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軒



摘要:為了探究固化劑處理對路基淤泥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使用符合標準的土體樣本,采用分層擊實法,進行路基淤泥圓柱土樣的擊實處理,設計固化劑的摻入量分別為0.3kg/m3、0.5kg/m3、0.7kg/m3。將素土樣品作為對照組,確定試驗樣品的達到最佳含水率后,在其中摻入8%水泥與固化劑,制作試驗樣品。設計試驗樣品的無限抗壓側試驗、彎沉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實驗I組、實驗II組、實驗III組、對照組樣件無側限抗壓值、彎沉值測量結果中,只有實驗II組樣件無側限抗壓值、彎沉值滿足需求,實驗I組、實驗III組存在不符合標準的樣件,對照組樣件幾乎全不符合標準。由此可見,在固化劑摻入量為0.5kg/m3時,可以在提高路基無側限抗壓值的基礎上,控制路基在施工后發生沉降。
關鍵詞:固化劑處理;基本土性;力學性能;淤泥土;路基
1? ?工程概況
本文此次研究的工程項目為某道路工程二期Ⅱ標段,施工范圍為K4+550~K6+165。路線全長1.615km,為城市主干路,工期要求18個月。原設計的路基施工,采用路基宕渣填筑,厚度不小于120cm[1]。
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可知,場地內人工填土分布廣泛,主要分布于沖海積平原區表部。沖海積平原區填土以化工廠廢棄土為主,棕黃色、灰綠色。軟塑近流塑狀,極具濃烈臭味,含有重金屬元素,層厚變化極大,厚度約為1.5~12m,物理性質極差,為近5年堆填。2019年該厚層填土向道路兩側攤薄,現狀路基范圍內填筑厚度約1.5~2.5m。采用路拌固化土方式進行路基填筑,填筑厚度2m。
2? ?固化處理方案確定
固化土路基技術是一項新型的技術,是提高固化土承載力、固化土路基中的主要技術。為提高路基淤泥土上部路段施工的規范性,一般采用固化劑進行路基淤泥質土的固化處理[2]。
在深入此工程項目的實際調研中發現,此工程項目作業面所在位置的土體含水量較高,截至目前已經高于規范值。當施工中對應的地基屬于粘性土,且土體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率時,壓路機從上面壓過時,土體將產生一個下沉并回彈的趨勢,導致固化后的土體綜合承載性能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3]。而要提升工程質量,需要解決施工中的路基淤泥土固化問題。
為落實此方面工作,本文將在此次研究中,以K4+800~K4+960段路基為例,開展固化劑處理對路基淤泥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旨在通過此次設計,實現對路基淤泥土對應路段施工全過程的優化,全面提升工程質量。
3? ?樣品制備與試驗方法
3.1? ?樣品基本土性分析
為固化劑處理對路基淤泥土力學性能的影響,開展相關研究前,應先進行試驗樣品制備,為排除相關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試驗前,進行樣品基本土性的分析[4]。
3.1.1? ?樣本土體物理性質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路基施工段淤泥土為樣本,樣本基料為粉質黏土,對土體外觀進行分析發現,對應的土體樣本呈黃褐色、黃色,對土體物理性質進行分析,相關內容如表1所示[5]。
3.1.2? ?體中的礦物質類型與含量
采用篩分法、密度計測量法,進行施工區域試驗樣品土體顆粒的檢測,檢測后發現樣品土體中的顆粒主要包括粉粒與黏粒,前者粒徑在0.002~0.025mm范圍內,含量約為17.8%,后者粒徑<0.002mm,含量約為62.4%[6]。對土體中的礦物質類型與含量進行分析,相關內容如表2所示。
3.2? ?試驗樣品制備
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試驗樣品的制備。在此過程中,使用符合標準的土體樣本,采用分層擊實法,進行路基淤泥圓柱土樣的擊實處理。
為排除外界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在制作試驗樣品時,將設計所有樣品的高度設為100mm、直徑設為50mm。為優化路基淤泥圓柱土樣的力學性能,選擇固化劑作為路基淤泥圓柱土樣固化處理中的主要外加試劑,將固化劑摻量作為處理過程中的變量。
實驗過程中,在排除外界因素干擾的條件下,設計固化劑的摻入量分別設為0.3kg/m3、0.5kg/m3、0.7kg/m3,將素土(未摻入固化劑的路基淤泥圓柱土樣)樣品作為對照組。確定試驗樣品的達到最佳含水率(14.5%)后,在其中摻入8%水泥與固化劑,制作試驗樣品。
將摻入0.3kg/m3固化劑作為實驗Ⅰ組,將摻入0.5kg/m3固化劑作為實驗Ⅱ組,將摻入0.7kg/m3固化劑作為實驗Ⅲ組,將未摻入固化劑的試驗樣品作為對照組,以此為依據,對試驗樣品進行攤鋪、碾壓、養護,完成試驗樣品的制備。
3.3? ?試驗方法
3.3.1? ?儀器設備選型
為確保試驗的順利實施,開展研究前,進行試驗中儀器設備的選型,相關內容如表3所示。
3.3.2? ?試壓
在進行試驗樣件的無限抗壓側試驗前,先根據樣件的高度與直徑,計算試驗樣品的橫截面積。在樣品的兩端掃上一層凡士林,將其放在下壓板上,輔以YAW-S300型液晶全自動壓力試驗機,進行試驗樣件的試壓處理。
樣件受壓前,需要做好儀器設備相關參數的調節。操作設備使樣件保持上升狀態,當試驗樣件與加壓板保持剛好接觸狀態時,操作機械停止樣件的上升[7]。此時,使用軸壓計、位移計,進行設備的讀數調零處理。
點擊開始試驗按鈕后,加壓板將以50kN/min的加載速率均勻進行試驗樣件的加載處理。此時,液晶顯示儀將直接顯示樣件的應力-應變關系曲線。在此過程中,樣件所受到的應力值呈現緩慢上升狀態,并逐步達到峰值。當應力值達到峰值后,應力不再增加,應力-應變關系曲線逐步下滑,記錄峰值對應的數值。操作下一樣件,重復上述步驟,記錄在不同固化劑摻入條件下,樣件的無側限抗壓值。
3.3.3? ?彎沉值檢測
之后對試驗樣件進行彎沉值檢測。檢測前,調節水位計,并操作水位尺,完成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后,使用垂直水位計、水平水位計,按照下述公式,計算試驗過程中樣件的彎沉值。
Lr=L+α·S(1)
公式(1)中:Lr表示樣件的彎沉值;L表示試驗樣件回彈彎沉值的計算平均值;α表示土體保證系數;S表示彎沉值標準差。按照上述方式,對不同的樣件進行彎沉值測試,以此完成試驗方法的設計。
4? ?路基淤泥土力學性能測試結果
4.1? ?無側限抗壓值
完成試驗的設計后,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考慮到二期(K3+000~K6+165)工程段施工需求,設計固化處理后的路基無側限抗壓值應>50kPa,以此為標準,進行實驗Ⅰ組、實驗Ⅱ組、實驗Ⅲ組、對照組樣件無側限抗壓值的測量。其結果如表4所示。
4.2? 彎沉值
在已經設計彎沉值為≤270mm的前提下,進行實驗Ⅰ組、實驗Ⅱ組、實驗Ⅲ組、對照組樣件彎沉值的測量。其結果如表5所示。
5? ?試驗結果討論
為優化淤泥土質區域路基工程施工,本文開展了固化劑處理對路基淤泥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研究。根據表4所示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實驗Ⅰ組、實驗Ⅱ組、實驗Ⅲ組、對照組樣件無側限抗壓值測量結果中,只有實驗Ⅱ組樣件無側限抗壓值均>50KPa,實驗Ⅰ組、實驗Ⅲ組存在無側限抗壓值<50KPa的樣件,而對照組樣件無側限抗壓值均<50KPa。
在此基礎上,對表5所示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參照標準可知,實驗Ⅰ組、實驗Ⅱ組、實驗Ⅲ組、對照組樣件彎沉值測量結果中,只有實驗Ⅱ組樣件彎沉值滿足≤270mm的設計需求,實驗Ⅰ組、實驗Ⅲ組存在彎沉值>270mm的樣件,而對照組樣件彎沉值均>270mm。
其中實驗Ⅱ組的固化劑摻入量為0.5kg/m3,說明對固化劑摻入量的合理化處理,可以在提高路基無側限抗壓值基礎上,控制路基在施工后發生沉降,以此種方式進行,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質量。
6? ?結束語
項目部選擇K4+800~K4+960段路基進行路拌固化土試驗段施工。施工過程中,按照規范的參數與既定的工藝進行現場作業,將兩側現有淤泥質土進行石灰悶料2d,達到最佳含水率(14.5%)后,摻入8%水泥+固化劑進行拌合,最后進行攤鋪、碾壓、養護。
為確保工程施工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施工前應明確固化劑處理對路基淤泥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為此本文開展了此次研究。通過本次研究,明確了固化劑摻入量為0.5kg/m3時,可以在提高路基無側限抗壓值的基礎上,控制路基在施工后發生沉降。
參考文獻
[1] 吳燕開,李文艷,郭肖陽,等.鋼渣粉水泥固化淤泥土氯鹽侵蝕下力學性能及機理研究[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23,
[2] 劉武.改性加固土抗壓/粘聚/內摩擦等性能測試及基坑應用驗證分析[J].粘接,2023,50(2):172-175.
[3] 陳剛,馬艷慧,郭肖陽,等.氯鹽侵蝕鋼渣水泥固化淤泥土力學特性及氯離子運移規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23,40(1):48-58.
[4] 陳昌富,陳兆君,高松,等.基于Bayesian Bootstrap法水泥土力學性能指標演化規律區間回歸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50(3):227-234.
[5] 楊振甲,何猛,吳楊,等.礦渣-粉煤灰地聚物固化淤泥力學性能和路用性能研究[J].硅酸鹽通報,2022,41(2):693-703+724.
[6] 李星,王紅雨,陳海全. 壩前淤泥土與新填壩體接觸面抗剪強度試驗研究及工程應用[J].應用力學學報,2021,38(1):166-175.
[7] 陶攀.干濕-凍融循環下水泥固化淤泥土的力學性能與裂隙發育特征[J].硅酸鹽通報,2021,40(1):34-40.