工民建工程,該建筑為城市開發區位置,屬于一座大型、商業與民用建筑[3]。建筑共有地上4層與地下1層,根據工程方的現場勘查與測量,明確該項目單體建筑的面積約為4.35×104m2,其中地下室占地面積約為1.571×104m2。
地下室結構為全框架結構,根據工程業主方的施工要求,建筑整體采用天然地基設計,鋼混結構為混凝土筏形基礎結構[4]。對地下室結構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相關內容如表1所示。
結合工程設計情況可知,該工程項目的地下室基礎埋深較深,且對應的地下水水位較淺,為避免地下室結構發生滲漏,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設計地下室屋面的防水防滲施工方案。
2? ?地下室屋面防水防滲施工
2.1? ?施工材料制備
為確保工程施工達到標準,施工前,應根據工民建工程地下室施工技術規范,選用水泥基材料作為地下室屋面防水施工的主要材料[5]。施工前,按照表2所示的內容,對進場材料進行質量驗收。在此基礎上,在原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WG-HEA抗裂防水劑,控制外加劑的添加量在6%~9%范圍內。
2.2? ?地下室屋面處理
施工前,必須確保地下室屋面牢固。若出現起皮、分層等現象,需要采取措施對異常面清除處理,并用高壓水槍沖洗,然后在墻壁上鑿出松動的部分,二次使用高壓水槍清洗[6]。在此基礎上,對作業面進行清潔處理。施工中,應保持地下室屋面層不能有油污、空鼓等異常現象。
在刷涂制備涂料前,需要按照規范,將作業面上的灰塵等附著物清除。在此基礎上,使用高壓水槍,對作業面進行反復的沖洗,直到作業面露出基層后,才能認為完成了地下室屋面的基層處理。按照上述方式,實現防水防滲施工材料制備與地下室屋面處理。
2.3? ?施工縫處理
在上述設計內容的基礎上,對地下室屋面進行細部處理。根據工程需求,施工前做好對施工縫的處理。地下室屋面的施工縫又被稱之為冷接縫,是工程整體結構中防水最為薄弱的位置之一[7],因此在施工中,應注意做好對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在施工中的連續澆筑,非必要的條件下不必人工預留施工縫。
施工縫只能預留在地下室外墻位置,預留的位置應注意高出屋面底板180mm[8]。在進行施工縫澆筑處理時,先使用硬質鋼絲刷,對地下室外墻進行刷毛,完成對浮漿的清除后,清洗施工縫,確保施工縫在作業過程中處于相對濕潤的狀態。
在此基礎上,按照1:1的比例,鋪設水泥漿,設計水泥漿的鋪設厚度在35~45mm范圍內。完成水泥漿的鋪設后,在其上層澆筑混凝土,并根據混凝土的壓實度設計需求,振搗、壓實作業面。
如果建筑工程中必須預留施工縫,盡量將施工縫設置在屋面結構變形縫位置或布置在后澆帶縫隙位置,通過此種方式,降低施工縫對地下室屋面防滲漏施工效果的影響。
2.4? ?后澆帶防水材料刷涂與養護
完成上述處理后,設計地下室屋面后澆帶防水材料刷涂施工。根據工程施工實際需求,設計地下室后澆帶平面布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為避免后澆帶發生滲漏,設計后澆帶防水底板厚度比地下室大100mm。
2.4.1? ?防水材料刷涂
在進行后澆帶防水材料刷涂時,采用2次涂刷法,即縱向、橫向各一次。地下室防水基面水平施工縫、橡膠帶、沉降縫、穿墻管、鋼板、鋼筋孔等,應事先用彈性漆進行密封。
刷涂中使用半硬棕或尼龍毛刷,禁止使用油漆刷,確保漿液能很好地滲入到基體表面的微孔及毛細管中。第2層和1層的涂層要交替、均勻地進行,不能發生漏涂現象。2次涂布的間隔時間是24h,注意不得在下雨和5攝氏度以下的環境中進行施工。
2.4.2? ?作業面防護
在完成防水涂料后,要做好作業面的防護。該項目主要采用噴水養護,在此過程中,使用清潔的噴霧水,一天3~5噴灑,連續噴灑2~3天。在高溫干旱情況下,噴水要適當加大,同時要做好遮陰或用濕的麻布等防護措施。整個養護期不能低于72h,在養護過程中,作業面不可與防水層發生碰撞,防止對涂料的固結造成影響。
3? ?防滲施工成果檢驗
完成上述研究后,為實現對設計成果在實際應用中的防水防漏效果的校驗,采用設計地下水屋面閉水試驗的方式,展開如下測試。
3.1? ?實驗前工作
實驗前,按照本文設計的方法,對工程進行屋面防水防滲施工。施工前,按照規范制備防水防滲施工材料,為保證工程的規范化,處理地下室屋面。同時,對施工縫與穿墻螺栓進行止水施工,通過對地下室屋面防水材料的刷涂與養護,完成地下室屋面防水防滲施工。
施工后,安排技術人員在地下室的屋面上部空間進行蓄水。注意在蓄水過程中,應控制其深度在20mm以上,最佳蓄水深度為30~40mm,控制蓄水持續時間>24h。
3.2? ?實驗方法
實驗過程中,前5h安排人員每間隔1h進行一次屋面滲漏檢測。超過5h后,每間隔2~3h進行一次屋面滲漏檢測。如果24h內發現地下室屋面存在漏水現象,需要終止實驗,采取一定的措施與技術手段進行工程返修。24h內地下室屋面滲漏量為0,即表明通過質量驗收。
3.3? ?滲水量計算
為確保實驗結果的客觀性,按照下述公式,計算閉水試驗過程中地下室屋面的滲水量。
q=W/(TgL)(1)
公式(1)中:q表示閉水試驗過程中地下室屋面的滲水量,計算單位為L/(min·m);W表示閉水試驗過程中的補水量,單位為L;T表示觀測時間,單位為min;L表示試驗段長度,單位為m。
3.4? ?實驗結果分析
按照上述方式,記錄實驗結果,相關內容如表3所示。從表3所示的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24h內,閉水試驗過程中地下室屋面的滲水量為0。當閉水試驗持續27h時,地下室屋面發生滲漏,且試驗超過30h時,地下室屋面滲水量持續增加。
綜合上述實驗條件與閉水試驗的技術規范、要求,得到如下結論:本文設計的防水防滲施工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良好,該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室屋面滲漏,使工程施工通過質量驗收。
4? 結束語
建筑漏水不僅會對建筑物的外觀產生不良影響,而且會對建筑物的結構功能產生負面干預,針對此種現象,如果工程方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處理建筑滲漏問題,還會影響建筑中居民的居住與生活品質
本文以某地區工民建工程項目為試點項目,以地下室屋面結構為例,通過防水防滲施工材料制備、地下室屋面處理、施工縫處理、地下室屋面后澆帶防水材料刷涂與養護,開展房屋防水防滲施工技術的設計研究。通過實例檢驗,證明本文設計的技術方案可以起到控制地下室屋面滲漏的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可為類似工民建項目的施工提供參考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林明強.當前建筑防水工程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措施:關于種植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工藝的探討[J].四川建材,2020,46(12):125-126.
[2] 彭方靈,王迎春,葛洋洋.基于實際工程的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搭接邊結構耐久性分析[J].中國建筑防水,2022(8):14-17+22.
[3] 代偉軍.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術要點及質量控制措施探究:以某住宅建筑為例[J].房地產世界,2022(12):55-57.
[4] 吳經德,岳德雙,吳曰昭.PVC單層柔性防水系統在某廠房屋面保溫防水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建筑防水,2022(6):34-38.
[5] 張永成.普通住宅屋面防水施工要點研究:以蘭州市某老舊小區項目為例[J].房地產世界,2022(11):110-112.
[6] 殷剛,劉耀明,繆春霞.西卡滲耐PVC防水卷材與LEAC防水涂料相結合的屋面工程技術探討[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2(4):52-53.
[7] 劉魁剛,鄭莉莉,葉新豐,等.種植屋面變形縫構造防水措施優化研究:以北京地鐵環球影城站為例[J].鐵道標準設計,2022,66(3):138-142.
[8] 周建偉,余保英,孔亞寧,等.PVA纖維增韌工程水泥基復合材料在屋面防水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1,48(10):138-1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